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纪春红,解永桩,韩杰
1.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山东青岛 266200;2.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医院,山东青岛 266200
面瘫是一种神经麻痹疾病,从中医学理论分析,面瘫属于口僻范畴,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受到外邪侵袭、静脉失养造成的[1]。面瘫发病急促,在较短时间内即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面部瘫痪、肌肉麻木以及鼻唇沟变浅等现象,甚至发生味觉、听觉障碍,无法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药方法已广泛应用到该病的治疗中,其应用价值较高,对面瘫的治疗效果显著,特别是针灸和推拿联合治疗方法使用较多,和单一的西医治疗比较,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2],对患者日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本研究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青岛市即墨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 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治疗面瘫中应用中医针灸推拿结合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收治的100 例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 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研究组:男30例,女20 例;年龄46~65 岁,平均(54.23±2.32)岁;病程1.4~6.4 d,平均(3.21±1.21) d。对照组:男28 例,女22例;年龄47~66 岁,平均(54.24±2.31)岁;病程1.2~6.5 d,平均(3.22±1.22) 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伴有面部受风、过度劳累等疾病史;经临床诊断,均符合面神经麻痹疾病标准。
排除标准:出现颅内压出血、肿瘤以及外伤等原因造成的面瘫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对照组患者予以中医针灸推拿治疗。使用艾条对翳风穴进行艾灸,选取合谷、地仓、下关、阳白和四白穴等穴位实施针灸治疗。如果发现患者有寒证,则需要增加艾灸风池穴;如果发现患者为热证,则需要增加曲池穴。如果患者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则艾灸迎香穴,1针/d。穴位治疗为使用大拇指对患者的脸部进行按推,从眉心印堂穴开始,到晴明、阳白、四白、太阳穴,进行往返式的推压,整个操作为6 min。接着,基于太阳下关穴为初始腧穴,随之到翳风、地仓、迎香,再到水沟穴,整个操作往返推压6 min。也要使用掌心大鱼际面搓揉患者的前额、脸颊6 min,还要使用食指、中指对患者侧肌肉位置拿捏6 min,按摩1 次/d。治疗周期为21 d。
研究组患者使用的针灸推拿方法和对照组相同,且外加中药治疗。中药成分为:当归、白附子、川芎、桂枝、钩藤各9 g,杏仁、生姜、蝉蜕各7 g,全蝎2 g,姜活、甘草各5 g,1剂/d,将其与400 mL大火煮沸,并煎到200 mL,温和后服用。治疗周期为1个月。
①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将其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4 个维度。治愈:患者的不良症状完全缓解;显效:尽管患者的不良症状得到缓解,但不良反应仍然存在;有效:患者的症状改善一部分,不良反应严重;无效:患者的不良症状未得到缓解,不良反应仍然存在[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治愈例数)/总例数×100.00%。②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按照日常生活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分为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4 项,每项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则代表康复效果越好[4]。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研究组的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s),points]
组别研究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躯体疼痛85.35±3.31 72.45±2.42 22.246<0.001社会功能54.23±1.73 43.24±2.82 23.489<0.001生理功能66.42±1.53 57.22±2.72 20.845<0.001心理健康76.21±2.34 67.21±1.42 23.250<0.001
西医学理论分析,面瘫是由于患者面部周围性神经炎造成的,患者因为寒冷刺激而引起面部水肿,导致面部神经受到压迫,使面部的局部血液循环受到严重阻碍。而中医学则认为,面瘫是由于人体内的阳气明显不足,导致静脉空虚,受到外邪入侵所致[5-7]。所以,在实际治疗过程中,要本着祛邪扶正气、调理经络为原则。中医学理论认为,利用针灸、推拿治疗面瘫,能使患者体内淤滞的气血得到疏通,保证发挥良好的活血行气效果。基于现代医学理论的分析,由于人体腧穴皮下组织位置神经突触分布较为紧密,治疗中利用中医针灸对腧穴刺激后,能增强电信号的传导,在对特定的穴位针灸后有利于该病的治疗。应用推拿手法沿着患者的面部神经解剖图谱位置刺激面部肌肉后,可增强面部肌肉的活动,提高面部血液循环的速度,也将发挥良好的分解神经炎症的作用,在患者神经细胞内营养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也将消除其炎症,促使受损神经细胞、肌肉组织的快速恢复。另外利用中药方剂也能发挥去除风寒、治疗面部痉挛的作用,能使经络气血得到有效运行,促进新陈代谢,也可缓解局部炎症、水肿症状等[8-9]。
面瘫主要是因为面部表情肌群出现运动性障碍,导致面部表情不正常,容易出现面部表情怪异、口角流涎等情况,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给患者心理带来不良影响。临床上,针对面瘫一般采用保守治疗,如激光治疗、低中频电疗、中医针灸推拿治疗等,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要使用手术方法治疗。面瘫会给患者带来不利影响,如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表现为情绪低落、疲劳等,无法对工作和生活产生兴趣。且患者压力较大,在人际交往时产生较大的精神压力,主要是不自信,自卑等,会因害怕别人的嘲笑而变得沉默,不愿意与人交流。发病初期,因为疾病不断病变,虽不会给患者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但疾病反复发作将引起并发症,影响患者的肝、脏、肾等功能,不利于微血循环,长期则导致脑、肾、肝脏等衰竭[10-11]。面瘫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可能与受凉、感染以及劳累等各种原因导致的神经管内、茎乳突出神经出现明显炎症,引起周围面神经麻痹有关。临床上,西医治疗面瘫一直未见确切疗效,近几年,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其在面瘫治疗中的效果较好,能达到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目的。当前治疗面瘫首选中医针灸推拿[12-14],针灸是通过针刺穴位的方式达到祛风散寒的作用,同时,利用针刺也能有效增加患者的面部肌肉收缩力,有利于病情尽快康复;推拿是通过推拿经络,使患者的经络疏通,保持气血运行,保证神经炎症因子的稀释、分解,这样患者的面部神经、受损肌肉也可更快恢复。在本文中,通过针灸推拿与中药治疗的结合,对该病治疗发挥效果。其中,白附子能发挥祛风寒的作用,通经络,能提升治疗效果。全蝎能驱经络,当归能祛风止痛,钩藤和桂枝能够镇静,解表寒,蝉蜕则散风祛热、甘草可以调节药性,使患者水肿、炎症改善,避免病毒持续[15-17]。
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0.00%,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面瘫的效果更显著,获得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赵金平[18]在研究中分析面瘫治疗中应用中医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效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2.89%(P<0.05);观察组的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结果和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使用中医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治疗面瘫的效果显著,能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意义和价值较高。
面瘫患者一般会在睡眠醒后发现一些面部肌肉出现瘫痪、麻木等现象,眼裂现象不断增加,口角向健侧逐渐下垂,侧面无法闭目、有皱眉现象,很少的患者在发病初期的时候有耳后疼痛情况,这些情况对面瘫疾病的诊断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正确的诊断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对面瘫疾病进行未病预防中,能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运动内容的选择,如:跳舞、体操等,都能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提升抗御能力等[19-21]。出现面瘫的主要原因,很多是因为劳累出汗后因为体质虚弱感染风寒,所以,患者在治疗期间,要进行自我保护,如果天气温度比较低,最好佩戴口罩。患者治疗中也要多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看电脑的次数也要减少,以免受到精神刺激,促使患者身体的快速康复[22-25]。
综上所述,在面瘫额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针灸推拿方法联合中药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