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朱海波,方洁
(江苏省淮安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苏 淮安 223300)
糖尿病足主要是指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由于周围神经病变和外周血管的疾病合并较高的机械压力,引发骨关节系统及足部软组织出现畸形及破坏,进而引发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及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深层组织破坏、感染及溃疡等现象[1]。糖尿病足主要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导致的,患病率为4%~1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足部畸形、足部皮肤干燥和发凉、足部坏疽及溃疡等,严重者还会出现足骨髓炎,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增加患者的疼痛程度,不利于患者预后[2]。近年来,糖尿病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3]。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一般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换药护理干预,以往常规换药护理虽然能达到相应的护理效果,但患者病程较长,延长患者的治疗时间,不利于患者预后。因此,在糖尿病足换药护理中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9例糖尿病足患者,旨在分析风险管理策略在糖尿病足换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69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双盲分组法分为参照组(n=34)与研究组(n=35)。参照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1.23±5.46)岁;糖尿病病程3~15年,平均病程(6.35±2.59)年;其中糖尿病足Ⅰ级患者6例,Ⅱ级患者12例,Ⅲ级患者10例,Ⅳ级患者6例。研究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1.25±5.45)岁;糖尿病病程2~16年,平均病程(6.33±2.62)年;其中糖尿病足Ⅰ级患者5例,Ⅱ级患者13例,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4]:经临床诊断后均符合“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参照Wagner分级标准进行评估[5];糖尿病史>2年;无沟通障碍、认知障碍及严重脏器损伤疾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免疫系统障碍患者;先天性精神疾病患者;哺乳期及妊娠期女性;临床资料不完整患者;不同意参与本研究患者。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应在实施换药护理前实施针对性的疾病健康教育、饮食方面的指导干预及降糖药物的干预等护理工作,在换药护理的过程中做好基础的护理干预,将患者病足放置在水平低位以减少引流液的逆流现象,对伤口实施清洁、消毒处理后,剔除伤口周围的坏死皮肤组织,用纱布覆盖伤口表面,换药后给予患者持续负压引流2~3 d的干预,给予绷带固定纱布,每天监测患者创口的变化,并给予无菌纱布进行换药护理。
研究组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换药护理,①构建护理风险管理团队:在内分泌科选择专业的、责任心强、护理年限较长且实践技能较高的护理人员组建一支护理风险管理团队,由主管护师作为团队小组长,负责糖尿病足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通过总结和归纳临床糖尿病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对风险原因展开相应的分析及讨论,并制订个性化的预防护理管理措施及风险应急处理计划,保障护理措施的落实,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有效性。②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风险: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分析以往糖尿病足患者换药护理中发生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风险发生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沟通能力较差、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等引发的护理操作不当及由于患者在就诊前对治愈产生较大的期望,当治疗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结果时产生较为严重的情绪和护患纠纷问题。因此,要求护理人员结合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完善和健全风险管理制度,通过定期的培训和强化管理强化护士的专业实践机能及综合素质,通过定期的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水平,最大程度上规范患者平时治疗护理中的各项行为,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③糖尿病足的处理:糖尿病足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应严密注意伤口处的清洁和消毒处理,嘱患者定期复查,避免感染、溃疡加重,积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血糖,并从日常生活入手,要求患者加强运动,为患者实施相应的心理疏导干预,促使患者能放松身心更好的配合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操作,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及配合度,强化换药护理的有效性及价值,稳定患者的血糖水平,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后血糖水平、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创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等。①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态度、护理行为、护理操作的满意度。患者填写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具体条目包括不满意,满意。问卷得分≥60分,为较满意,问卷得分≤59分,为不满意。②护理依从性: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完全依从和配合护理人员的操作及干预,且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定期回院复查。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s,mmol/L)
?
2.2 两组护理后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较(±s,d)
表2 两组护理后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比较(±s,d)
?
2.3 两组创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创面感染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创面感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比较[n(%)]
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升高,现阶段临床中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亦呈逐年增长趋势,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足患病率为4%~10%[6],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的病死率达10%左右。糖尿病足主要临床表现为溃疡、足部的感染及深层组织的坏死,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7]。且该病起病缓慢、病程长、预后差,治疗应以治疗原发病、控制血糖、给予营养支持为主。糖尿病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限制患者行为、日常生活,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水平,甚至给患者家属带来相应的负担和压力。有研究[8]发现,高效、优质的护理干预是提高生活质量、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DF)认为有效的足部护理措施,可预防50%糖尿病足的发生[9]。因此,在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对糖尿病足患者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以往的换药护理干预过程中一般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常规的定期换药护理措施,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足部症状,但对于缩短患者病程时间、减少和预防创面感染等方面的效果不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0]。风险评估分级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糖尿病足溃疡疼痛,促进糖尿病足伤口愈合,提高糖尿病足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再次发生糖尿病足风险[11]。同时,积极的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糖尿病足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12]。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提倡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的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的换药护理干预中通过实施风险管理策略能最大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一系列的风险管理团队的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风险及糖尿病足的优化处理等多元化的护理措施最大程度上强化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足部溃疡和破坏严重程度,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更好的促进患者血糖水平的稳定,改善患者预后[13]。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血糖水平、创面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出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糖尿病足患者实施风险管理策略的有效性较为显著,可减轻患者的不适程度及疼痛水平,帮助患者尽早的恢复正常生活,利于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策略在临床糖尿病足换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是否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降低糖尿病足的复发率,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