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活力之城,青春洛阳。至于艺术,大约是传承、创新、艺术、融合、青年、纯粹这几个关键词。以青春之名,将青年作家与艺术家结合起来,各自发挥,交融发展,对城市艺术氛围的形成也是有益的。
在洛阳市美协和作协的共同关注下,“图话记”栏目诞生了。说是“图话记”,其实不仅限于“图”,绘画、雕塑、设计等等其他美术形式,也是这个公众号关注与推出的重点,如果说标准的话,只有一条:足够好。当然,在实际选择上,更倾向于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话”的部分,将邀请洛阳的优秀青年作家完成,力求在文字上给予美术作品新的诠释。
希望以这个栏目为契机,在洛阳这样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更多人站出来,做一些新鲜的、有活力的、有艺术气息的事儿,该有多好。
关于《云想》
牛颖:生于洛阳,2012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师从汪港清教授与韦红燕教授,研究方向为工笔人物画创作。
创作手记:我们何其幸运,无法确知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
绘画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吧,是我从小由衷的一个选择。为了使绘画语言和内心情感更加契合,我尝试寻找合适的表现形式,终感觉人物画是我所倾向的。因为总觉得,我想用画说的话只有通过“人”这一载体才能说得更贴切。画面就像是一个树洞,也是内心的一个出口,在这之外,是无限延伸的世界,我所做的,就是选择这个位置,专注于对自我的表达。大概搞创作的人,都是被所谓意义所驱动的吧。
我想要建构一种非描摹现实的、经过精神解读后的真实,探求非眼见的真实。在我的作品中出现的这些“人”的形态,他们没有身份的限制,也没有性别、头发、衣饰。我不希望他们有什么特殊性,他们可以是任何一个人,或者就是一些不存在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意图,有偷窥的、旁观的、揩油的、善意的、恶意的,每个人都存在于自己独立的世界之中,但彼此又有着某些联系,似乎在寻找着各自的答案。或者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状态,一种面对所谓生活周遭的态度吧。
我想试着把工笔和意笔两种语言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来自于中国传统壁画。比如敦煌壁画里,工笔性和意笔性会同时呈现在画面中,很天然和自由的感觉,所以在我的画面中,人物的颜色可以游离于躯体之外,是一种朦胧灵动的感觉,就像一切都在有意和无意之间,不求对错。
牛颖的画富于诗意情怀。没有繁复的场景与画面营造,于纯净、明丽、灿然间描绘出一个如梦如幻的唯美境地!和许多“九零后”画家一样她们没有沉重的思想负累,轻松状态下的自然的自我化的诉说更能通彻地表达“新生代”画者的迷茫与失意、追寻与畅想。(李滔)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诗仙李白用这两句诗赞美了杨贵妃,自此之后,“云想”二字充满了丰富的想象。
云在青天水在瓶。对于常人来说,云总是在高高的天空飘着,我在幼年时总以为天上生活着神仙,变幻万千的云朵,让人称奇。当我们坐在飞机上,御风飞翔,看到机翼下方的云层,这时的云,才会打破幼年时的想象。
云,给了我们想象的空间。画家牛颖的这幅《云想》正是想象的产物,少女躺在水边,天空飘着白色的云,水面倒映着蓝色的天。少女的周围,是几种状态的自己,无拘无束,与她手指相牵的是穿裙子的女孩,这是现实的自己。无边无际的想象,终究要与现实打通。(余子愚)
关于《乡愁》
马炎冲: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供职于洛阳市文化馆。
创作手记:一直以来,心里有一个理想的家乡,少年时期对各种美好生活的想象,都体现在了7年前的这幅作品中。蜿蜒的河流、纯朴的人,浪漫主义的表现,穷尽了当时所有拿得出手的技法。只为无限靠近心中的美好。
画面设计中,我尽量让生活景象单纯直接,男耕女织,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这或许是传统文化意识的一种庚续,更像是对艺术生涯的追求。
画面的内部结构,色彩搭配,空间布局无不竭尽全力,总是不尽理想,却像极了生活。
炎冲有扎实的写实造型能力。看他的画甚至很难和他的年龄联系起来。他作品中的形象,真切、真實、真情又充盈着纯朴的自然主义色彩、甚至有“伊甸园”式的温情和浪漫!使观者不自觉地回望故乡与童年,追忆随风而逝的单纯与美好。(李滔)
这是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乡村,河对岸是村庄,河堤停靠着木船,河心架设着高压线。这是温馨的一家四口,父与子牧马河畔,母与女挎篮送饭。
乡愁诞生于离开家乡之后,看到这幅油画,怎能不让人想起自己的家乡和家人。值得庆幸的是,画家为我们记录了乡愁的所在,尤其在提倡就地过年,许多人春节不能回到家乡的时刻。(余子愚)
关于《惊寒》
张栋梁:1989年8月出生于河南洛宁,201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先后获文学学士学位,美术学硕士学位,师从霍春阳、刘文生、陈福春、喻建十、杨建君、周午生等诸位教授。现为天津市花鸟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泰州分院特聘画师,泰州市中国画学会会员。现任教于泰州学院美术学院。
创作手记:《惊寒》这幅作品是于五年前的深秋从白洋淀归来所作,在白洋淀观深秋寒水中干枯的芦苇以及未向南飞的零星禽鸟,顿时深感大自然中的万物,经历了生发繁茂而走向枯萎,失去了太多的华丽装饰,似乎有一些空廖寂静之感。我素爱秋,秋给人带来的常常也是种萧瑟冷落的感觉,或许也是应了古人“悲秋”的情感流露,瞬间想起王勃滕王阁序中所描的景象,“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故而后来作品名称也是取自了该文中“雁阵惊寒”之意。
和栋梁是老乡,长期以来一直关注着他的学业发展。栋梁是个有着综合素养的青年画家。本科到研究生系统化的专业学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再加之他书画兼修、在书法方面亦下了很大功夫!以此,他的画既有深厚的传统中国画的笔墨风仪,又随情而化,清新自然、灵动活泼。(李滔)
秋风起,芦花白,雁阵惊寒。画家张栋梁为我们描绘了这一画面,三只大雁,两只高飞,一只卧于芦花丛中,似在养足精神,蓄势待发。
国画《惊寒》画面动静结合,色彩搭配和谐,大雁飞行的方向作了留白处理,寓意它们飞向了广阔的天地。这是一幅体现文人画传统的优秀作品,值得欣赏。(余子愚)
关于《青衣·2》
马紫悦:本科、研究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现为莫斯科国立工艺美院在读博士,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创作手记:作品《青衣·2》是现实生活中,深深触动我的片段,在内心深处的映照,自然流淌在画面里。
早几年,见过紫悦的几组速写,用笔大胆、性情奔放。今见她的创作,更为惊喜和震动。她的作品综合版画创作的多种方式、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随情任性、我自我在,绘画语言综合的背后其实是观念的综合、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因此,在紫悦极具现代感的画面里既有真实可寻的画迹印痕又春荫朝露、诗情盎然!(李滔)
色彩丰富了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套色版画以其瑰丽多姿的色彩而引人喜爱。马紫悦的套色版画《青衣·2》包括青、黄、蓝、红、褐等多种色彩,其中青为主要色调。青衣,是中国戏曲中的旦角的一种,主要指年轻女子,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套色版畫《青衣·2》色彩明亮,充满了青春活力。(余子愚)
关于《雨人》
何浩然:洛阳市美术家协会理事,现任教于洛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创作手记:艺术对我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是向内不断寻求真实的过程。一个特有的、强烈的生命体系,在通过形式与形象的表述中,本质是相通的——自身语言的特质、情感的自然流露、形象的自我生长与延续,从有的第一天起他会成为他自己,从有的第一天起彼此陪伴……
时间与空间是艺术构成的两大维度,不同的艺术形式对时间和空间的呈现方式不尽相同。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看到何浩然老师的雕塑作品《雨人》,我首先想到的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千古名句,穿越时空,诗句表达的意象成为现实。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高”在于进行创新和创造。雕塑《雨人》正是如此,作品通体黑色,充满动感,雨人跳跃的动作,有一种雨下得正紧的感觉。雨人无惧风雨,在雨中快乐舞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雨人》应是何浩然的系列作品,在洛阳美术馆展厅门前水池处、在想像书店里,我都曾见过雨人的身影。雨人虽然大小不一,但是都能与空间搭配,相得益彰,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余子愚)
在“雨人”的世界里,他用作品诉说着孤独。“雨人”没有面孔,但他用肢体,形态向我们说明内心彷徨、挣扎的状态,从“雨人”的世界里,看到了人的世界,是内心最自然的情感流露。
艺术是何浩然精神上的慰藉,是向内不断寻求真实的过程。(桓鸣)
嘉宾简介:
张建京,字桓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美术馆馆长,洛阳画院院长,洛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李滔,河南洛宁西岭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洛剪纸研究会会长、河南省艺术教育专家。1988年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现为洛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业余从事中国画和剪纸创作,师从著名水墨人物画家陈钰铭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省、市展览并获奖,出版有《李滔剪纸》《猪拱门》等专集。
余子愚,现为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洛阳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诗集《我不能轻易说出那些美好》《春风吹》等。
责任编辑 黄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