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2022-02-14 10:22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政治

敖 敦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在当前德育教育背景下,只有将“立德树人”的观念融入教育理念之中,将课程与思政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有思政的课程进行思政教育才可以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课程的有效结合才能够让教学更加有特色,进一步加强我国的思政教育。由于很多教师之前存在一种误区认为只有思政课堂才需要进行思政教育导致如今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缓慢,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未来的青年思政培养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1]。

一、“课程思政”建设的概念

“课程思政”建设是指在不同的课堂之中能够深入挖掘出思政教育的根本,让思政教育渗入课堂,通过专业课以及思想政治课堂的不断深化对各高校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好的进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课程思政”建设明确提出,思政教育不只是思想政治的课堂上存在的,它应该存在于每一门课堂之中,对于教师的旧制思想也有一定的要求,应当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对课堂进行及时的规划调整,充分体现党的领导方针,同时对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学科,它应当融入各种学科贯彻学生的教育生涯,让学生真正做到坚持党的领导,呼吁党的号召。

二、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

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能否培养出符合要求的社会主义人才成了重中之重。思想政治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要想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人才应当从思想教育入手进行教育培养。“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局限于思想政治单独的课程之中,从各种学科中进行挖掘改革,让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贯彻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融入专业课程中的思政知识,让思想政治教育贯彻整个课程,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对于教师来讲可以更好的从专业知识中进行深度挖掘更深层次的了解专业知识深度,对于学生来讲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树立正确的三观,贯彻落实党中央对于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好的培养专业型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稀缺人才[2]。

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等院校作为向国家和社会提供人才资源的桥梁和纽带,在课程思政的构建下,能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对其思想品德、人文素质、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还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符合人才。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比较重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落实,这种单一课程化的现象,不利于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因此,“课程思政”是基于思政课程的协同下开展的,目的是为了让“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可以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促使二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同向同行,因此来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建立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机制。通过对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效果研究可以发现,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开展的教学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对于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课程思政环节并没有和本专业相互结合。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这就意味着思政教育还需要进行深化的变革。在课程思政视阈下,思政教育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将思政与专业学科课程相互融合,将职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提升相互关联,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优化教师的思政能力,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全面推动育人机制的落实

在“课程思政观”视阈下,重点推动高校“立德树人”与“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深化“育人”体制的创新,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行更加有效。在全面落人育人机制的同时,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都应该具备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知识,同时兼具多种学科的教育特色,还要掌握各类学科的教育形式,以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其次,高校教师也需要树立创新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立足于长远,将原本比较单一、乏味的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提炼。在课程思政中,充分发挥本专业的优势,营造出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让他们能够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内涵精神有所认识,还可以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各项机能相互融合。另外,在高校的育人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强化对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所以,高校也应该加大师资力量团队的建设,明确教学目标,精准定位教学方向,对于课程思政展开全面的剖析,将其纳入进专业学科中。让育人成为教学的主流方向,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可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程思政教学中。

三、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现状

1.以内蒙古自治区几所高校为例,很重视“课程思政”建设。也通过“课程思政案例”比赛,“课程思政”教育培训等措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力度不足,间接导致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专业课的忽视,从而让“课程思政”建设无法更好的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没有显著成的效主要原因:对于教师的“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只停留在表面,没能做到真学、真懂、真落实。教师的教学计划没有与思想政治进行优异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实现思想政治与专业课程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想要进行思政融入但是太过刻意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于学校来讲,应当确立明确的方针,让教师进行关于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的系统的培训,明白怎么更好的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同时目前学校对于思政老师与专业课老师进行听课互评不够重视,难以向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同时学校应当注重思政课堂本身的严肃性,课堂氛围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不够重要,不需要经过考核,导致了目前很多的思政课中学生态度的散漫,这种现象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极坏的影响,对于思想政治教师来讲应当加强管理力度,同时学校应当积极响应改革号召,提升思政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为了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应当对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改变过去刻板严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容易贯彻党的思想。学校没有加强对于思想政治教师的培训,导致教师的教学态度不够积极,让课堂的高效性降低,从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不好的效果[3]。

2.对于“课程思政”建设来讲,教师对于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态度是否认真从根本上决定了课堂的质量。很多教师对于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根深蒂固,导致了没有办法做到及时的在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内容,同时在教学计划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还有的教师教学计划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设计,但是在课堂上无法自然的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联系起来,让思想政治教育显得过于刻意,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教师对于目前的思想政治落实的不够到位。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现实教育之间的关系缺乏联系,没有真正发挥其教学的主体性。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并不了解,没有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和现实需要,只是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理论认知,对他们展开思想政治教育,这种情势就会使得学生对于教师的观点和教学方式产生抵触和厌倦心理,从而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另外,部分教师本身职业素质较低,对理应所掌握的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不够透彻、全面,只是一味的把知识内容搬到专业课程中,并没有展开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高校间的“课程思政”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各有所异。因此只有不断的加强和落实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原则,紧紧把握好这一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融入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中,才能提供教学的质量。

3.社会的不断进步让新一代的学生在生活中接触的事物增多,对于思想的影响也在增多,造成了学生的思想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思想理念不仅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程度,同时还可能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学校应当针对该现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重视思想政治课堂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目前部分高校学生依旧存在对思想政治课堂忽视的现象,对于思想政治内容不能够很好的进行接收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后,很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已经初见成效,并逐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比较成熟的教学制度。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紧密,加之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导致了国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学校的办学条件也随之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代学生的实际需要,课程思政产生了孤立化。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的关系还不够紧密。许多课程内容还在“孤军奋战”,单纯地依赖于思想政治课来进行道德教育,而在专门的课程和辅修中却没有把它的内容结合起来,造成了道德建设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同时,由于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气氛单调,很难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如果知识遵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就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存在着抗拒的情绪。在信息化时代,各种新闻媒介的发展带来了信息的共享和实时,学生能够通过手机、平板、计算机等终端设备去广泛地接收各类思想、资讯,所以会对与现实不符的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并且,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效评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缺少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缺少弹性,难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大部分的评估工作还处于表面化、单一化、形式化的状态,无法真正地反映出评估系统的作用与完整。

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研究

深入“课程思政”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高校对教学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的实施效果,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新时代人才。

1.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只有理论是没有办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提升的。教师和学生在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时才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的高效性。对于教师来讲,不仅自身应当贯彻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同时,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积极挖掘专业知识中所具有的思政教育知识,让思政教育能够在专业知识中进行一定的流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同样可以引入时事政治内容,引导学生发现时事背后的政治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育工作。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时事关注,让学生真正能够通过教学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4]。

2.创新教师队伍管理方式。教师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必须充分调动教师特别是各学科专业课教师的育人积极性,全面提升教师思政育人的意识和能力,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学校应当适当的组织培训活动,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同时让专业课程的老师进行培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贯彻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工作。学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跨校的交流沟通,通过专业思想政治教师的交流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综合教学水平。还可以利用如今的新媒体让教师进行网络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为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贯彻落实做好准备工作。

3.提升学校自身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各高校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投入,从多方面改善如今的思想政治学科被忽视的现象。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师应当采用专业型人才,从教师自身提升教学的保障。同时对于学校来讲思政课程的多媒体资源应当落实到位,积极进行录课复课,及时发现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积累课堂经验,对教学质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学校针对思想政治课程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确保能够有适合课程发展的时间空间条件,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优异条件,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开展。

4.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各高校在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整改优化,专业课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加入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是强行塞入思政教育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应当是在专业课程质量提升的基础上进行推进,让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得到共同的进步。在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新时代多媒体教学,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专业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资源整合思政内容,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够主动融入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于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课堂的效率。

5.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新形势下,要想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就必须要加强对“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助力。在学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的形式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和宣传,更加全面地去引导学生的行为;还需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还应该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说,高校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更应成为思想政治的引领者,为国家的未来献言献计。

6.对于各高校来讲,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思想引领上,高校要根植自身独特的办学定位、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结合学校的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通识课等课程领域的指导地位。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兼顾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针对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评价整改,提升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贯彻的重视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的态度,针对学生存在的现象制定合理的约束政策,确保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7.各高校重视各个学科之间的关联,促进各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发展。学校各个部门尽职尽责,负责好自己的所属范围,针对学校院系情况进行教学安排,同时各个院系之间应当加强教师的交流沟通,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学校各部门应当积极鼓励学科之间进行教学交流,各学科积极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探讨,利用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方法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进一步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促进各高校真正实现协同育人,让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的教学生活中,不仅能够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在各种学科间实现贯穿,同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让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就必须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教学模式改革、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形成合力,为其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因此,在推进高校思政课的学科建议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和完善新的思政教育体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使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有所改观,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还应不断地深化“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以增强高校的育人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高校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希望能够对我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课程思政”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尤其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还需今后的继续探寻。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