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丹
(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 黑龙江 150040)
在新媒体环境的日益发展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下。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阻碍了学生主体积极性,这时应运而生的新媒体的优势则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随着信息的不断迭代发展,学生有机会掌握更多主动权,利用自身获得的信息,更加自如地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学习效率。新媒体发展来势汹汹,顺应时代潮流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优势才是正解。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环境下,电子支付越来越便捷快速,线上教学得到广泛传播,网络办公日渐普及等,这些都与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发展紧密相关。网络环境、移动媒体环境都属于新媒体环境涉及的范围,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环境,多方面展现初中语文教学的魅力,创新教学形式,实现图文并茂,借助新型传播载体,拓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这种新型教学形式很好地打破了传统板书的局限,绘声绘色的课堂有益于加深老师与学生的沉浸感,提高教学效率。有效运用新媒体并与课堂教学实际融合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了实现更优质的教学实践,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与新媒体的融合度,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上丰富的资源充实自我,提高专业素养。同时学生自身也应正确对待新媒体,不以学习为借口过度滥用电子产品,正确辨别不良信息,教师也应引导沟通,避免学生和家长之间的矛盾,任何极端的杜绝措施都是不可行且极易引起孩子逆反心理,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让学生对智能产品的使用慢慢地适应与脱敏,更好地发挥新媒体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益处。正确发挥新媒体的益处,离不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智能手机作为学生最普及的新媒体载体,是学生最易获取丰富信息知识的渠道,能够便捷高效地解决学生的知识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这些渠道获取的多样化信息能够有效丰富学生见识,拓展视野,提高自我,也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新媒体技术运用于初中教学语文课堂的意义至关重要,而这需要家长、学生、教师的共同理解与支持,规避弊端,实现双赢[1]。
运用新媒体资源可以更好地建立沉浸式教学环境。语文的理解通常是对文字的感知,历史遗迹、风土人情、世故冷暖,当这些以电影、音乐、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所带来的体验是文字所无法比拟的,新媒体以其丰富的形式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来达到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的效果,更加立体化地感受书中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这种沉浸式体验符合学生实际,接纳度高,学生也更易接受,它打破了过去口头教学和传统板书的局限,丰富学生认知。建立沉浸式体验的教学环境是新媒体运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一大突破,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展现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得以从文字中领悟多样美,精神感悟得到充实和满足。而这不仅依赖于新媒体的应用,还考验着老师的能力。新时代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用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反,拥抱新媒体,将新媒体的信息展现方式运用于自身的学习内容,更易被学生接纳,也符合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提前做好备课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节奏、与新媒体的融合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找到最优解,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宝贵的精神体验带来的满足感能使得学生更深入理解语言的意境,领悟语文魅力,同时实现审美素养的提高,让学生理解并享受课堂[2]。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同的环境孕育出独特的自我,在新媒体环境下,更多的自我都能被接纳,每个人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优势得以发挥。在这其中,教师要做的便是因材施教,学生的性格、学生的成长环境、学生的长处等这些要与初中语文教学相契合,规避课本教学的局限性,拓展教学内容,实现一对一教学,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取长补短。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纳程度不同,教师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分层化管理,使教学更富人性化,兼顾每个学生的身心成长,采取多样化的标准,符合学生实际,促进自身发展。教师可以多方面运用网络渠道实现针对性教学,获取充足的资料以节省时间,实现高效教学。智能手机的普及是连接学生与老师的更好桥梁,通过短视频、微信等社交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拓展课堂教学,但要规避风险,预防学生成瘾性使用,做好节制处理和适当的引导,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最大程度发挥新媒体的益处,提高语文阅读的领悟力[3]。
相互的理解与信任是教学沟通的重要环节,初中生心理正处于人生心理发展的复杂变化过程,需要更多包容的耐心与积极的沟通,语文课堂教学应秉承着教书育人的宗旨,结合当下新媒体环境,充分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接受多方意见,做到不忽视、不遗漏,使教学工作更具针对性。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让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更富有人性化,充满和谐。以学生为中心出发,其与家长、朋友以及其他教师的相处,都能加深我们对学生形象的认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其助力,帮助教师找准定位,为教学实践的开展保驾护航。利用新媒体,教师所收集到的更为透明和真切的反馈,也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自我。教学模式、内容及其规律都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学生的诉求也是实时变化的,改善教学才能与时俱进。任何故步自封的方式都不符合教育的时代宗旨。积极拥抱新媒体,让初中语文课堂上不单单是枯燥的知识学习,让学生不单单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而要将所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生活是艺术的灵感来源,不注重发挥实际应用的学习是极其不切实际的想法。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上,各种主流媒体、热门平台上提供了众多初中语文教学的信息反馈,其广泛性和真实性让教学工作能及时针对变化做出调整。语文教学是一项考验人心的工作,互相理解则是连接情感共鸣的桥梁,新媒体则使得这座桥梁更加稳固和坚定。
新时代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改进教学考验着老师的接收和应用能力。这需要学校、家长以及学生等的多方配合及努力。首先,打造完备的教学设施是做好一切的基础,学校要完善教学配置,还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加强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及相关理论的掌握,其中要确保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严格遵守规范,实现安全高效的技术实践。语文教师之间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新媒体教学技术应用方案,积聚多方智慧,追求卓越教学。其次,初中语文教学是循序渐进的。各个教育学段的目标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期间可以针对语文课程的内容,融合新媒体教学,勇于尝试,不断追求更高的教学目标。另外,调动多方积极性也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融入教学设计,对新媒体在教学模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促进交流,共同进步。还要注意与家长做好对接交流工作,增强信任,更好地拥抱新媒体。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实现更优质的教学,想验证这一结果,及时的反馈与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反馈的指标可以是多样化的。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拓展、教学目标的设立、教学内容的展现、学生的表现等都是反馈的依据,而反馈是为了更好地处理与完善。为此可以定期开展教学总结活动,学生和老师共同围绕课堂教学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肯定成果,指出不足,并针对不足商讨解决方案,使之实现多元化教学,更高效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自身而言,知识的接纳与掌握程度则可以从应试评比、积分表现等掌握。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培养,结合多项综合素质指标,避免一刀切,打消学生的积极性,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勇于创新探索,针对新时代学生的特点,打造出一种融合新媒体技术的新型初中语文教学模式是反馈的最终目的,同时这也是在一次次的反馈中所一点一滴探索和建造出来的。
新媒体环境下为学生和教师创造了一个更开放包容的交流平台。二者可以实现信息链接,加深理解。丰富的资源更是为彼此提供了进步与交流的机会,可以更好地完善自我。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自我健康发展,并培养其自律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防范不良影响。同时要因材施教,高效运用教学资源,做好对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注重及时的反馈与处理,减少新媒体应用的困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