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旭
情境教学法主要指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将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各种情境中学习抽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其主动参与英语阅读学习过程。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感官性”的教学模式,对于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提高其英语阅读理解及综合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目前我国英语阅读“纸上谈兵”的教学困境,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营造阅读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阅读内容和提高英语综合能力。针对以上教学需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旨在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率。
阅读是考验学生耐力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很难长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在课堂阅读及课后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很难静下心进行主动深入阅读。部分小学生看似在认真阅读,但一遇到晦涩难懂的词汇或句型,就会产生放弃的消极心理。同样,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结合阅读文本采用趣味性的导入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降低。
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要利用阅读方法掌握基本的单词、词组、句型等,还要深入阅读文本,全面分析文本,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侧重阅读文本浅表信息的教学,并没有教给学生具体可行的阅读方法,不利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文化教学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对阅读文本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同时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提高他们对我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大多从阅读文本的表层信息出发,缺乏利用文本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观念,导致其阅读停留在浅表层面,不利于文化知识和思想的传播。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使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原本静态的阅读文本转化为各种形象、丰富的阅读情境,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程天娇 2022)。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对平淡无奇的阅读文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趣味化、肢体化、角色化的情境中对阅读文本产生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阅读,提升学习动力。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边阅读边讲解的教学方式,致使学生的思维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因此缺乏自主阅读、思考的空间。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枯燥的文本转化为生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对应的情境中阅读,潜意识地将已有生活常识与阅读文本相关联,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目的主要表现为让学生会读、会背,能够理解文本内容,而不是引导其结合阅读文本开展对应的英语整合学习。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将词汇记忆、语法理解、文化差异认同等方面的学习融合到阅读过程中(张建男 2021),从而使学生轻松掌握语言知识。学生还可以通过互动讨论、肢体表演、游戏等方式学习语言知识,锻炼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已经进入信息化的全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智能化教学平台走进小学英语教学,成为阅读教学的得力助手。基于智能化教学的优势,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教师可以依托视频、图片、音频等元素,创设与阅读文本有关的情境,激发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1 Cinderella时,在正式阅读教学开始前,教师播放与Cinderella有关的动画电影片段。整个视频的画面对应阅读文本的主要内容,相继出现 了“Cinderella was abused by her stepmother”“Cinderella wants to go to the party”“Cinderella gets help from the fairy”“Cinderella dances with the prince”“The prince looked for Cinderella with crystal shoes”等重要的故事情节。这些画面的内容虽然不完整,但是与课文内容相差无几。学生可以通过零碎的视频片段组合出完整的童话故事。播放完视频后,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内容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再给出本堂课的阅读主题“Cinderella”,能够消除他们对阅读文本的抵触心理,从而使其对所学内容的好奇心递增。
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了很多长篇的故事阅读文本,在讲授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丰富情境,或者播放动画视频,从而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词汇是构成阅读文本的重要元素。因此,掌握、理解词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学生整体英语阅读效果的关键。在传统的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直接讲解、强迫记忆”的方式,虽然能让学生记住一些英语词汇,但是导致其对词汇的含义一知半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肢体情境教学,通过肢体语言的诠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阅读文本中一些词汇的含义(焦玲 2021)。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Unit 3 Asking the way的阅读内容与“询问路线”有关,课文中也出现了很多与路线有关的重要词组,如get on、get off、turn left、turn right等。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创设课文中的场景,然后结合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询问路线的内容,用肢体演示不同词组的含义。以get on为例,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创设公交车、地铁、出租车等场景,然后表演上车的动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get on的真正含义。同时,教师在示范完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结合剩下的词组进行肢体表演,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这些词组的真正含义。
同样的道理,在其他阅读文本的教学中,针对一些固定名词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展开肢体情境教学,通过声音、动作等强化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又如,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On the farm的课文中出现了一些农场小动物或植物的英语词汇,如 cow、pig、duck、chicken、dog 等。教师围绕这些小动物的叫声展开阅读学习:鼓励学生上讲台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叫声,然后让讲台下的学生猜测,如当听到“哼哼哼”的叫声时,就会联想到pig这种动物,这时候黑板上就会出现pig;当听到“嘎嘎嘎”的叫声时,就会联想到duck这种动物,这时候duck就会出现在黑板上。
通过以上这些具体、形象的肢体、语言等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面对生词时不会觉得枯燥,因为它们有了生命活力。在具体的模拟表演中,学生可以将肢体、语言的表现特点与某一个英语词汇结合在一起,形成牢固记忆。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会穿插一些重要句型的应用,不仅需要学生理解这些句型的意思,还要求他们掌握这些句型的应用方法。面对这种教学需求,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游戏互动情境展开教学,将阅读文本内容转化为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掌握英语句型的应用技巧(施林灵 2016)。
例如,在讲授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7 How much?时,阅读内容主要围绕产品的买卖展开,属于生活中常见的购物画面。“How much...?”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句型。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模仿课文中的场景,选取一些他们喜欢的物品展开游戏互动活动,如文具、运动器材、水果等,创设购物情境,鼓励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扮演买家,另一个扮演卖家,利用“How much...?”句型展开互动。以水果店为例,两人的对话示例如下:
A:Good afternoon.Can I help you?
B:I like these bananas.How much are they?
A:These bananas are ten yuan.
B:Here you are.Thank you
同样的道理,在同桌互动游戏过程中,学生不用拘泥在水果店的场景中,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场景任意切换。当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中开展大范围的游戏互动,将教室设置成大型购物中心的背景,分别安排不同学生扮演服饰区、水果区、饮料区、零食区、文具区等区域的售货员,然后组织其他学生开始流动性的游戏互动。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购买对象进行交流。交流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售货员,也可以是多个售货员。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很快理解并掌握“How much?”的真正含义,并能在不同的游戏氛围中自由切换,将“How much...?”句型的应用与具体的询问事物进行巧妙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句型应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会读一篇英语文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学习结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只有会读、会说、会分析、会理解英语文本,才是真正达到阅读学习目的。在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习惯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喜欢使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理解文章。这样的阅读教学看似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却不利于培养其自主思维能力,会使其慢慢丧失主动分析、辨识文本内涵的意识(姜瑞萍 2016)。因此,随着“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不断普及,教师应转变已有教学观念,尽可能让学生成为阅读学习的主体。针对这种教学需求,教师可以创设任务情境,通过各种阅读学习任务的创设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阅读文本,从而提高其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阅读文本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童话故事,描写了一位爱慕虚荣的国王被两个骗子忽悠的经过。按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教师会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进行阅读讲解分析。但是,在任务情境创设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初步阅读英语文本,消除阅读中的陌生词汇、句型等理解难点,让他们大致掌握整个文本内容。然后,教师根据阅读文本内容提出如下问题:(1)Did the king finally put on his new clothes?(2)Why can two swindlers succeed?这两个问题改变了阅读教学浅表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朝着故事的真正内涵出发而思考、分析。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互动讨论,听一听他们的看法。针对第一个问题“Did the king finally put on his new clothes?”的内容,学生给出了不同看法。有的学生认为:“The king had no new clothes to wear,and the two swindlers did nothing.”也有学生这样分析:“The king had a dress on his body.Although he couldn’t see it,it was his vanity.”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在了解了阅读文本后,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课堂上学生的争论非常激烈,这种问题任务创设的教学情境赋予了他们更多的言论自由权和思想自由权,使其可以结合自己的认知对故事内容进行大胆批判。同时,在各种批判分析的互动中,学生对这篇文章内涵的理解能力会更上一层楼。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标和“双减”政策的推进与落实,小学英语阅读教学面临教学方式的变革。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在原本枯燥的阅读过程中注入丰富的情境、互动元素等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同时各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带给他们前所未有的情感和态度体验,能加深其对英语阅读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质量和效果”的双重目的。对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优点很多的教学互动方式,除了文章中列举的几种情境教学模式之外,教师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设更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阅读情境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整体认知,提升知识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