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方言背景下的师范生普通话教学例析*

2022-02-14 05:0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2期
关键词:赣南定向师范生

袁 丽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江西赣州 341000)

引言

方言,即地方语言,俗称“土话”“土音”等。通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社会历史、自然等因素而形成的被当地居民广泛用来日常交流与交际的地方性语言。在我国众多地方,都存在着某一类方言,甚至是几种方言一同存在并盛行。与此同时,他们与普通话也并存。

赣南,亦即江西省的南部区域,其地域包括地级市-赣州市及其下辖的20个区县市。从历史上看,赣南历来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在全市900多万人口中,95%都是客家人。赣南客家人在语言上最为突出的就是客家方言或客家话。赣南客家方言是客家先民在与赣南山区土著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方语言,而且在地域广阔的赣南各区域,尽管同属于客家方言语系,但赣南各县区的客家方言也存在一定差异,各有特色。在赣南广阔的区域,尤其在农村,一直以来,在当地居民的日常交流与交际中,赣南客家方言盛行[1]。

普通话是我国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规范化语言。国家倡导、推广使用普通话,尤其是在国家机关、学校、新闻媒体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因此,在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学科教育教学中,尤其是为适应师范生未来职业需要,对他们进行普通话教学是必要的,而且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和层次。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市属的地方师范院校,它以“立足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为办学理念。近年来,为满足本区域乡村小学、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该校招收和培养“3+2”模式的五年一贯制专科学历层次的定向培养师范生。这些生源都是来源于赣南区域,而且来自农村家庭的占据绝大部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客家方言和普通话并存,甚至是客家方言的使用频率远高于普通话。因此,在这些学生中,这就存在普通话学习和客家方言之间的客观现实和矛盾。一方面,对于定向师范生来说,作为未来的基础教育师资,掌握、使用普通话,而且普通话达到相应的水平和层次,这是他们从教的刚性要求。另一方面,他们多年生活、学习的语言环境使得客家方言深入其心、其行。在这些定向师范生的学科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普通话教学中,相关教师要协调、处理好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比如,我们不仅要重视普通话教学,但也要正视客家方言的客观存在;分析和掌握他们之间的关系,比如联系、差异、有利以及不利影响等;探讨在客家方言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普通话教学并取得成效等。

为此,笔者以课题“赣州市方言研究——基于定向师范生普通话教学视角”研究为基础,探讨赣南客家方言背景下的师范生普通话教学,旨在为促进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师范生的普通话教学提供些许参考和帮助[2]。

一、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赣南客家方言虽然是存在和盛行于赣南这一主要地域,但从其历史发展和其语音、词汇等方面,尤其是从其作为语言的本质特征来说,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同时差异性也明显。首先是渊源关系,即学术界一致认可的“同源异支”。尽管赣南客家方言是属于地域方言,普通话是官话。但他们均同属于汉藏语系、汉语语族。语言表象、语言内容和语言特性基本相同。只是因为自然、地域和历史等因素而出现了差异化发展,而导致其在语音语调、词汇等内容和特点上具有差异的结果。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客观存在的“同源”这一关系对来自赣南区域的师范定向生的普通话教学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而他们之间的“异支”关系则对这些学生的普通话教学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其次是差异性。作为在特定自然环境和地域等条件下形成和持续盛行的方言,赣南客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存在差异是明显的、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语音、词汇等方面。比如语音方面,差异明显。①在声母方面。普通话中存在声母“r”,而赣南客家话则声母为y或n。此外,赣南客家话中有一个声母是普通话所没有的,比如“饿”“女”等字的声母。②在韵母方面,赣南客家方言中有较多的“入声韵”,普通话中则没有。在诸如z、c、s等平舌音和翘舌音上,赣南客家方言中往往缺少“h”。例如chi、shi、zhi等读成ci、si、zi。韵母ong、ing等后鼻音在赣南客家话中往往没有。③在声调上,普通话只存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这4个声调,且不同的声调调值是确定的。但赣南客家方言却存在着大约5-7个声调,而且调值不同,整体偏低,调型偏误比较常见。再如,词汇方面也存在显著的差异。首先是在意义表达方面。普通话常用双音节词,而赣南客家方言则用单音节词来表达同一含义。如被子(普通话)—被(赣南客家方言)、衣服(普通话)—衫(赣南客家方言)等。其次,对于某一意义的表达,普通话中的词汇较单一而且相对固定,而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则存在着较多用来表达同一意义的不同词汇。比如普通话中表达“买、购”含义的词汇不多,但在赣南客家方言中,则有许多,如称盐、舀油、斫猪肉、剪布、籴米等当中的“称、舀、斫、剪、籴”都是表示“买和购”的含义。此外,他们之间还存在相同意义的不同词汇表达(如做好事(赣南客家方言)—办喜事(普通话)以及赣南客家方言有很多词头词尾(阿公、阿婆、肩头、灶头、鸡公头)、词汇意义范围扩大等很多差异[3]。

二、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定向师范生普通话现状

为缓解和优化农村小学、幼儿园师资不足和结构等问题,江西省每年计划定向招生初中毕业生,委托有关师范院校进行“3+2”五年一贯制培养,毕业后分配到农村小学(幼儿园)任教,故这些学生俗称为“定向师范生”。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江西省指定的为赣州市以及下辖的各市县区“定向师范生”的培养单位。从近几年招收和培养的“定向师范生”生源来看,这些学生都是来自赣南区域,而且他们中的90%都是来自农村户口家庭。在乡村,尤其是在乡村家庭生活中,祖父辈、父母辈以及周围邻居日常交流和交际所使用的语言普遍都是客家方言,因此,在这些学生成长过程中,客家方言是最主要的语言。也就是说,这些学生的生活、学习都是在客家方言这一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因此,赣南客家方言在他们的日常交流和交际中占据绝对地位,普通话则使用的机会和频率较少,主要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这也就不可避免地给今后的普通话教学带来许多不利因素和影响,甚至是干扰。笔者通过定向师范生普通话教学和与学生访谈中发现:在普通话方面定向师范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由用赣南客家方言交流交际转向用普通话交流交际需要适应和转变过程。

前面提到: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收的定向师范生基本上来自赣南本区域的农村户口家庭,他们长期使用赣南客家方言来进行交流和交际,普通话则很少使用。而进入高校后,他们不得不使用普通话来和老师、同学交流交际。而且,作为未来的教师,他们也必须在普通话水平上达标。这由此就需要他们由原来的用赣南客家方言交流转向用普通话来交流交际。对于很多定向师范生来说,适应和转变并非易事,而是需要一个过程。而且,长期的客家方言环境对于他们的普通话基础也存在很多负面的影响,这也增加了日常的普通话教学难度。

二是定向师范生的语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普通话教学中,语音是基础,也是关键。在语音上,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是存在很大不同的,而且,同是客家方言,但在赣南不同的区域,其语音上也有差异。况且,这些定向师范生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长期处于赣南客家方言的语言环境和使用该方言,这就让赣南客家方言的语音成为学生的发音习惯。一旦语音习惯形成之后,要改变并非易事。因此,在日常的与这些定向师范生交流中,很明显地感觉到,他们说的普通话不够标准,发音带有明显的赣南方言口音。

三是词汇应用方面的问题。

在词汇方面,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也是存在很多差异的。定向师范生长期的用赣南客家方言交流习惯必定会影响他们在普通话学习和应用中的词汇这一内容。比如,很多学生经常使用单音节词而非双音节词,如“衫、屋、粉、洗被”等;经常使用以“阿”“老”等前缀以及以“公”“古”“等为后缀的词语,如阿妹、老弟以及鸡公、鸭公等;经常使用重叠词,如条条、间间等;经常使用一些词序颠倒的词汇,如鸭公(公鸭)、人客(客人)等。这些都表明赣南客家方言已经深深地影响到普通话教学,增加了日常普通话教学的难度。

三、赣南客家方言区定向师范生普通话教学对策

方言作为一种历史和现实存在的区域性特定语言,它既是区域地人们的用语习惯,也承载着区域精神文化和民俗等内容。它是我们整个民族语言文化的分支和重要的构成部分。盛行于赣南广阔区域的赣南客家方言,是历代客家先人在赣南区域内生存、发展过程中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式。时至今日,赣南客家方言依然在赣南区域内以及国内和国外的客家人中使用和盛行。因此,在赣南区域,普通话和赣南客家方言同时并存。在学校教育教学领域,尤其是对定向师范生而言,掌握、使用和推广普通话并达到相应的水平是必须的。这也由此产生了对来自赣南客家方言区的定向师范生如何开展普通话教学这一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普通话,着力提高定向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正视赣南客家方言的历史和现实存在以及这些定向师范生的语言实际。因此,要在客观分析赣南客家方言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探讨来自赣南客家区域的定向师范生的普通话教学策略[4]。

1.客观认识现实

客观上说,在任何地方都存在方言,都面临方言与普通话彼此交融和影响的现状与问题。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招收和培养的定向师范生都是来自赣州市及下辖的各市县区,而且基本上是来自农村户口家庭,因此,这些学生在日常交流交际中习惯于方言,这是一个短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今后从教的职业要求又使得他们必须学会正确运用普通话,而且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和层次。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赣南客家方言与普通话教学之间的问题与矛盾。对此,不论是教师,还是定向师范生,都必须客观地正视这一现状和问题。一方面,深入了解、全面掌握这些学生赣南客家方言、普通话使用现状。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去分析赣南客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异表现,从而在交流交际中有意识地逐步纠正、克服和减少赣南客家方言表达的习惯和频率,以及多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2.积极开展普通话教学

目前,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定向师范生的普通话教学,学校专门开设了“教师口语”课,由专业的普通话教师来教学。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区分赣南客家方言与普通话之间在语音、词汇等方面的差异,规避之前普通话表达和运用等方面的不足和错误。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朗读练习,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普通话朗读,尤其是注意语音、语调、节奏与情感等。

3.创设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环境

开展普通话教学是离不开合适的语言运用环境的,而且,环境有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对定向师范生的普通话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语言环境的创设。就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来看,创设普通话的学习和使用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教育教学语言环境。比如,课堂教学语言环境和校园语言环境等。在课堂教学语言环境方面,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也不论是什么课程都必须说普通话,并说标准普通话。其次,要强化在非课堂的校园普通话环境。比如在校园的公共区域和活动中推行普通话。第三是学校组织和开展以提高普通话水平为目的一些比赛、竞赛,如演讲、讲故事等。②学生自身的语言环境,比如学生之间在沟通、交往、生活等环境中要自觉说普通话,尤其是要避免同乡间说方言的习惯和行为[5]。

结语

总之,在赣南区域,客家方言是客观的历史和现实存在。作为未来教师的定向师范生,必须掌握、使用和推广普通话。因此,在普通话教学中,我们既要正视赣南客家方言的存在,又要深入分析赣南客家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差异以及对普通话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采取相关措施来提高普通话教学成效。

猜你喜欢
赣南定向师范生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