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解、表达、变通”框架的小说文本翻译

2022-02-14 03:52贾临宇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变通偶像译者

郑 辉 , 贾临宇

(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理解、表达、变通”是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李长栓教授于近年提出的翻译描述框架。基于大量的口译笔译实践和教学经验,李长栓教授逐渐形成了对翻译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译者需要做好三件事:“理解”“表达”和“变通”。译者的理解应当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译者需要表达作者希望表达、清楚表达甚至应该表达的意思。译文的表达形式可以与原文相同、相似或完全不同[1]32。笔者认为,该翻译描述框架对于小说文本的翻译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优秀的外国小说译者难翻译、读者难读懂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对作者创作时的个人背景、社会背景、文化渊源等不够了解。而这,恰恰对应框架中“理解”二字的要求。

以日文小说《我的本命,厝火燎原》(笔者译,小说原名『推し、燃ゆ』)为例,该小说的内容涉及日本十分盛行的偶像文化,发售之初便在日本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译者在开始翻译工作前,有必要了解这一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洞悉作者的所思所想。解决了理解问题,小说文本的翻译就仅剩语言转换工作了。

《我的本命,厝火燎原》是一部典型的日本文学小说,其中有大量的日本文化负载词和日式复杂句,需要译者从“表达”和“变通”这两方面进行妥善处理,以达到准确传递原文信息的目的。笔者基于对《我的本命,厝火燎原》这部小说的翻译,探讨“理解、表达、变通”框架对于小说文本翻译的适用性,以期为日汉翻译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一、“理解、表达、变通”的含义

(一)“理解”

在“理解、表达、变通”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理解”。深入细致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和原文的语言特点,是翻译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表达”还是“变通”,都必须始于“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语言转换自然水到渠成[2]73。同时,“理解”还要求译者具备逻辑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避免受先入为主观念的影响,并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调查研究进行查证考据,从而完成精确无误的翻译。

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现实,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对社会的认知和态度。想要翻译好一部小说,译者必须事先熟悉小说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写作风格。《我的本命,厝火燎原》的作者宇佐见凛(宇佐見りん)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不过分堆砌华丽的辞藻,其朴实无华的语言极富感染力,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同身受。她坦言,周围很多人无法理解追星和偶像文化,认为这只是粉丝单方面的付出,这是她动笔的根本原因。在她看来,由于双方感情的波动,家人、朋友、恋人之间的亲密度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追星则截然相反,偶像对于粉丝而言遥不可及,二者的关系中并不掺杂复杂的双向情感。偶像仅仅用活跃的表现回馈粉丝。正因如此,不少粉丝在生活中丧失信心时,可以从偶像身上看到希望,得到慰藉。

这份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流露,成为理解小说内涵的最大依仗。突破小说文字内容的局限,并把小说外的大语境彻底厘清,便是“理解”对于小说文本翻译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表达”

“表达”是理解原文后的输出环节,通过译文把原文的意思清楚、忠实地传递给读者。在内容方面,译者应准确清晰地表达作者希望表达的意思。如果遇到作者无法表达清楚或表达错误的情况,译者应酌情做出调整,前提是不曲解作者的原意。在形式方面,要确保译文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避免日式翻译腔[2]75。

译者时常会陷入思维误区,过多纠结于译文和原文结构的一致性。外国小说中冗长复杂的句式,经常让译者在翻译时显得束手束脚。实际上,小说旨在传递作者情感和本土文化。译者应敢于突破原文的语言结构,通过拆分、简化等技巧,化解复杂长句,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将小说叙事清晰合理地呈现给读者。

(三)“变通”

“变通”是翻译时通过对原文的取舍,更好地传递原文信息。其根本目的是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这与目的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当无法实现全面对等,即逐字逐句翻译,或全面对等反而不利于达到翻译目的时,就应该酌情对原文进行加工编辑[2]75。

小说文本的翻译牵扯到两国截然不同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习惯。外国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在翻译时往往会找不到对应且合适的中文表达,倘若直译,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如何灵活地处理这种情况,是“变通”的核心要求。

下面,分别从“理解”“表达”“变通”三个视角出发,结合例句,详细阐述小说文本在这一框架指导下的具体思考和翻译过程。

二、“理解”视角下的小说文本翻译

“理解”是翻译的先导,只有正确理解,才能正确翻译[3]23。在翻译中,如有理解不当,就会造成词汇误译、句子结构混乱等问题。

理解不能停留于白纸黑字的文字表面,应该囊括文字外的信息。《我的本命,厝火燎原》的内容涉及日本盛行的偶像文化。在当代,许多日本人视心爱的偶像为精神支柱,在工作生活失意时依靠偶像获得慰藉。若译者不知晓这样的创作大背景,便很难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受,进而因为理解问题导致翻译出现偏差。

例1:『推し、燃ゆ』

译文:《我的本命,厝火燎原》

『推し、燃ゆ』是该小说书名。起初,笔者只想简单地直译成《我推,燃烧》;后来,意识到书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小说的内涵,必须立足于全文来考虑翻译。其中,“推し”是“推しメンバー”的简称,即喜欢、支持多人偶像团体中的某位成员。“推し”由动词“推す”变形而来。“推す”在《大辞林》中的解释是“将符合某种地位、身份的人或事物推荐给其他人”(1)[日]松村明:《大辞林》(第四版),三省堂,2019年,第333页。。意思是不仅自己喜欢,还要让别人也了解、喜欢上这位成员。中文语境下,根据网络流行的说法,“推し”可译为“单推”“我推”“本命”等。其中,“本命”属于日语舶来词,原指赛马等比赛中最有可能的获胜者,后延伸指最喜爱、心中的第一角色,如今在粉丝文化中同样被广泛使用。考虑到全文中,明里认为是上野真幸真正照亮了她的人生,并提及上野真幸就是她生活的主心骨,故,笔者最后认为“本命”的译法更为贴切。

“燃ゆ”是“燃える”的古语写法,倘若直译便是“燃烧”。然而,阅读全文后可知,由于被曝出殴打粉丝的丑闻,上野真幸遭到网友铺天盖地的中伤和非议,人气呈断崖式下滑。这件事最终间接导致所在的偶像团体解散。因此,不可简单地将“燃ゆ”译为表面意义的“燃烧”,而应选择具有引火烧身含义的词语。“厝火燎原”一词出自“坐成厝火燎原之势”[4]449,比喻小乱子酿成大祸患。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理解小说故事内容,笔者认为,“厝火燎原”十分切合上野真幸的遭遇;同时,古典的中文词汇也正好对应“燃ゆ”这一日文古语词汇。如此一来,既如实再现了日语标题的内容和传达效果,也完整保留了古今词汇对照的表现形式。综合以上考虑,笔者最终将书名译为《我的本命,厝火燎原》。

例2:あたしには、みんなが難なくこなせる何気ない生活もままならなくて、その皺寄せにぐちゃぐちゃ苦しんでばかりいる。だけど推しを推すことがあたしの生活の中心で絶対で、それだけは何をおいても明確だった。中心っていうか、背骨かな[5]37。

译文:我无法像大家一样无拘无束地生活,平日里饱受这份痛苦所带来的煎熬。唯有支持本命,才是我生活中无可争议的绝对中心,更准确地说,才是我生活的主心骨。

这部分内容在整本小说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其的正确理解是厘清小说中心思想的关键。此处,主要介绍主人公明里在遭遇生活上、学习上的种种困难后,选择投入全部精力去追星,借此逃避现实的故事情节。明里自小便笨手笨脚,无法顺利完成在常人看来理所应当的事情。她因此陷入长期的痛苦之中,感觉自己每天拖着沉重的身体艰难前行。她只有沉迷于命中注定的偶像时,才能暂时摆脱这份沉重感。正因如此,明里才会认为追星是她生活的中心,是她生活的主心骨。

译者翻译时必须忠实于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内容意义,同时还要考虑小说原文的表现形式和写作风格。因此,在理解的过程中,弄清“その皺寄せ”和“背骨”的含义尤为重要。经查阅《大辞泉》,“皺寄せ”的意思是:“あることの結果生じた無理や矛盾を、他の部分に押しつけること。また、その押しつけられた無理や矛盾。”(2)[日]松村明:《大辞泉》,2019年,第1 225页。(笔者译:事物产生的矛盾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后果)根据前文可知,句中“その皺寄せ”指代明里觉得自己无法像周围人一样生活得无拘无束这件事,而这件事逐渐给她带来了负面影响。有鉴于此,译者用前半句解释明里痛苦的由来,将“皺寄せ”翻译为“这份痛苦所带来的煎熬”这个较为抽象的概念。

而“背骨”的中文意思比较简单,即“脊柱”,但作者想表达的不仅仅是词的表面意思,而是与前半句的“中心”相呼应的深层意义。脊柱是人体的中轴,没有脊柱就没有人的形态。译者在充分理解这一点后,就把“背骨”改译为“主心骨”,使之更符合作者想传递的意思。

在彻底理清这两段话以后,也就知道了明里究竟为何痛苦,为何痛苦过后选择追星,以及追星对她而言的重要性。有了这样的思路,笔者对于小说后半部分的理解与翻译也就畅通无阻了。

三、“表达”视角下的小说文本翻译

“表达”是“理解”的后续工作,其重点在实现“达”,即保证译文逻辑关系严密、语言通顺易懂[2]78。它要求译者关注语言的逻辑和通顺问题,确保把已经理解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避免扭曲原意、产生歧义、逻辑不通;还要确保译文简洁明了,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包括用词准确、搭配正确、句子结构构建牢固等。

例3:あちこちから、すいませえん、すいませえん、と声を掛けられて、あたしは「忙しくなったらすぐ呼ぶこと、それでミス連発すると失礼だから、落ち着いて」といつも言われているのを思い出し、外倉庫にいる幸代さんを呼ぼうとし、戻る途中でさっきの女性に、少しかたくなった声で「すみません、さっきも言ったんですけどこぼしちゃって」と言われた[5]47-48。

译文:“服务员”“点单”,客人的招呼声从四面八方传来。我脑海里回想起幸代姐一直以来的叮嘱:“记住,店里忙不过来的话就来喊我,凡事不要慌张,忙中出错是对客人的不礼貌。”正想去外面的仓库喊幸代姐,半路上被之前那位女士用略带生硬的声音叫住:“你好,刚才我说过把酒洒了。”

该日文例句结构较为复杂,同时包含被动句和主动句,还穿插着多个句子内容,属于比较典型的日式复合句。许多意思被挤压在一个长句中,很难用中文流畅地表述清楚。笔者认为,可以将此长句设想成一个片段,片段中有多个不同的场景;再用汉语的表达习惯把各个场景描述到位,以凸显其画面感,借此摆脱日式长句的干扰[6]181-183。

从句子内容的主干来看,该例句可分为四个场景:我被客人招呼,我回想起叮嘱,我正要去喊幸代姐,以及我被那位女士叫住。长句成分之间的关系本身并不复杂,难点在于一逗到底的日式长句与汉语表述习惯相违背,因此翻译时需处理得当。在知晓了主干内容后,就可以处理引号内的一长串修饰定语。接下来,经过调整语序,适当添加句号,修改完善后的新译文简明清晰,优化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例4:推しが燃えた。ファンを殴ったらしい。まだ詳細は何ひとつわかっていない。何ひとつわかっていないにもかかわらず、それは一晩で急速に炎上した[5]3。

译文:我的本命火出圈了,据说是因为殴打粉丝。尽管我还压根儿不清楚具体情况,但一夜之间这件事就迅速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炎上”出自“水曰润下,火曰炎上”[7]128,后流传到日本。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炎上”在日本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公众人物被曝出负面新闻,引来了网民的口诛笔伐。目前,“炎上”没有对应的中文词汇,部分通晓日语的人便想当然地将其直译为“炎上”。对此,懂日语的人自然能理解,但绝大部分普通读者看到“炎上”二字只会如坠云里雾里。

小说译文的语言和内容都应该让读者能够理解和接受。当下日语中的“炎上”是日本网络环境中诞生的独特词汇,中文读者很难理解,所以贸然直译成“炎上”显然不妥。因此,笔者认为,“炎上”在中文语境下并没有固定的译法,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处理。本例句中的“炎上”事件是明里的偶像被曝出殴打粉丝。因为粉丝可谓是偶像的衣食父母,所以不难想象网民看到该新闻的震惊程度,舆论也必定会猛烈抨击偶像对“衣食父母”大打出手的丑闻。因此,笔者将此处“炎上”译为“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借此规避日式中文的错误,也使译文更符合原文表达的意思。

四、“变通”视角下的小说文本翻译

“变通”的说法实际上来源于目的论。目的论的核心观点是强调译文的目的,而“变通”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变通”是指无法实现全面对等时,在不影响原文表达效果、不扭曲原文事实的前提下,能动地选择翻译策略和技巧,如省略、补充、变换说法等,从而有效传递原文的信息或更好实现翻译目的[2]75。“变通”还要讲究“切”,译文最终呈现的效果要尽可能地切合原文风格。

例5:「ハグしたときにね、耳にかかった髪の毛払ってくれて、何かついてたかなって思ったら」成美が声をひそめる。「いい匂いする、って」……やっば。小さい「っ」に力を込める。成美が「でしょ。もう絶対戻れないな」とチェキを元通りにしまう[5]5-6。

译文:“话说拥抱的时候,他帮我捋掉挂在耳朵上的头发,我还以为上面沾到什么东西了呢”,成美压着嗓子说,“还说我很好闻。”天呐!这声“天”我喊得特别大声。“说了吧,肯定会沦陷的。”说完,成美把拍立得照片放了回去。

例文的后半部分涉及中日之间的语言差异。“小さい「っ」に力を込める”中的促音是一个不发声的音节。笔者认为,“力を込める”想表达的意思是明里脱口而出的“やっば”语气很重,以此衬托明里的惊讶程度。然而,中文并没有促音的说法,中文读者并不理解“促音”为何物。因此,盲目按照字面翻译促音无法达意,应该根据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原文进行适当变通。因此,笔者改变说法,放弃直译促音,取而代之,用“这声‘天’我喊得特别大声”的译法。这个译法既如实反映了明里的惊讶之情,同时也更符合这种情形下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6:保健室の常連は皆、下の名前にちゃん付けで呼ばれていた[5]25。

译文:碰见经常去医务室的熟面孔,校医老师总会亲切地喊我们的小名。

这个例句同样涉及中日之间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问题。译者同样需要利用批判性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使译文更符合中文读者阅读习惯和翻译需要。日本人的姓名由“上の名前”和“下の名前”构成。“上の名前”相当于“姓”,“下の名前”相当于“名”。日本人十分讲究礼仪,称呼他人时使用“上の名前”,一般只有家人、恋人、关系亲密的熟人才用“下の名前”互相称呼。此外,句中的“ちゃん”同样也是日本人常用的名称结尾词,内有十分亲密的隐含意义。中文读者很难理解这种语言文化层面的差异,译者应该想办法消除这种理解障碍。

例句中,校医老师同时使用“下の名前”和“ちゃん”来称呼,表明校医老师对经常来医务室的同学亲切有加。为消除语言文化差异,便于读者理解,笔者将此句灵活地处理为“校医老师总会亲切地喊我们的小名”。这里,“亲切”对应“ちゃん”这个亲昵称呼,“小名”对应“下の名前”,保证了原文的表达效果。

总之,“理解、表达、变通”不拘泥于传统翻译理论对译者的要求,而是从全新的角度出发,为译者翻译外国优秀小说提供了新思路。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很高。它要求译者做到不盲目、不机械地直译原文,做到能动、灵活地翻译原著,时刻保持逻辑判断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面对翻译难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一名译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优秀外国小说的本土化翻译始终是翻译界的一个难题。在对“理解、表达、变通”框架进行研究学习和实际运用后,笔者认为该框架同样适用于小说文本的汉译。

猜你喜欢
变通偶像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大众偶像
偶像报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数学变通
刻舟求剑
出卖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