朱智宇 袁阁林 许国城 陈志鹏 林 晔 雷 辉 魏良宝 孙建英
随着国人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现代快节奏的工作及学习生活对精神、主观情绪的影响,便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部分调查结果显示,便秘的发生率为6.07%[1]。便秘的总体发病率特点:老年>青年;女性>男性;北方>南方;乡村>城市。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节奏加快,便秘发病人群基数不断扩大,且因老年人受到相关老年性疾病影响,更容易因为糖尿病等相关药物、不良饮食结构、相关神经病变引发便秘。本次课题主要目的是探讨扶阳汤剂联合扶阳腹针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口服麻仁丸胶囊治疗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老年性便秘提供一个新思路。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2月在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便秘门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160例,依照就诊顺序按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研究组有男35例,女45例;年龄均大于60岁,平均年龄(67.91±4.57)岁;平均病程(10.80±6.23)年。对照组有男43例,女37例;年龄均大于60岁,平均年龄(68.29±4.76)岁;平均病程(11.48±6.71)年。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内科学》[2]有关便秘的诊断标准;中医便秘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3]中关于中医便秘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便秘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大于60岁者;③病例排除心脑血管、肾、肝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④ 半月内未使用乳果糖等相关治疗便秘药物者;⑤签署同意书,且服从课题安排者。排除标准:①因肛裂、痔、结直肠疾病引起便秘者;②对针刺过敏、对治疗药物汤剂过敏、晕针者;③未按课题计划服药、参与针刺治疗,无法判定疗效等影响相关数据收集者。
1.4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扶阳通便汤,方药组成:黄芪80 g,炮附片20 g(先煎),肉苁蓉10 g,肉桂10 g,淫洋霍15 g,生白术50 g,何首乌10 g,火麻仁15 g,厚朴12 g,枳实10 g。水煎,日一剂,分3次口服,每次100 ml。同时调气扶阳腹针20 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予单纯口服麻仁丸胶囊(天津市中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40031),每次1粒,每日3次。20 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口服1颗装有20粒不透X射线的标记物胶囊后,分别于治疗后24 h和72 h行 X 线腹部平片以统计肠道内残留标记物数量。
1.6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结肠传输实验结果统计肠内残留标记物数量,72 h排出率≥80%。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传输实验结果统计肠内残留标记物数量,72 h排出率≥80%。有效:临床症状好转;结肠传输实验结果统计肠内残留标记物数量,72 h排出率≥8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结肠传输实验结果统计肠内残留标记物数量,72 h排出率<80%。
2.1 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老年性便秘患者疗效对比 (例,%)
2.2 治疗后结肠传输实验结果研究组24 h肠内残留标记物排出时间稍长于对照组,但72 h肠内残留标记物排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2组老年性便秘患者治疗后结肠传输实验结果比较 (例,
2.3 研究组内病程与疗效之间差异老年性便秘的病程小于10年的疗效明显优于病程大于10年的疗效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研究组老年性便秘患者病程与疗效之间差异比较 (例,%)
中医学的重阳、扶阳思想来自《周易》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元气是宇宙万物之始,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始物质,而气分阴阳,《周易》认为“阳则生,阴则死”,其扶阳的阳指的是“坎中一阳”,强调阳在世界万物生命运动中居于统领地位。《黄帝内经》说:“所谓阳者,胃脘之阳者”,发展完善了扶阳理论,至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作为第一个成书的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著作,是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的经典著作,扶阳法在书中亦得到了广泛体现。各朝代不断探索、丰富相关学术内涵,到了清末,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以乾坤离坎诸卦立论,逐渐形成了扶阳学派,其最主要的学术思想就是:以扶阳为本,善用温阳益“火”之“温烈药”,特别是尤为推崇大辛大热之附子,并屡得奇效。现代研究表明[4]附子中的乌头碱在低剂量下可通过对心肌的保护,达到心脏功能改善的目的。临床辨证以阴阳为纲,强调阳主阴臣,阳统于阴,并认为肾阳为人体脏腑活动的根本。
胃受盛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成糟粕,下传大肠,经大肠再次吸收而成粪便。中医学认为便秘虽责在于大肠,但脏腑相因,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常有关。如胃经热盛,热灼精微,精微无法上传于脾,脾输布精微减少,则胃肠津液干涸;肺主宣发肃降,元气亏虚,肺气不足,宗气不能下达;脾气虚则传送无力;肝气壅滞,升降不利,则“气内滞而物不行”;肾主五液,又主气化,肾阴虚,则肠失津液濡润,肾阳不足,则液失化,肠腑失泽。脏腑不和,脏腑受邪,邪聚于肠胃,又因六腑本实,为冷热之气所乘,故有大便难也。
老年人因脏腑六气皆衰,便秘以虚证为多,又以气虚阳衰之症多见,脾为后天阳气之源,而肾为后天阳气之根。肾开窍于二阴,肾阳虚,则不能气化以温润大肠,糟粕排出无力,也可致燥结难排。老年患者脏腑俱衰,气血不足,肠道无力推动,大便不畅,阳气衰虚,阴寒聚积,故便秘难解,又因脾肾虚衰,阳气化生乏源,治病求本,治疗需缓缓图之。老年性便秘多为本虚实候,多因阳气虚少,内有寒气积聚,治以温肾扶阳,以温润大便,可选肾经穴位以温阳祛寒。杨戈[5]认为,治疗老年性便秘,因本虚不可过补,亦不可妄用泻火通便,而需用温养阴阳血气等法,以治其本。因此温补以宣通是老年性便秘的重要治则,具体在临床辨证中,辨阴阳为先,认证只分阴阳,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体现了仲景在八纲辨证中以阴阳为总纲的思想。因此可得,阴阳辨证在疾病八纲辨证中有提纲挈领的地位。针对临床较为难治的老年慢性便秘的治疗同样应遵循首辨阴阳。
“治未病”理论基本成形于《黄帝内经》,其意指通过调节平衡人体阴阳以“弥患于未萌”。扶阳医学亦有其丰富的学术内涵,因扶阳主张阳主阴随,故其“治未病”内核就是旺盛人之阳气,人之阴气亦随之长盛,二者调和,脏腑功能俱健,正气在内,邪气乃不可干。在具体病症治疗中,若能提早培补元阳,即可使人体阳气免于损耗,能将很多疾病扼杀于初始阶段,使得机体免于受疾病侵害[6]。通过扶阳的方法,使脏腑俱坚,从而防止脏腑之间疾病的互相传变。笔者认为,便秘实则宣通,虚则温补,作为扶阳法的两大治法,扶阳理论创新了便秘治疗理论,确立了“以补治秘”的治秘新法,在“以补治秘”的新理论基础上,老年患者临床上更高度重视顾护阳气,对于便秘患者详辨阴阳,重用补阳之品,效验医案无数。
扶阳学派祖师郑钦安针对便秘总结出“回阳饮”经验方,“扶阳通便汤”便是根据此方加减而成。王吉侯等[7]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认识到扶阳通便汤通过提高肠蠕动在治疗STC方面疗效显著。方中大剂量运用附子温煦阳气以通便;黄芪炙用以大补其气,气实则火旺;白术健脾以助生化水谷精微,亦益气扶阳;厚朴下气,枳实行气,二药相合,推动阳气以消满;肉桂大热之品稍稍与之,补火宣百药,助阳药宣阳,亦可引妄动之火归原;肉苁蓉、何首乌补肾、益精,阳得阴助而滋生无穷,亦与火麻仁润肠以通便;甘草调和诸药;诸药相合,共奏“扶阳通便”之功[8]。
腹针疗法在传承传统针灸基础上,结合人体经络在腹部离入出合的特点,针刺腹部穴位以达到治病驱邪目的的特色针刺疗法。人体主要器官大多位于腹腔,许多经络源于或者终于腹部,通过针刺可有效激发相应脏腑、经络功能,又因腧穴主治特点,可达运行气血、调养全身的作用。腹针中“关元”可医元气虚损诸证,尤善攻老年肾元虚衰,有培肾固元、补气助阳之功;“中脘、下脘”均对应胃脘部位,两穴合有和胃脾、调肝脾、益血气之功;“气海”主阳气生发,有理气补气之功;“关元”为元气出入,“中脘、下脘”理气,四穴配合可达“引气归元”之功,先天、后天皆得益,脾肾皆得益润,五脏和顺,六腑畅通。调气扶阳腹针法是秦敏主任依据个人经验,在腹针疗法的基础上继承创新,按剑突下、脐上2.5寸、脐下2.5寸、耻骨联合四线自上而下三分腹部,以对应中医基础理论的三焦辨证分类,可达三焦同治之功,使五脏之气平顺,阴阳得正,然后津液充盈、疏布有序,肠胃可得滋养,如此则大肠传导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