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郁秋 抚顺市第二医院影像科 (辽宁 抚顺 11300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研究1.5T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56例患者均进行1.5T磁共振成像并诊断,将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1.5T磁共振成像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结果:使用1.5T磁共振成像对患者T分期总准确率为92.86%(52/56),T1、T2、T3、T4敏感性分别为81.82%;68.75%;94.44%。对患者N分期N0、N1、N2的诊断总准确度为94.64%,特异度为93.33%;敏感性为92.31%。结论:为诊断直肠癌的患者应用1.5T磁共振成像其诊断效果显著,对于患者T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阴性阳性预测值相对较高,使得诊断结果较为准确。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技术原理是利用人体内氢原子核在磁共振仪器强大的磁场空间内,产生共振与还原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信息,通过高能电子计算机系统采集这些信号,再经过数字重建,转换成磁共振图像[1]。可以用于全身多部位、多脏器检查,包括头部、胸部、腹部及四肢等,临床上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检查脑部血管,脑实质,肺及心脏血管,肝脏、胆囊、脾脏、胰腺及胃肠道和盆腔脏器,还可以对四肢关节等部位进行检查[2]。本文就1.5T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断及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肠癌诊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30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3.56) 岁,体重44~65kg, 平均(53.82±10.21)kg, 身 高152~176cm, 平 均(166.21±10.02)cm;患者未行化疗接受手术治疗后,其术后病理检查中表明其中T1、T2患者22例,T3患者16例,T4患者18例。纳入标准:均未接受化疗直接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初中及以上文凭;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术前一周进行放化疗治疗者,不能接受1.5T磁共振检查者;合并心、肝、肾等重大器官疾病;不能正常交流;中途自愿退出研究者。
仪器设备:本次磁共振设备使用联影1.5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16通道相控阵线圈。
1.2.1 检查前准备
56例患者检查前进行肠道清理工作,有效规避了检查过程中粪便残留的影响。在进行检查前20min为患者注射5~10mg的盐酸山莨菪碱使得患者的肠道平滑肌保持松弛状态,协助患者取正确体位(侧卧位),对患者行灌肠清洁处理,水量控制在400~500mL,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可针对性地增加注水量,让患者的肠道时刻保持较稳定的充盈状态。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当将佩戴的金属物品以及磁条卡、假牙等取出,对于子宫内放置了金属节育环的女性患者应当在检查前3~5d将金属节育环取出,检查时指导患者匀速呼吸法,协助患者取仰卧位,头朝检查仪器的方式,将16通道相控阵线圈放置在患者的盆壁前端与后端,其中注意的是线圈的中心部位应当处于患者直肠部位,其定点中心线位于髂前上棘相连的地方,对于患者的腹侧线圈运用绑带将其稳固。
1.2.2 扫描参数以及诊断标准
Ax FS T2序列扫描参数为:TE 105ms,TR3680ms,视野26cm×26cm,层厚6mm,矩阵256×320,层间隔1mm;Sag T2序列扫描参数为:TE105ms,TR3240ms,视野26cm×26cm,层厚6mm,矩阵256×320,层间隔1mm,所获得图像作为高分辨力的磁共振成像扫描定位图像;对比剂应用钆布醇的剂量加大,其剂量调整0.1mmol/kg,注射速率3mL/s;注射钆布醇后的30s,120s,300s分别进行早、中、晚不同时期的扫描,其最终扫描时间为300s。
对于诊断结果需邀请两位以上影像诊断专业性强的医师进行阅片诊断,结合国际抗癌联盟(UICC)和美国肿瘤联合会(AJCC)联合制定的TNM分期法和改良版DUKES分期法对检查图像进行术前TN分期。其中T1:肿瘤侵及黏膜下层;T2:肿瘤侵及肠壁固有肌层;T3:肿瘤侵透固有肌层并侵达浆膜下,或原发病灶位于无浆膜层的结肠、直肠时、肿瘤已侵达结肠旁或直肠旁组织;T4:肿瘤已穿透腹膜或直接侵入其他脏器。对于N分期的诊断标准为N0:区域淋巴结无转移;N1:1~3个区域淋巴结转移;N2:≥4个区域淋巴结转移。
将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并观察1.5T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灵敏度。特异度=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准确度=(真阳性人数+真阴性人数)/总人数×100%。
使用1.5T磁共振成像对患者T分期中T1、T2、T3、T4总准确率为92.86%(52/56),T1、T2、T3、T4敏感性分别为81.82%(18/22);68.75%(11/16);94.44%(17/18),见表1。
表1.1.5T磁共振成像与病理诊断在直肠癌T分期中的诊断结果
使用1.5T磁共振成像对患者N分期N0、N1、N2的诊断总准确度为94.64%(53/56),特异度为93.33%(28/30);敏感性为92.31%(24/26),见表2。
表2.1.5T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中的诊断结果
直肠癌是一种从人体齿状线、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之间的一种癌症,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便属于直肠癌。直肠癌在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的原因是因为直肠癌的位置偏低,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关系,使得在治疗中难以解剖,手术无法完全清除病灶[3]。直肠癌的病因尚无明确,有关研究表明其发病原因与不良的生活饮食、遗传因素等有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节奏也逐渐加快,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已经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现象,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直肠癌便是其中之一,且具有年轻化趋势,并占所有癌症发病率的第三位,也逐渐引起人们对此类疾病的重视。此外,2020年我国发布《中晚期直肠癌诊疗现状调查报告》表明83%的直肠癌调查患者首次确诊已经是晚期,44%出现了肝、肺等部位的转移,给治疗和预后带来很大的挑战。究其原因与直肠癌的临床表现和缺乏直肠癌疾病的相关知识有关。
直肠癌患者在早期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量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患者常不重视。随着肿瘤不断生长,肿瘤出现糜烂,坏死,溃疡形成,且分泌物增多,此时便血量增大,血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多与粪便相混,有时有血块。并出现便频、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排出物多为黏液脓血状,最初这些症状发生在清晨起床后,以后次数逐渐增多,每日次数或十多次,甚至夜间也大便数次,改变了以往的大便习惯。肿瘤进一步增大,浸润肠壁周径较大时,肠腔狭窄,出现腹痛、腹胀、大便变细、变形等表现,晚期为排便困难。由于粪便堆积,有时在梗阻以上乙状结肠和降结肠部位可扪及结节或条索状包块[4]。容易引发出血(由于肿瘤的侵袭,严重者可能会造成消化道出血,进而引起感染)、梗阻(癌症的发生部位比较低,造成排便困难,导致肠梗阻)、穿孔(肿瘤向深层侵犯,造成穿孔)、高钙血症(直肠癌溶骨性骨转移后导致,表现:肢体无力、情绪异常及精神症状)、肝性脑病(多发生于直肠癌肝转移的患者,表现包括:肝震颤、睡眠昼夜节律颠倒等)等并发症,对患者的心理及生理产生影响,严重威胁到患者。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并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不愿接受治疗或者与医生的配合度较低,求生欲望不强,导致部分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针对直肠癌临床症状表现,加强直肠癌的诊断对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5]。
直肠癌的诊断包括两部分:第一个是病理诊断,主要是通过直肠镜取组织进行病理检验;第二个是临床分期诊断,磁共振检查、以及胸部CT、肝胆脾B超等相关检查,明确有无远处转移以及局部肿块的情况。其中MRI最大的优点在于对人体不会造成电离辐射损伤,软组织分辨率高,多方位成像,对人体软组织结构成像极为清晰,尤其是对于检查者的子宫、阴道、关节、直肠、膀胱、肌肉、颅脑、脊柱等结构极为清晰,能根据病变性质给予多样化的影像信息,便于疾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6,7]。对直肠癌患者进行1.5T磁共振成像检查可提示肠壁肿物大小以及侵及肠壁的范围,是否侵透直肠浆膜层,直肠周围肠系膜淋巴结是否肿大以及肠壁肿物的侵及范围,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标准[8]。此检查还有很多不足,成像速度慢不适合危重患者、安全限制较多,对于体内有植入物的患者是不能进行此类检查,如身体内装有心脏起搏器、心脏瓣膜和神经刺激仪者、体内存有动脉瘤夹、眼球内金属异物者、危重患者带有各种抢救设备者等,除非明确植入物材料为磁共振兼容[9,10]。
磁共振成像过程中会出现较多伪影,诊断直肠癌的准确性,还受到操作医生的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责任心的影响因此操作医生在实践过程中应结合理论知识不断的做出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诊断技巧,减少和规避伪影,为临床提供更加准确的诊断,帮助患者更好的治疗[11,12]。另外直肠癌患者磁共振诊断的准确性,还受到仪器分辨率的影响,分辨率好的仪器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病灶以及病灶范围并判断严重程度,避免不必要的漏诊以及误诊。如果患者术前TN诊断出现错误时,对于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影响极大[13-15]。在本次研究中,使用1.5T磁共振成像对患者T分期总准确率为92.86%(52/56),T1、T2、T3、T4敏感性分别为81.82%;68.75%;94.44%。对患者N分期N0、N1、N2的诊断总准确度为94.64%,特异度为93.33%;敏感性为92.31%,对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诊断总准确率、特异性、灵敏性普遍较高,能对患者病灶进行有效检测,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标准,其诊断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为诊断直肠癌的患者应用1.5T磁共振成像其诊断效果显著,对于患者TN分期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阴性阳性预测值相对较高,使得诊断结果较为准确,利于患者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