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应鲁,林秀敏,吴满珍
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介入室,福建泉州 362000;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洁净手术部,福建泉州 362000
在糖尿病性下肢病变患者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最终接受了下肢截肢,使患者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近年来临床通过介入检查和介入治疗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早期发现糖尿病性下肢病变发生和发展状况、病情部位等,进而通过血管内支架植入等以实现狭窄远端的血管再通[1]。与此同时,介入手术也属于一类侵入性手术,会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术后容易发生局部血肿、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且患者的心理负担较重,使介入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因此介入治疗期间,采取高效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介入治疗的风险,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介入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2-3]。为此,本文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实施介入治疗的60 例糖尿病性下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FOCUS-PDCA理论[发现(Find)-组织(Organize)-澄清(Clarify)-理解(Understand)-选择(Select)-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执行(Act)]对糖尿病性下肢病变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实施介入治疗的60 例糖尿病性下肢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依据患者的护理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0 例)和对照组(30 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标准:患者无意识障碍;患者无其他间歇性跛行、溃疡坏疽、静息痛等症状[4]。
排除标准:无法自理生活或为癌症患者;精神分裂症者或思维不清、意识障碍者;本次研究期间参与了其他干预性研究者[5]。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讲解介入治疗的原因、优势,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按照医嘱对患者应用相关药物等。
观察组患者应用FOCUS-PDCA 理论,具体措施包括:①组织建立FOCUS-PDCA 护理小组,护士长任质量小组组长,对整个护理流程的计划、实施、进度把控等进行整体协调,小组成员主要为专科护士,其职责为实施具体干预措施以及收集干预效果等信息资料,每半月开展一次小组讨论会议,探索拟需要调整及完善的干预流程和问题,结合介入治疗期间的常见风险而制订完善的护理干预计划,组织专科护士进行头脑风暴,至少进行两轮讨论修改讨论,制订并完善介入治疗的风险预案,对干预方法和流程进行改进,按照既定护理干预方案开展护理干预。
②术前准备:积极监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积极通过注意力转移法、音乐疗法、放松疗法等方式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在患者进食前、餐后2 h、入睡之前均需加强血糖监测,保持患者血糖稳定在6.7~11.1 mmol/L 水平方可开展介入手术。
③体征监测,包括血糖血压、血脂、血尿常规、心电等,指导患者开展床上排便等各项准备工作;在介入手术正式实施的前一天对患者进行探访,再一次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包括患者的心理状况和身体状况,同时将手术通知单发放给患者,为患者耐心地说明介入手术的实施原因、介入手术实施的必要性和优势乃至介入手术开展期间的配合事宜,由此提升患者对介入手术的了解,并对介入手术实施过程有一个初步概念,在患者及其家人提出问题的时候耐心解答,使患者消除心中的疑惑、担忧以及恐惧,增强患者的信心;在介入手术开始前1 h 调整好手术室的温度,保持在23℃左右,同时调节手术室内湿度保持在55%左右,同时要确保手术室内空气持续处于净化状态;护理人员应预先检查核对各项手术器械是否完备、消毒是否达标等,查看各项设备是否存在运转异常等问题,并严格按照“三查七对”制度对各种手术用品、手术设备的完整性进行检查。
④术中配合:术中协助患者保持平卧体位,做好各项术中配合工作,如约束固定肢体、快速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加强患者体征监测、术中抗凝、观察患者反应情况、为医师递送器械、术毕清点各项仪器等,确保介入手术安全高效完成;在将患者送入手术室后可为患者播放舒缓、节奏轻快的音乐,在对患者实施麻醉以及手术操作前必须详细核对患者的各项基本信息,必须确保患者的信息无误;在对患者进行麻醉前耐心地为患者说明相关事宜,以温和的语气、亲切的态度与患者相处、沟通,使得患者的紧张、焦虑等心理得以消除,同时协助患者保持合适的体位;在患者变换体位的时候需要注意小心谨慎操作,完成手术后需要对术野范围详细检查,比如有无发生出血等异常问题。
⑤术后护理:术毕将患者送回病房后进一步加强患者血压、血糖检测,术毕应用l kg 沙袋对局部伤口加压止血;加强并发症预防,包括关注切口恢复情况预防感染、预防高血凝状态等;按照医嘱应用抗血小板、抗凝等药物,观察患者的创面、牙龈、皮肤黏膜、大小便等情况以及用药反应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向医师反馈;为患者指导深呼吸放松方法,对疼痛程度较重的患者按医嘱应用双氯酚酸钠镇痛,避免由于疼痛程度较重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对下肢远端血供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定时收集护理反馈资料。
①比较两组患者低血糖、局部血肿、出血、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6]。
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情况,生活质量判定通过WHO 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7]进 行,QOL-BREF 各 指 标 最 高 分 为100 分,指标包括: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精神支柱,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s),分]
表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比较 [(±s),分]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生理88.21±5.26 77.07±4.65 8.691<0.001社会关系87.05±5.46 77.92±4.37 7.151<0.001心理85.25±5.76 72.85±4.47 9.315<0.001独立性81.69±5.25 71.54±4.09 8.354<0.001环境82.74±5.36 72.28±4.42 8.247<0.001精神支柱84.14±5.37 72.39±4.41 9.262<0.001
FOCUS-PDCA 程序是一种对工作流程持续改进、规范的护理方法,在糖尿病下肢病变介入治疗中纳入FOCUS-PDCA 理论能够更具针对性地发现低血糖等风险事件的影响因素,并找出关键因素[8-9],积极通过护理专科团队开展讨论分析等制订全面规范的护理干预措施,并积极通过培训学习以提升护理人员对糖尿病下肢病变介入治疗的护理能力和重视度,以减少并发症等风险事件发生[10-11]。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证实了以上结论。
赫哲[12]研究表明,介入治疗有效降低了糖尿病下肢病变患者截肢率,对提升患者躯体能力等生活质量发挥了在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介入治疗期间予以高效的护理配合是保障介入治疗高效顺利开展、提升介入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关键,而传统护理更倾向于按医嘱开展用药等操作,却缺乏护理的主动性,护理质量低下,不再满足当下医疗需求,FOCUS-PDCA 理论则是对护理予以充分重视,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不断提升护理配合的规范度、专业度,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减少介入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同时,本研究中,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其原因,FOCUS-PDCA 理论风险以高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干预,减少了并发症发生,保障了介入手术更加安全高效的开展,以专业的水准赢得了患者信任,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和疼痛,并提高了患者的预后,从而提升了生活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FOCUS-PDCA 理论能有效降低行介入治疗的糖尿病性下肢病变患者低血糖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