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本周“负反馈”这个词又被市场多次提及,对此你怎么看?
近期赛道股的调整并非基本面的问题,前期有估值的因素,本周的走势则是负反馈带来的,这类似去年3月担忧美债收益率上升带来的下跌(现在也有这种担心),再叠加近期公募基金发行没有去年那么火热、部分机构被动减仓和部分资金去了稳增长方向,导致板块间分化更极端。
最典型的当数这几天动力电池的下跌,有声音认为公司也有被某国打压的可能。从短期看,虽然公司赚出口的钱,但对美的业务占比并不高,出口主要是欧洲居多,且技术、材料、资源均不依赖北美。从中长期角度看,美国自己本身没有知名的电池厂,与日韩合作可以,但成本没有优势,所以不计成本的打压显然不是最好的方式。相反,美车企为了更好的发展新能源车,培育新的供应商与公司合作也是必然趋势。
理论上,这种情绪不会一直持续,去年3月之后的走势大家也能看到,逻辑好的方向依旧是修复最快的,虽然这次未必会完全复制,但至少商业模式、竞争格局、业绩成长好的方向在调整之后还会有资金关注,因为普跌之下必有错杀,这个特点不会改变。跌了各种利空都来了,这是历来的特点,短期情绪无法左右,但最基本的常识还是要具备,恐慌情绪越重,越容易出现底部,比所谓抄底更关键的还是选对反弹最快方向,在“滚雪球”中会持续梳理最优赛道。
此前受损疫情方向近期资金力度较强,会出现反转走势吗?
之前受制于疫情,这条线跌幅较大,毕竟业绩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是正常的。从大方向看,疫情对生活的影响肯定是逐步减弱的,只是这个时间不确定,所以这些行业或早或晚业绩都会好转,而股市又通常提前反映这种预期,近期走势强一些也很正常。由于在预期恢复的过程中会有波折,所以资金也会反复博弈。比如政策放开或者药物突破,都会提升资金的预期,反之或者没有相关催化剂,可能偏短期的资金也会离场,等待下一次契机出现再回来。
受损疫情的行业主要包括旅游、机场、酒店、免税等,由于所处行业不同,在商业模式和竞争格局上也会不同,所以逻辑更不能一概而论,走势上也会分化。以旅游为例,从基本面看,春节期间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对比去年略微下降,但对比2019年疫情前,人数只恢复到7成,收入更是只有5成多,所以全面恢复仍需时间。从催化剂看,短期防疫政策仍是旅游数据改善的关键,理论上随着政策更具针对性,接下来旅游数据会逐步提升,尤其是跨省游占比将提升,如去年五一、端午期间创造了疫情后的新高,今年这个时间点也比较关键。
通常二级市场肯定会提前反映这种预期,近期旅游板块的走势也印证了这一点。不过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旅游概念股幾乎都是小市值品种,这类更多适合游资参与,赶上契机容易炒作一波,但资金属性决定了不具备持续走强的可能,所以参与旅游概念股更多按照情绪和游资特点应对。近期多只个股放量明显,处于上升趋势中,通常回调到支撑位还会有活跃的可能,只是一旦破位就别幻想什么,按照纪律执行。
那免税的逻辑是不是能看得更长久?
免税作为消费中的重要方向,销售数据也很关键,目前看春节期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火热。据监测,1月30日至2月5日,海口望海国际购物广场等1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21%。在消费数据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免税可以说是春节期间为数不多的亮点。
与旅游公司间的差异化不同,免税在商业模式上更具优势,竞争格局比较清晰,龙头优势明显。去年受制于疫情,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这也体现在股价走势上。对此更多是短期因素影响,并不是逻辑改变,只是时间长短需要跟踪观察。目前看,对于免税资金仍存在分歧,主要担心疫情和牌照等,从短期看股价不会立马反转,但中长期发展路径依旧清晰,只要逻辑不破坏,估值相对“便宜”,中期看就有性价比,这会在“滚雪球”中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