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梅,胡奇凤,万芸,王大江,杨建芬,舒维
(江西省胸科医院肿瘤科,南昌 330006)
肺癌是对人们健康情况威胁较重的疾病,当前位于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的首位。所有肺癌患者之中,最常见的类型为非小细胞癌,占所有肺癌患者的八成以上[1]。该疾病多选择手术治疗、放化疗等方式,化疗会进一步破坏患者的免疫系统,使得患者不良反应的概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因而本次研究主要探究益气固本消癌方联合化疗治疗的应用效果。
1.1 基本资料 选取于我院接受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范围33~80岁,平均年龄(58.48±2.94)岁;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范围30~79岁,平均年龄(59.12±2.6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根据患者肿瘤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给予长春瑞滨+顺铂(NP)、紫杉醇+卡铂(TC)、多西他赛+顺铂(DP)、吉西他滨+顺铂(GP)等方案化疗,所以方案每3周1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固本消癌方(黄芪30 g,党参15 g、白术15 g、茯苓10 g、半夏10 g、莪术10 g、三棱10 g、水蛭10 g、延胡索20 g)治疗,1剂/d,水煎200 mL,分早晚各温服100 mL,连续服用5天暂停2天为一疗程,连续服用1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水平、体质量指数(BMI)、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
1.4 判断标准 疾病控制率:依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2]评定标准,完全缓解(CR):所有目标病灶消失,至少维持4周;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减少30%,至少维持4周;病变进展(P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至少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病变稳定(SD):基线病灶最大径之和有减少但未达PR或有增加但未达PD。疾病控制率为CR、PR以及SD总例数占组内人数的比例。
免疫功能指标:通过流式细胞仪抗体双标法,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B淋巴细胞、NK淋巴细胞等免疫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
体质量:BMI=体重(kg)/身高(m2);生活质量:采用美国肺癌生存质量量表(FACT-L4.0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共包含5个领域36个条目,即:日常活动(7条)、社交/家庭生活(7条)、情绪(6条)、活动能力(7条)和附加的其他因素(9条)。其中,每个部分的条目均采用五级评分法,正向条目采用常规计分,逆向条目则采用反向计分。将所得分数转化为百分数,以获取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不良反应情况:白细胞降低、肝功能异常及肾功能异常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组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各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疾病控制率 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对比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n/%)
2.2 免疫功能水平 治疗前2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2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均有所降低,但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而研究组稳定性较高(P<0.05)。详见表2。
2.3 体质量与生活质量 2组患者治疗前体质量与生活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体质量显著下降,研究组患者体质量则更趋近于常规水平,且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对比2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s)
表2 对比2组患者免疫功能水平(±s)
?
表3 对比2组患者体质量与生活质量(±s)
表3 对比2组患者体质量与生活质量(±s)
?
2.4 不良反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相较于对照组48.00%有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n(%)]
非小细胞肺癌主要指的是除了小细胞癌以外所有的肺部上皮癌,包括大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以及腺癌等。通常情况下,非小细胞肺癌Ⅰ期以及Ⅱ期可以采取手术治疗方式,手术能够充分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但对于Ⅲ期以及Ⅳ期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通过化疗治疗,以确保预后效果的提升。一线化疗虽然在对疾病的控制中取得一定进展,但单纯通过药物剂量增加或疗程的延长并不能改善生存质量等问题,患者在后续观察阶段可能因体力不佳等状况无法进行更多治疗。加之化疗可能导致患者身体免疫系统受到损伤,因而产生多种不良反应,患者的体质量也可能在治疗期间下降,健康状况并不十分良好。
临床之中较为常见的DP、GP化疗方案之中往往含有多吉他赛或是吉西他滨等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产生过敏反应或是胃肠道反应等不良情况,同时GP之中含有的吉西他滨对于患者的血小板影响较高。两个方案之中所包含的顺铂也会导致患者胃肠道反应更加明显,尤其是发生延迟性呕吐,对患者治疗后的恢复效果产生不利影响[3]。中医在肺癌的治疗之中,具有较为特殊的优势,中医药治疗可以对肿瘤的生长情况进行抑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该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广泛的验证。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身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肿瘤可能导致免疫抑制,因而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充分将其进行纠正,以杀死肿瘤组织作为主要目标。本次研究之中主要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化疗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益气固本消癌方治疗,旨在充分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从而预防不良反应的出现[4]。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有效率更高,且免疫功能指标维持情况更为稳定,体质量指标也得到了较好的保障,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参照组显著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药方之中的黄芪、丹参、莪术等均能更好地保障患者免疫功能调节,改善患者机体抗病能力,三棱、水蛭、延胡索等则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减轻患者脾胃不适感,联合使用上述药物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身体免疫能力,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达到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5]。本研究中基于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病机病因及化疗给患者带来的副作用拟定益气固本消癌方,诸药配伍,有益气固本消癌之效,且不会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安全性较佳,具有可行性。
总而言之,益气固本消癌方联合化疗,应用于非小细胞癌治疗之中,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身体免疫能力功能稳定性,并对患者的体质量进行控制,充分预防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在此情况下,患者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