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阔 张仲明 张露 杨勇 锦州市第二医院骨三科 (辽宁 锦州 121000)
内容提要: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与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科室收入治疗的48例的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入观察组,双号入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的Cobb角和伤椎椎体压缩率。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两者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Cobb角与伤椎椎体压缩率恢复好于对照组,组间各项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论: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疾病,骨质疏松症是重要的致病因,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该病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患者出现后凸畸形,患者表现为病椎部位疼痛、压痛和不同程度的脊柱活动受限,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包括牵引复位、药物等为主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时间较长,且效果不显著[2]。随着微创医疗的发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由美国Mark Reiley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对后凸的椎体进行球囊扩张和灌注骨水泥使骨折塌陷的椎体复位,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脊柱骨折的治疗中,在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3]。本院自应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段压缩性骨折以来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选择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本科室收入治疗的48例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61.9±5.3)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23例,车祸伤14例,坠跌伤9例,其他2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单号入观察组,双号入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42~73岁,平均(62.2±5.1)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11例,车祸伤7例,坠跌伤5例,其他1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42~73岁,平均(61.6±5.5)岁,致伤原因包括摔伤12例,车祸伤7例,坠跌伤4例,其他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
给予对照组患者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患者取俯卧位,2%利多卡因浸润性麻醉,使用C型臂X射线机定位病灶,自伤椎棘突开一正中切口,暴露伤椎、伤椎上下棘突、椎板,根据骨折情况选择4枚椎弓根螺钉于伤椎上下棘突上植入,连接杆撑开、固定。
给予观察组患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患者取俯卧位,2%利多卡因浸润性麻醉,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定位穿刺点和进针方向,至椎体1/4~1/3位置,确保针尖处于椎体中线,建立工作通道,置入球囊,用碘海醇扩张球囊,维持压力5~10min,抽出碘海醇、取出球囊,注入骨水泥至接近椎体前后和双侧边缘后停止,术毕退出针芯、退出通道。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的Cobb角和伤椎椎体压缩率。以VAS比较两者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程度,0~10分为评价范围,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
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67.59±6.26)min,(83.74±8.79)min,术中出血量(96.53±12.81)mL,(273.90±18.42)mL,住院时间(7.63±1.41)d,(12.28±1.55)d,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s)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24 67.59±6.26 96.53±12.81 7.63±1.41对照组 24 83.74±8.79 273.90±18.42 12.28±1.55 P<0.05 <0.05 <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Cobb角分别为(26.38±3.84)°,(26.41±3.69)°,伤椎椎体压缩率分别为(46.73±8.59)%,(46.92±8.22)%,两项指标差异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术后Cobb角分别为(9.25±1.21)°,(13.28±1.13)°,伤椎椎体压缩率分别为(15.28±3.39)%,(23.51±4.37)%,组间各项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和伤椎椎体压缩率(±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Cobb角和伤椎椎体压缩率(±s)
术后Cobb角(°) 伤椎椎体压缩率(%) Cobb角(°) 伤椎椎体压缩率(%)观察组 24 26.38±3.84 46.73±8.59 9.25±1.21 15.28±3.39对照组 24 26.41±3.69 46.92±8.22 13.28±1.13 23.51±4.37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前两者患者的VAS评分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意义,可比。术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有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s,分)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术前 术后6个月观察组 24 8.68±1.24 1.03±0.15对照组 24 8.71±1.09 2.32±0.72 P>0.05 <0.05
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在临床常见,尤其老年人多伴随骨质疏松,是该病的高发人群[4]。外伤是引起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重要原因,常见致病因包括跌落、车祸、摔伤等,患者椎体整体稳定性受到明显破坏,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和脊柱后凸畸形,影响其行走、坐立和日常生活,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不断增加,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5]。保守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单纯俯卧背伸复位、佩戴矫形支具、理疗等,但疗效不佳,手术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患者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其中,压泌尿系统感肺炎及血栓等较为常见,手术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即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据调查,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140万人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活动能力即生活质量下降[6]。
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符合脊柱系统的生物力学要求,根据骨折情况选择椎弓根螺钉,在病灶处锚固,促进脊柱正常序列恢复,利于恢复患者骨折灶原有的生理弯曲和解剖形态,最大限度的保留脊柱的运动功能,在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治疗中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患者术后存在剧烈疼痛,且在以往的报道中,对于该方法的长期疗效观察中发现,它可能导致患者椎体高度再丢失、内固定失败,影响预后[7,8]。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是脊柱外科领域继经皮椎体成形术改进延伸的一种微创治疗技术,是利用球囊将压缩性椎体撑开以维持椎体稳定,注入骨水泥,骨水泥固化后可以稳定压缩的椎体,增加椎体抗压强度,不但能迅速止疼和稳定脊柱,还能使新鲜骨折椎体压缩复位,恢复压缩性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防止进行性脊柱塌陷[9,10]。且在骨水泥聚合过程中释放热量可致神经阻止热凝固坏死,加之它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使得神经末梢受损,可发挥一定的止痛作用[11]。
在本组研究中,使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使用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者短,术中出血量少,且Cobb角和伤椎椎体压缩率均较对照组恢复更好,疼痛程度更轻。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填充材料一般选择聚甲基丙烯酸酯或骨水泥,利于恢复脊柱稳定性和椎体强度,但聚甲基丙烯酸酯硬度高不降解,难以与骨融合,诱发临近椎体骨折[12]。本研究选择使用硫酸骨水泥,它注入后可在缺损处快速硬化,虽然它的极限抗压强度不及聚甲基丙烯酸酯,但其能在局部形成微酸性环境,破骨细胞能吸收附着有成骨细胞的硫酸钙,对血管和成骨细胞的长入具有促进作用,骨水泥在椎体内骨小梁间渗透弥散凝固后可以起到固定作用,避免病灶处的微小移位。值得注意的是,穿刺椎弓根时,应将穿刺针适当偏向椎弓根上缘远离下方的神经根,即所谓的“宁上勿下”,应将穿刺针适当偏向椎弓根外缘以避免破坏椎管内侧壁,即所谓的“宁外勿内”[13]。另外,术后应给予患者抗骨质疏松的治疗[14]。
综上所述,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胸腰段压缩性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且疗效确切,患者术后恢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