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凌枫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黑龙江 150000)
中国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发展,至今,一直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促进着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继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指导方向提出后,近些年我国已经在文化输出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学、戏剧、电影等众多艺术形式已经相继走出国门,其中就包括我国众多的优秀影视作品,影视作品也映射着一个国家的发展程度以及人民的意识水平,是我国对外展现大国形象的途径之一。
第二届中外影视文化交流与传播国际论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近些年,中国影视行业的市场空前繁荣,产业链也十分的完备,逐渐地走向正规化的工业流程,同时也得到了很多政策的支持,但在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方面也遇到了诸多挑战,如影视作品的传播影响力还不够,国语电影中台词的语言存在差异,影视文化输出的渠道较为单一等。所以要想我们的国语电影真的“走出去”,提升国语电影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我们需要准备好更充分的应对策略,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些年来,中国的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方面确实取得了诸多成绩,成功地让我国优质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让世界了解到了中国的影视文化,获得了不错的反响。自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带的建设开展以来,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输出,为我国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提供了契机和平台,对外贸易平台的建设覆盖区域广,涉及到了沿线的诸多国家,增加了国家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以及留学访问的机会,也降低了影视作品的跨境制作门槛,为很多中国的电影摄制团队在对外贸易经济带上的国家拍摄提供了机会,同时在影视作品摄制方面也增加了很多中外联合摄制的合作机会。
电影《大闹天竺》海报
电影《功夫瑜伽》海报
例如《大闹天竺》《功夫瑜伽》等中印联合摄制的电影,提升了我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电影事业响应国家的号召,举办了很多的国际电影节,例如“北京国际电影节”“上海国际电影节”等,促进了世界影视文化的相互交流,但同时我国在影视文化输出领域依然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我国对外输出的影视作品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专注于弘扬我国的风土人情以及历史典籍,缺乏了与当代社会下民情的有机结合,这导致了国外的受众对于我国的影视文化难以理解的现状。另外我国当前在国内热播的诸多影视作品,题材也都相当单一。
例如2017年上映的电影《战狼2》,在国内受到了影迷的一致好评,该片以56.8亿元雄踞国产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并在中国内地创下累计观影人次1.4亿的成绩,荣登“单一市场观影人次”全球榜首,但该片在海外的票房却远远没有达到预期,造成了“内热外冷”的现象,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各个国家对于“英雄”的概念有所不同,我国所追崇的“英雄”是在现实生活当中保护国家和人民的普通人物和杰出人物,与欧美崇尚的“超级英雄”的概念有所不同,各个国家之间的文化各不相同,外国观众看不懂中国的影视作品,除了语言差异这种表层原因之外,更深层次的是因为外国人不了解我国影视作品中所透露的价值观,所以说我们没有充分地把握住国外受众对于中国电影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我国在影视文化对外输出时受阻的因素,所以正确地理解国外受众的需求,对于让中国的影视作品“走出去”是至关重要的。提升制片质量,追求影片的呈现效果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票房,但真正能够吸引到观众的还是要靠精彩的内容,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制作来说,始终要贴合的就是“内容为王”的原则。所以探索合理的传播途径是使我国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够广泛对外传播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对于国家影视作品的制作及传播要顺应全球化媒介的趋势,要切实在影视创作方面考虑到国际化的因素,从而推动整合营销。所以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意识到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性,要想真正地让中国的电影“走出去”,单凭影视行业生产高质量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运作得更好。
对于如何提升我国影视作品的对外传播力来说,首先作为文明大国,应该建立起良好的跨文化传播形象,从而建立有效的传播路径,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有所不同,一部影视作品可以巧妙f地将画面、音响、音乐及文字信息相互融合,并将非语言信息与语言信息的传播结合在一起,是一场带给观众的视听盛宴。若要中国的影视作品能够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那么在我国的影视文化对外输出时,要与大众生活紧密贴合,从而让观众引发情感共鸣。同时我们还应树立影视文化对外输出建设的全局思维,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有策略有方法地提升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力,新时代下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建设为中国的影视文化输出提供了新的方向,我们应该将提升中国影视作品的对外传播力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全局当中的一部分,以政府来牵头引导,从而加快对外传播的发展速度,还应该对我国目前的影视机构资源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来大力发展我国的影视行业,提高影视作品的传播力。我国的优秀影视作品在对外传播时还应注重接近性表达,所谓的接近并不是为了对外传播而刻意地讨好国外的受众,而是要将我们中国的文化与国际的表达形式进行融合,从而可以更好地将中国影视文化传播出去。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挖掘我们本土的内容,让外界都看到真正的中国,其实影视作品本身就是经过艺术化处理后的真实生活,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展现这个时代下的内容,让世界可以从不同角度来阅读中国故事。
例如2018年上映的电影作品《我不是药神》,在第5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中获得了金丝路传媒荣誉最佳故事片的奖项,该片就是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展现社会中存在的真实现象,它揭露了社会底层人民在面对需要昂贵治疗费的疾病时的生活状态,这也是很多国家的共性问题,让观众在观看影片的同时,更加关注中国的医疗问题。所以,聚焦社会热点信息,体现国家的人文精神,也是针对于传播力需要考虑的问题。若要实现让中国影视文化真正地“走出去”,让世界都听到中国声音,读到中国故事,那就要不断开拓传播路径,加强宣传与交流,使传播效果得到提升。
影视文化作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提升中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力也是加强我国整体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与其他影视行业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们国家还依然处于劣势地位,这些影视实力雄厚的大国在影视行业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丰富的经验,其中也包括了影视文化的对外输出方面,都有着详尽的战略性部署,这些影视强国在对于影视传播力的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的地方,这可以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线性传播的局限思维,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建设影视文化的传播途径,我国的影视文化可以选择双向的传播路径,可以通过网络、自媒体平台等信息平台与国外的受众进行交流探讨,我们在将影视作品向国外受众传播的同时,作为传播主体的我们还应考虑到观众对于影视文化的主观能动性,做好与观众之间的交互,并使其能够积极地与所在的环境产生关联,在传播影视文化的同时也应注意到社会的客观制约性,积极地对传播方式进行调整,从而提升整体的传播效果。所以提升我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力从理论的视角来看,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环节,从现实角度来看,也是我们在未来打造影视强国的必经之路,其具有着长远的战略意义。
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力作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是我们扩大中国影视作品对于世界影响力的基础,同时也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前提,中国影视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是选择有效的传播路径,我们应该立足于中国的特色文化,针对于受众使用具有普世性,能够引起观众共情的叙事手法,利用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找准对外传播的渠道,用具有战略性的眼光来整合我们现有的资源,那么我国影视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将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