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敏 (甘肃省天水市玉泉中学)
教师要想大幅提高课堂的质量,就要注重三个方面的攻关;一是相应教学情景的创设。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情景有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极强的增进作用;二是注重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然后再让不同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三是教师在课堂上加强有关习题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获得知识的巩固。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经验,针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方法,进行探讨。
新课标要求不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和基础知识的运用也要关注,也就是说,教师应该重点锻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探索能力,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找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知识点和想提出的问题,留到课堂上进行解决。这要求教师应让学生有绝对的主体地位,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教师应该足够包容,争取解决每位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量摆脱对于教师的依赖,学会自己去书中或者通过互联网寻找答案,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提前查找有哪些金属资源可以加以利用,有哪些金属资源需要得到保护,整合成一份资料,再根据教材的内容,找出自己所整合的资料有哪些缺漏,然后对自己所整合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自己所不能理解的问题和知识点,先自己尝试能否通过查找资料解决,如果还是难以理解,就整理起来等到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如果还是没能理解,就询问教师,请教师单独讲解一遍。这样不仅能更加深刻地掌握知识点,还能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每一门学科都无法避免的环节,只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才能更好地开展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环境,“孟母三迁”的故事就足以说明环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意义。教师教学的环境也有一定的要求,环境不能太安静,否则会造成学生过分紧张,也不能太过喧闹,那样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一定的干扰。所以,针对这种情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对教师来说就是一大难题,就笔者看来,教师可以选择适当放松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做到张弛有度。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努力创设合适的教学环境,并且对学生的兴趣进行适当的培养。
例如,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课文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举例作为课堂的切入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阐述自己不同的看法,并且通过互相的沟通交流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通过课程的讲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景,让学生获得不同的学习体验。同时,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组织构成的基本原因以及形成原理,让学生可以逐渐进入课堂的情景中,从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擅长的领域都不相同,教师可以对他们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教授不同类型的知识,再由擅长这些领域的学生担任组长,承担各自组员的“教学”工作,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最终的评定,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综合考量。这一系列的进程会比教师的讲授要快很多,因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授速率并不完全相同,而采用学生之间互相教授的方法可以更快地找到学生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学生与学生的互相“渗透”之下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自然界的水》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水作为人们最常见到以及用到的物质,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每个学生对水的理解都不相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水的不同理解,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进行探讨,在课堂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提升课堂的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学生也可以在实验室中对水的具体结构进行观察。
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由于其具有趣味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学科的兴趣。同时,由于化学实验是以理论知识为基础的,因此将化学实验完整地做下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由于实验的有趣反应现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标指出,要将化学实验继续放在教学重点之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策略,从“环保性”“课前预习”“协同合作”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为高中更高难度的化学实验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响应国家绿色环保的号召,教师应该首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入环保的理念,让每位学生都充分理解环保的重要性。由于化学药品一般都具有腐蚀性和毒性,在经过实验后,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危害学生的安全,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结束后一定要将所用的实验药品处理得当。另外,化学药品一般比较珍贵,在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先预估好这次实验所需要多少药品,尽量提高实验用品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保证学生的安全的同时,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始终。
例如,在教师进行九年级下册“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的实验教学时,要先对所用药品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了解每个化学药品的污染性和危险性,然后准备好垃圾桶,让学生把用完的实验用品扔到对应的垃圾桶里,方便实验结束后归纳和整理;另外,在实验开始前让学生预估好实验所用的实验药品用量,尽量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药品进行实验,避免浪费和环境污染,将环保的理念贯彻整个实验。
教师为了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给每个小组成员布置不同的任务,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不仅大大增加了实验的效率,也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共赢的思想。分小组各自完成实验,在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实验报告,说明自己在实验中各自担任了什么角色,为实验做出了什么贡献,并且在实验中有什么样的思考和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对各小组所遇到的问题进行重演,分析他们的不足,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样通过小组协作完成实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还能使班级形成团结互助的氛围。
例如,在进行“高锰酸钾制氧气”这一化学实验中,由于实验本身比较复杂,就需要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各自操作,给每个小组成员平均分配任务,一个人组装实验器材,一个人将实验药品混合,一个人控制反应进行,一个人观察实验现象等,组内分工,保证每个人都参与实验操作,最后上讲台汇报实验结果,再由教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这样一套流程,让每个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还培养了协同合作的能力,为将来做更高难度的化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一系列的研究,让学生可以参与教学方式的更新,让课堂质量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提升。教师要想真正地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