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希金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梁家墩镇中心学校)
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为学生提供美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新课程理念为初中美术教学注入新的能源与动力,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要逐步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逐步融入现代化元素,为学生营造新颖且活跃的学习环境,带领学生充分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探析”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提升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为符合新课程理念并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初中美术教师应积极革新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观念,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激活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具体做法如下;首先,美术教师要教授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不同,美术教师要兼顾全体学生,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第二,部分学生对美术课不感兴趣,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喜欢美术,而是没有掌握正确的绘画方法。和刚开始写作文一样,学生有很多话想要表达,却没有清晰的头绪和思路,针对该问题,初中美术教师应为学生传授丰富的绘画语言,要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讲解,引导学生逐步累积绘画语言,只有具备充足的绘画语言才有可能创作出理想的作品。当学生创作出一幅理想的作品时,他们会从中获取成就感,进而达到提高学生创作热情并激活绘画兴趣的目的。第三,教师应将生活元素融合到教学内容中,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领悟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知识并不是晦涩难懂的;第四,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而达到优化艺术感染力的目的。总而言之,新课程理念下落实初中美术教学工作,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而兴趣恰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才可以更好地发现美与创作美。艺术家罗丹曾经指出,生活处处都有美,人们必须用发现的眼睛才可以看到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学生如何发现美,如果只是单纯地掌握美术技巧,很难形成良好的审美能力。为发展学生审美能力,教师就要充分重视欣赏,通过欣赏来扩展学生的思维,主要做法如下;第一,初中美术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本中蕴藏的教育价值,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参加多种艺术活动,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第二,可以增设名画欣赏环节,比如,欣赏凡·高的《向日葵》,让学生思考;“这部作品为什么具有艺术价值,且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并从中教授欣赏作品的方法,只有掌握欣赏作品的方法,学生才能学会如何看懂作品,并掌握绘画的精髓;第三,教师应提高对技法的重视度,通过训练技巧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绘画技巧,其中包括色彩、线条以及比例等,借此助力学生学会美术的基础表现方法,让学生学会想象与绘制方法;第四,应善于观察并了解学生的美术水平,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落实分层训练法,比如,针对美术基础与悟性均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创新与求异;对于美术功底普通的学生,教师要教会他们如何模仿画作,并在模仿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如何改进与添加;针对美术功底薄弱的学生,要教会他们模仿与临摹的技巧。总而言之,为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并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必须有效融合欣赏与技法训练才可以有效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助力学生逐步发展美术核心素养。
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一味地闭门造车是很难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基于此,初中美术教师应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教学思维与方法,根据具体教学需求来灵活变化教学策略,具体做法如下;首先,教师可以将写生实物引入课堂,通过写生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激活学生创作灵感。比如,以《美丽家园》一课举例,在讲解该课时,如果条件允许,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的特征,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绘制作品的成功率,大部分学生可以通过作品表达自身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愿望;其次,还可以有效融合课堂教学与民间艺术元素。民间艺术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有刺绣、剪纸、编制与印染等,以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和渊博,拓宽学生艺术眼界并唤醒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美好情感,为学生的创作打好基础。综上所述,想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就应重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并激活学生创作灵感,积极并合理地开展开放性教学。
根据新课标要求,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而言,帮助学生发展与成长是开展教学评价工作的主要目的。为此,初中美术教师应制定多级性与多维性的评价标准,确保评价标准符合学生不同个性与能力,助力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学习情况,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升美术能力,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标准,评价主体由美术教师来担任,这种方式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为此,教师应创新评价方式,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充分发挥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的评价作用。当学生创作出一幅作品时,需要教师与学生的一同评价,通过教师的评价可以发现作品的优势与不足,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了解到作者的心声与创作思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评价和反思中能够发现自身的兴趣特征,并提高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和热情。另外,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生生评价,通过生生互动的形式,学生能够充分思考并表达自身的想法,为学生提供分享自己作品和创作想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逐步优化自身艺术批评与欣赏能力。总之,为满足新课程标准,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要增加评价主体和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评价,通过师生与生生互动来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感受能力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想要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本次研究活动得出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为;创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融合欣赏和技法,锻炼学生审美能力、采用开放性教学方式,优化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评价方式,培养学生艺术感受能力等。初中美术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浓厚的美术学习兴趣、优化学生审美能力、锻炼学生创新能力并形成良好的艺术感受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