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平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体能训练作为运动训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专项训练与适当的负荷运动来调节学生的身形体态、加强人体各大器官组织的活动能力、提升运动素养、提高运动成绩的过程。体能训练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体能训练的普遍规律。依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内容,对体育训练规定了明确的要求,要始终遵守“健康第一”原则,尤其是在体育教学中确保学生的健康训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运动项目[1]。与此同时,大学生因为高校生在学业上的负担较重,欠缺锻炼,导致其体育素质较差。因此,高校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解决问题,找出有效且具备针对性的方法,增加学生的运动量,转变当下大学生身体素质低下的现状,加强体能训练,实现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2]。
经过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因各种原因出现肌肉损伤等情况,这将会对学生个人的学习生活以及训练带来消极影响,更为严重的话将会影响到日后的职业生涯。对此,学校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能有效避免损伤情况的出现[3]。比如,在短跑、跳远、跨栏项目中,学生很容易拉伤股后肌群,其原因是人体股后肌群的力量与其他肌肉群力量相比较弱,加之在训练中很容易被忽视而导致损伤。所以,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要加强股后肌群的力量训练,从而有效避免肌肉群损伤状况的出现。防范髌骨劳损,要加强股四头肌和髌骨力量;防范腰部受到损害,就要强化背肌训练,还要强化腹肌力量,从而避免脊柱过伸而导致的腰部损伤。所以,借助体能训练能强化学生的体能,能降低损伤情况出现的概率。
经有关研究表明,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激起中枢神经系统和一部分脑皮层的兴奋,以此来改善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4]。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接触的知识多样,知识量得到迅速拓展,学习难度随之提高,这要求学生具备灵敏的思维来接受新的知识。特别是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展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不只是机械做题巩固知识,而是通过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提高学生自主解析能力与辨别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做好铺垫。学生只有在具备优秀综合分析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遇到事情能做出理性的判断,训练出敏锐的思维反应。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加强可以通过体能锻炼来培养。相反,学生如果长时间久坐而不锻炼,产生的影响是血液循环缓慢,大脑反应迟钝,这将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更不能加强学生个人身体素质,更违反了为社会培养出精明能干的人才的教育初衷,并且与当下大力推广的素质教育方式脱节,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消极影响。
开展体育锻炼有助于加速人体血液循环,满足人体肌肉活动时血液的需求,改善心血管系统。定期进行体育训练还有助于心脏的心肌增厚,加大心脏的血容量,缓解心脏的压力。
近年来,高校出现学生猝死事件。这归因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适应突如其来的强度训练,没有定期锻炼,身体承受能力低下,经受不住突如其来的训练而死亡[5]。随着社会发展迅速,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加大,这对于刚毕业必须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要求高校生有较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来面对工作以及生活带来的压力。合理的体能锻炼能训练学生的心脏功能,加强抗压能力,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一切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
高校的体育活动运动程度较为激烈,竞争力强,大部分运动项目要求学生具备耐力和毅力。比如,乒乓球、篮球等。这些球类比赛不仅没有规定的时长,并且该类比赛对参赛选手的体能要求极高。如果参赛选手体能不足或者毅力不够,难免会出现抽筋与脱水情况。以足球为例,具备较强耐力的学生能保证全场攻击与防守,在比赛时也能表现出较好的能力。特别是在即将结束比赛时,耐力出众的学生能够借助机会获取分数,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所以,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耐力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柔韧性是高校体育课程中必修的技能。如羽毛球、乒乓球,特别是体育舞蹈和健美操对学生的身体柔韧度的要求较高。柔韧度是指学生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尤其是指腰、腿、手腕、胯关节韧带的柔韧度。如果学生的上述部位过分僵硬,那么柔韧性就较低。只有训练学生的柔韧性才能使学生在实战过程中随动作难度的提升不会轻易受到伤害。例如,在上舞蹈课时,要强化学生的柔韧训练。体育舞蹈可选择几个动作锻炼学生的柔韧度,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关节柔韧度能够提升。
在体能训练项目中,力量训练是根本。在训练之前,教师要对学生身体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开展适当的训练,防止过度锻炼出现肌肉损伤的状况。与此同时,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开展一系列训练工作,预防训练过重而学生出现肌肉拉伤或者身体其他部位损伤的情况。力量训练的目的在于增加肌肉横截面积和力量,强化人体的承受力。力量训练在日常训练中最为常见,训练的人数多,是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锻炼的首选项目。比如,仰卧起坐、长跑等。通过仰卧起坐的训练能锻炼学生核心肌肉群的力量;长跑项目能锻炼下肢肌肉群力量和改善呼吸系统。总之,力量训练是完成其他训练项目的基础。
速度锻炼是各大训练项目中的灵魂所在。如田径、羽毛球、足球等比赛都对学生的速度有较高要求。在锻炼体能时,速度锻炼亦是不可或缺的。速度与力量训练可以在专项技能训练中完成。例如,在足球训练过程中,即能加强技能技巧的学习,还能相应进行速度培养。在锻炼足球技能时,传球与截球的训练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学生的速度。但是与仅仅追求速度的田径运动相比较,田径只要求学生加快速度,而球类运动的训练还要注重队友之间的合作。跑步的同时要注重防守、进攻等动作,还要学会注意队友的动作和对手的进攻,调节自己的位置与动作。因此,在开展体能训练中,教师要针对性锻炼学生转身跑、侧身跑、来回跑等能力。多数球类运动都要求学生具备较快的速度。在训练中可以着重锻炼学生迅速运球,传球等技能。
在训练时,教师要采取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的训练方法,一步步加强,加大训练强度,为学生制定系统、全面、科学的训练措施。依据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程度来制定训练方案,避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出现损伤,促进学生身体机能递增式加强。教练要有科学训练意识,注意体能训练的合理性,确保体能训练能够达到预想的训练效果。
依据每一个运动项目独有的特点和学生个人体能发展程度的不同,在选取训练方法时要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第二,性别、思考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第三,运动水准、心理素质以及意志力。高校体育教师在为学生制定训练方案时不仅要展现体能项目的特点,还要展现出大学生个人的训练特征。只有满足上述内容,身体机能训练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某一项体能的提高或者某一个运动技能的提升不能展现出整体运动能力的发展。但这些因素的提高能够对训练产生积极作用。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身体不能平衡发展,那么很容易出现伤痛,这将阻碍学生的训练步伐,也不利于提高身体素质。所以,通过体能训练要完成整体训练与整体控制,促进人体机能的完善与提高,完成新高度的平衡。
大学生刚成年,涉世未深,对社会没有足够的了解,对事务的分析能力不足,心智不成熟。对此,在开设课程时,要选取功能性体能训练的课程来探究学生的潜力。在授课过程中,要坚持合理设置原则,首先要以人体基本结构和运动能力为出发点;其次,设置的课程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预防因为过度训练而导致身体损伤。与此同时,要因材施教,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方式完成教学任务,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特征,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训练方法。
若想通过锻炼实现强身健体的目标,学生训练的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强度。其中,功能性的体能训练要保证运动的强度。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要依据学生个人的体能水平,遵守循序渐进加强原则,预防训练过度而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在学生完成训练之后,要提醒学生补充营养,预防因营养不足而出现的问题。与此同时,训练完要做好拉伸运动,保证肌肉放松,避免肌肉拉伤。
教练和学生没有对训练给予充分重视,有关体能训练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掌握程度不够。学生自身的训练目标不明确,教练没有制定合理的训练步骤与未能选择适当的训练项目是影响训练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6]。大部分教练欠缺高质量指挥水平,缺少经验。所以,在教学指挥中存在错位现象。通过体能教学能帮助学生加强身体素质,掌握相关技能,强化竞技能力。当下,我国大学生与教练对于体能训练停留在简单的身体素质提升上面,对专项体能训练缺乏认知。有一部分高校教练依旧在强调转向体能的传统训练方法,未能突破传统禁锢,与此同时专项体能训练与基础体能训练方法单一,出现同质化现象,不能体现出独有的特征。经过专项训练过程,学生的运动技能将会转变成竞技能力,并且在竞技比赛中得到充分发挥。欠缺专项体能的训练或者无法创新训练方式,将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准。不能合理解决负荷运动亦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首先,训练的强度不能激发学生的身体机能,阻碍体能的提升。其次,一味地提高运动成绩而增加负荷会使学生运动后恢复速度缓慢,长时间会造成疲劳堆积,发生损伤状况,这不利于学生的体育素质发展。高校教练对体能训练没有充分认识,教学不严谨是影响高校学生训练的最大阻碍。
学生的身体情况包含以下几点:前期的竞技运动经历与水平、身体素质;教练的综合素养是指教练是否经历过技能运动专业理论学习以及指导水平;外部环境是指学生对气候、温度、硬件设施设备的熟悉程度以及学生的作息习惯,包括饮食、睡眠等。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备且老化破损严重,训练场地不足,器械维修不能跟进等。上述内容显然不能为学生提供训练保障[7]。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不良生活作息也对训练造成不良影响。高校生活相较于其他阶段的生活来讲,较为自由,学生能自由控制的时间多,因此,自律性较差的学生会养成恶习,出现作息混乱,饮食不规律,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随之导致肥胖、失眠、精神状态不佳等。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没有统一的规定要求。如果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教练,训练任务布置不清晰,很难依靠学生的自主性完成训练。体能训练计划大多为周期训练计划,训练内容枯燥,没有相应的科学监控手段,学生个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能力参差不齐。
体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科目,通过体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体魄、提升身体素质。所以,高校要重视体育课程的开设工作,加强优化工作。在此之前,有一部分高校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体育教育,从而忽略了体育课程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目前,随着高校转变以往的重智育、轻体育的教育理念,渐渐将精力投入在强化体育教学工作上。例如,高校通过开展小球类、中型体育项目、大型体育项目来展开教学,并采取各种方法支持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小球类体育项目,大部分高校选择开展乒乓球教学活动,教授讲解乒乓球的相关技能技巧;对于中型体育项目,高校安排排球课程,教授排球相关的技能技巧;对于大型体育项目,高校举办足球、篮球等比赛,在比赛中去培育学生的竞技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从而提升学生身体素养。除上述内容之外,高校要创建较为健全的制度来约束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例如,制定完备的考核制度,对体育考核要求进行明确规定,规范化开展体育考核工作;创建完备的测试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体能测试管理的各个流程;完善体能测试管理系统,随着信息化的普及使其系统实现全面信息化,提升体能测试管理效率和质量;创建较为完备的体能奖赏制度,从而激起教师与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
在体能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但伴随着理论知识的掌握,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实践工作给予重视,不仅仅要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要辅以实践教学,从而保证学生提高综合能力。这对各大高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转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实践也要加以强化,让学生既学习理论知识,也能够将其转化为实践。俗话说“光说不做假功夫”即体现了这个道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检测学生的训练动作是否熟练,以及个人素养是否提升,并根据此做出合格标准,让学生的日常训练体能得以系统化,从而提升学生的各项体能训练效率。多数高校开设的如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科目想要平衡发展,需要教师在实际训练过程中综合每一个运动项目和体能训练,逐渐加强其强度,同时也要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丰富的实践经历以及知识理论,为日后学生体能训练打好基础,完成教学任务。
联系学校、教练、家长、学生开展教育,优化学生的身体状况、体能认知和训练监控,借助相关讲座、论坛、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强化学生的体能观念。与此同时,注重训练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制定如何训练高水平学生的相关政策,将专项体能成绩归入到学生的综合评价当中,加长学生的训练时间,明确规定每周训练时长,只有达到硬性标准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给出相关成绩。体育教练要有责任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训练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体能对健康发展、竞赛成绩,以及自身身体素养的提升的价值。创建学校、家庭合作培养人的制度,提高家长对体能的认知,帮助家长具备正确积极的体能发展观,监督学生体能锻炼。最后要培养体能锻炼意识,让学生对自己体能的提升有正确的认知,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素养,加强锻炼提升竞技能力,从而拉动竞技成绩的提升。
学校要设置高水平学生体能健康的干预平台,聘请专业能力出众的体能人才,对高水平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专业管理,根据高水平学生的身体素质、竞技表现等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训练课程及训练方案。与此同时,通过高科技健康干预方式,确保每一个学生能够完成安全训练。高校还要创建较为完备的学生体能训练结果反馈机制,时刻关注学生对目前训练方式存有的态度,并且还可以将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家长,强化学生与家长之间和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合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要监督学生的生活作息,延长体能锻炼时间,配备科学的餐食,帮助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健康训练。
高校要打造出优秀的教师队伍,提升体育教学水准。在打造优秀教师队伍过程中,首先要提供相关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加强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8]。注意培训工作要定期如实开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因为体育教学内容是开展培训活动的基础,高校要对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开展完善工作,例如,要把最前沿的体能训练方式、训练内容,以及学生心理教育知识掺杂到培训内容中,并依据时代的需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与此同时,培训人员在培训中要给教师提供锻炼机会,加强其体能。除此之外,培训人员的任务是指导教师掌握体能训练的技能技巧,让其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学校要做好教师聘任工作。为创建优秀的教师队伍做准备,提升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高校要在聘任教师时全方面审核教师,从而选择优秀的人才来扩大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的素养。同时,高校要限制教师的年龄,努力完善教师年龄结构。比如,如果目前高校体育教师年龄普遍偏小,高校可以聘任年龄偏大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如果目前学校体育教师的普遍年龄较大,高校可以选择年龄较小的教师进入教师队伍,这样既能满足学校的需求,又能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
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体能训练,学生的竞技能力得到提高、身体素质得以加强。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教育的发展,体能训练也要与时俱进。高校体育教育要不断创新,这不仅是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只有在合理科学安排训练内容的基础上,采取多元化的训练方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才能不断优化教学结构和完善我国体能训练体系,进而有助于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综合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