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让道德与法治课有“趣”有“义”*

2022-02-14 04:10:42刘利玲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议题法治素养

刘利玲

(东莞市松山湖实验中学 广东东莞 523808)

与2004年开始的教学改革相比,2017年以来的教学改革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旨在培养合格的未来公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高阶思维等关键词日益被教育界关注。议题式教学法自提出以来备受关注并被广泛实施,其被认为是提升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培育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走向深度学习的道德与法治议题式教学法实践研究成为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走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革实践的一种要求,探索议题式教学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基于时代发展和教学一线的呼唤,对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融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体,以引导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期的初中生,随着生活范围不断扩展,信息获取渠道广泛、庞杂,容易被不良信息带偏、带跑。一般课堂教学方法中的讨论、探究、辨析大部分属于单方面、浅层次、封闭性、零散性。而议题式教学法是通过“议题”情境的创设和“议中学”活动的展开,凸显多方面、深层次、开放性、针对性,使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课堂活动开展中、在自主辨析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笔者从2019年开始立项课题研究议题式教学,课题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学生全面而个性化发展为目标,大胆改革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突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现教学相长。主要从精选教学议题、创设问题情境、巧设教学活动、明确教学任务,构建以议题为纽带、以情境为载体、以活动为路径、以素养为旨归,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具有高效育德力的议题式教学方法。具体做了如下实践探索:

一、精选教学议题唤醒学习兴趣

议题式教学以议题为纽带,议题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好的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科任务展开,并在解决具体可议性问题中,实现课程目标。议题的选择,不能忽视学生的原有经验水平和认识基础,可以来自社会热点,亦可来自学生生活实际。

在九上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中,关于“文化是民族之根”的文化价值、文化自信的理解对于学生比较难。文化重要吗?为什么重要?这个问题既好像很“浅”,又好像很“深”。基于此,恰逢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开幕(2019年),给学生观看开幕式文艺表演《和平的薪火》,同时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片段。围绕两场大型运动会的开幕式展示,设置如下议题:

(一)为什么体育盛会的开幕式却集中展示文化?

(二)有人说,中华文化全靠“老本”刷存在感,你怎么看?

这两个议题既是学生心中所惑,也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难易适中,思辨性强,吸引学生。两次大型、经典的开幕式,从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讲起,讲述中华文明如何从一堆“薪火”传承至今。通过学生的“议”,层层深入进行剖析:彰显止戈为武的中国智慧,期盼携手共传的和平薪火,既是人类生活、人类文明当中需要的“薪火”,也是我们中国为世界和平贡献的“薪火”。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我们应该延续文化血脉,树立文化自信。

在学习《认识自由 珍视自由》中“法治与自由关系”时,设置议题:随着法律法规不断细化,我们的自由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又非常有思维力,更能深刻理解法治与自由的辩证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无法治不自由,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从这一层面来讲,可能意味着自由越来越少;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我们的合法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我们的自由得到更多的保障,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的自由越来越有保障,意味着享受的自由越来越多了。真理越辩越明,学生认识到: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治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实现人的自由与尊严。当我们自觉止步于自由的边界,彰显的是理性的力量和法治精神。

此外,结合学生的关注点和兴趣点,笔者还带领学生深入研究了如下议题:关于王者荣耀的现状研究、饭堂就餐浪费问题、青春期情感、校园欺凌现象频发是否应该加重对未成年人的惩戒力度等。我们以议为形式、以育为内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议题式教学过程中达到了“教育合一”的理想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科知识

议题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承载着“议中学”活动的开展和学科知识的建构。议题情境不仅是学生核心素养得以生长的“芳草地”,也是活化知识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设置思辨性问题情境、两难性问题情境、生成性问题情境来实现议题式教学。

在七上《享受学习》中,我们设置思辨性问题情境,以辩论赛的形式开展“学习乐大于苦”VS“学习苦大于乐”的课堂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感受学习的苦与乐,从而学会学习、珍惜学习。

在九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习中,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设置如下议题: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中,中国援助沿线国家建了很多基础设施。有人认为,我们国内自身发展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如把这些资源用来发展自己。对此你是否赞同,请阐述你的观点。

通过对思辨性问题情境的分析、推理、评价,帮助学生澄清认知、加深理解,提高深度学习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和坚毅的品格;通过两难性问题情境设置,能够激起学生内心的价值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思考、辨别、选择,以完善原有认知结构,提高道德和法律水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生成性问题情境的设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使课堂进入了动态生成模式,学生的合作意识、公共参与意识、自主发展能力和政治认同感在课堂主动生成中得到了极大提升,课堂也在合作探究、主动生成中实现了升华。

三、巧设教学活动促进知行合一

议题式教学以活动为路径。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议题式教学遵循“议中学”的要求,彰显体验、探究、实践的价值,强调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和主角。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开展课堂之“议”、课外之“议”和跨界之“议”。

(一)课堂之“议”

在学习九下《中国担当》前,学生收集关于中国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援助的实例,感受重诺笃行的中国担当。课堂上结合时政事例引导学生“议中学”。

比如:

1.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还有上千万农村贫困人口,中国坚持对外援助,是不是“穷大方”?

通过以上课堂之“议”,学生对中国担当既能用实例、事例来描述,也能理解担当背后的真实依据和目的,从而更好理解“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和“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责任担当,进而更充分地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大国风范,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情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学习八年级下册《践行平等》时,排演情景剧《“衣饰同仁”公司的麻烦》,让学生体验演绎现实中就业不平等的现象;然后提出议题:“衣饰同仁”公司错在哪里?假如你是应聘者,你会怎么做?在体验参与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平等不是自然而然存在,要敢于与不平等现象做斗争,践行平等,共同守护平等,平等的实现不仅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还需要国家社会多方面的合力。在讨论交锋中认识到社会在不断进步、不断努力,更好认同国家政策,

(二)课外之“议”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九年来,经过多年努力,发展十分迅速,“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据此,我们开展线上主题式教学活动,进行课外拓展之“议”,

例如:

1.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人认为“中国方案”就是“中国领导国际秩序”。你怎么看?

2.“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对接,深化合作伙伴,推进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实现联动发展。有人认为中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系出于地缘政治考虑。你怎么看?

课外之“议”对学生综合素质、思维深度要求更高,从书本知识到社会理解乃至整个世界思考,更具有探究性、思辨性、实践性和挑战性,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促进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发动机闭环控制混合汽,只有超出混合汽修正极限才会表现出抖动,因此该车发动机抖动表现为偶发性故障,时好时坏。

(三)跨界之“议”

在“群”“朋友圈”等交流方式多元化的时代,互联网社区在教学中的认可度不断提升。议题式虚拟教学是由教师创建或参与创建一个网络学习场所,通过师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引领多维互动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一般遵循“选择议题—展开网聊—形成结论”的学习过程。

在空中课堂期间,根据社会热点和公共话题,我们创建微信群、钉钉群、QQ群、问卷星等虚拟社区开展分小组议题教学。跨界之“议”,师生在更为自由、开放、主动的氛围中交流,更有利于学生自主自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增强对结论的认同、认可,达成价值共识,促成知行合一。

四、明确教学任务达成素养旨归

议题式教学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旨归。在议题式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情境的创设、活动的设计最终都要通过具体任务的完成来实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阶梯式的教学任务是通向核心素养的路径。议题式教学一般要求落实三个层次的阶梯任务。

在九下《同住地球村》的学习中,我们设计以下议题:

(一)为什么我们要关注共同的家园?(一阶)

(二)世界经济、文化的变化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二阶)

(三)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什么?(二阶)

(四)我们应该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二阶)

(五)怎样正确认识各民族的文化?(二阶)

(六)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我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做着不懈的努力。(三阶)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合作的世界、当今的时代是共同协作的时代,以开放积极的心态去了解、感受世界经济全球化,懂得经济全球化是必然发展趋势,树立全球观念,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课堂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良好的知识结构和素养达成。

课堂教学变革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切入点、突破点和成长点。议题式教学凸显了“议中学”教学方式创新,有利于学生明辨是非、端正态度,激发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进而提升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议题法治素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02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科技传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24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人大建设(2018年3期)2018-06-06 03:11:01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机电信息(2015年8期)2015-02-27 15: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