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联合阴道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2-02-14 05:18郑果陆燕飞苏海庆通讯作者
当代临床医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腺肌病肌层腹部

郑果 陆燕飞 苏海庆(通讯作者)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超声学科,广西 南宁 530001)

子宫腺肌病属于临床发病风险较高的妇科疾病,是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的增殖侵入子宫肌层形成的病变。子宫腺肌病可能出现在子宫壁的一个或多个部位,或累及大多数子宫肌层,通常可能散布在子宫肌层内而不是形成局限性病变,即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另一方面,它可能仅存在于子宫肌层的一部分,即局灶性子宫腺肌症,好发对象为中年女性[1-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术及人工流产术的增多,该疾病的好发对象逐渐倾向于年轻化,主要表现为痛经及月经量增多等,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临床需根据患者年龄、临床症状及生育需求,为其选择诊断及治疗方式。据相关研究显示[3],经阴道超声对该疾病的诊断准确率较腹部超声较高。随着影像学及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应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工作引起高度重视。选择合适的诊断方式,经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4-5]。本文着重分析在该疾病诊断中应用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22 年2 月我院就诊的87 例疑似子宫腺肌病患者纳入研究,均接受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年龄24~50(35.65±5.12)岁,孕次1~3(1.65±0.21)次,病程90~360(178.26±7.12)d。临床症状痛经53 例,经期延长58 例,肛门坠肿27 例,刮宫人流史25 例,剖宫产史45 例,不孕症5 例。纳入标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其具体表现为患者子宫异常变大,且月经量与周期均异常。排除标准:存在妇科性疾病者;无性生活史;有精神疾病或恶性肿瘤者;近一个月内有放置阴道、宫颈及子宫内器具史者;认知功能异常导致无法配合医生接受检查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经腹部超声检查:提前嘱托患者在检查前多喝水以保证膀胱处于充盈状态,协助患者呈平卧位,让其袒露下腹部,将耦合剂均匀涂抹在下腹部处,调整仪器相关参数,如将超声仪探头频率设置为3.5MHz,用探头从横纵等多角度对患者子宫底部、双侧附件等部位进行探查,做好患者子宫体积、病变位置及相应的宫壁厚度等内容的记录。

经阴道超声检查:提前告知患者在检查前多排尿少喝水,使膀胱尿液完全排尽,协助患者膀胱截石位,在探头上涂抹耦合剂,设置仪器探头频率范围在3.7~7.5MHz 间,将探头放在子宫颈部等部位,并从横、纵切面等多方位对子宫大小、形状及内膜厚度等进行扫查,确定异常病变部位,做好相关记录。

根据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确诊,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实施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准确率。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超声方法检查的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腹部检查其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97%、74.29%、47.06%;经阴道检查为70.11%、77.14%及41.18%;两种联合为97.70%、97.14%及100.00%,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较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n=87,%)

3 讨论

子宫腺肌病属于临床妇科常见疾病,近几年该疾病的患病风险明显上升,好发对象为30~50 岁女性,与其他妇科疾病存在相似的临床表现,如腰酸、下腹疼痛及白带异常等[6-7]。一旦患者得病,其子宫肌层细胞会有显著的生长,子宫厚度也会有显著的提高。这种病早期并不明显,不易察觉,随着病情的发展,病情会越来越严重,而且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使患者的身体和生命受到严重威胁[8-9]。子宫腺肌病治疗周期较长,存在复发情况,甚至会引发子宫肌瘤。所以,及早诊断可帮助患者尽早了解自己子宫的情况,可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治疗,从而可促进其恢复。经腹部和经阴道两种超声检查办法都能用于子宫腺肌病诊断,诊断价值较高。

近些年,影像技术因其不会对人体造成创口、价格便宜、可重复使用、方便、易行等特点,在临床上已被广泛采用。进行疾病诊断时,应根据患者疾病史、妇科检查及超声检查等确诊。尽管针对患者实施磁共振检查也可获得十分清晰的图像,但该种检查方式需较高的费用,进而限制其在临床的应用。而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价廉及无创等特点,可动态观察病变部位情况,诊断安全性较高[10]。超声检查对于子宫体积、子宫壁及肌层回声等变化情况都能清晰显示。由于腹部超声探头频率相对较低,能观察到子宫有无出现扩增,还可查看盆腔深处,但其受制于穿透深度,无法检查出部分微小病灶,易出现漏诊的情况[11]。虽然腹部超声可有效辨别病灶位置、性质及血流情况,但分辨率及频率较低,难以清晰地检查出微小病灶。经阴道超声检查比经腹部检查效果要好,主要是因为经阴道探头频率较高,能使盆腔内器官更加靠近声束近区,使病灶声像呈现更清晰,如可以清晰观察到子宫壁和囊腔的微小结构,从而得到更科学、更精确的诊断[12]。这种检测方法也可对子宫内膜基层的血流量和低回声晕环进行了有效的鉴别,因为其不受肥胖及肠气等原因的影响,所以会使子宫及卵巢中的轻微结构呈现明显的影像。该方式分辨率也较高,能清晰的观察到部分微小病灶,且能将子宫肌壁层血流及回声情况充分显示出来。经阴道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虽较高,但穿透力较差,易出现误诊及漏诊的情况[13]。因此需将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实施联合扫描检查,充分发挥两种诊断技术各自优势。尤其在执行联合检查过程中,患者不再需要提前充盈膀胱,有助于防止机体对检查结果产生不良的干扰及影响。积极有效采取经阴道超声与经腹部超声联合检查,有助于发挥二者优势,进而提升检查结果的准确率。本研究显示,经腹部超声检查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97%、74.29%及47.06%,经阴道超声检查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0.11%、77.14%及41.18%,经腹部及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7.70%、97.14%及100.00%,联合诊断的准确率较高,P<0.05。

综上,将经腹部与经阴道超声检查联合应用于该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子宫体积和子宫壁的变化,还能看到部分微小病灶情况,这使诊断准确率能显著得到提升。

猜你喜欢
腺肌病肌层腹部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猕猴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建立初探
中成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对比观察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10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