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施婷婷
1.运用提取概括信息的方法,完成作业本鱼骨图,并借助图示简要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2.抓住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革命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
3.通过写感悟、读经典、访基地等多种形式寻找红色回忆,理解革命信仰。
1.走进博物馆。
简介:这里陈列着184000 件与战争有关的文物。走进博物馆,我们能看到这样一些平常的小物件。
视频展示:毛泽东在八角楼上用过的油灯,朱德曾亲自挑过粮食的扁担,赵一曼用过一次就不见了的粗瓷大碗。
揭题: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着激励人心的故事,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文物就是金色的鱼钩。
2.任务驱动故事梳理。
制作一份宣传手册。要制作这样的一份宣传手册,帮助人们了解它,可以从哪些内容入手?
预设:了解故事、走进人物、了解鱼钩的价值……
宣传手册制作任务一:完善鱼骨图,并简洁完整地讲故事。
(1)对比两位同学的作业本预习作业,理清鱼骨图“老班长”“小梁”“时间”三条线索,并提取概括准确信息。
(2)借助鱼骨图已有的“珍藏鱼钩”四字标题,对鱼骨图进行更凝练的二次修改,并加入故事起因,完整地讲故事。
小结:借助鱼骨图,走进感人的故事。
1.最初印象:外貌描写。
指名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段落,请学生谈谈初读印象。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管他叫“老班长”。
预设:从“背驼”“快四十岁却布满皱纹”“高颧骨”等关键词看到一位饱经风霜、吃苦耐劳的老班长。
2.深刻印象:多重身份。
描写人物的方法有很多,根据自学提示,从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入手认识老班长。
(1)“保姆”身份。
宣传手册制作任务二:闪光的人物。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老班长善意的谎言。
联系学生卡鱼刺的生活体验,感受老班长硬咽鱼骨的不易,进而了解背后的原因。
原因一:钓鱼太难。
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
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
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原因二:肩上的使命。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艰苦”。
插入背景资料理解“艰苦”。
松潘草原遍地沼泽泥潭,一到晚上,气温骤降至-15℃。战士们每人身上仅有三四斤粮食,却要横穿15200 平方千米的松潘草原。除了吃草根树皮,有时,战士们只能吃身上的皮带、皮鞋。松潘草原一望无际,但后边的战士却无须向导,顺着战友的尸体,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行军路线。红军进入草地时18 万余人,走出草地的仅有3 万余人……
小结学法:通过对话,走进人物内心,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如保姆般的老班长。
(2)其他身份。
宣传手册制作任务三: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老班长的身份图,并写下人物品质。
①抓对话详细交流“上级”身份。
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体会老班长严厉背后关爱战士的内心活动。
②自主学习简要交流其他身份。
预设:结合课文关键词句发现“亲人、向导、主心骨、心理老师……”等身份。
情感升华朗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小结学法:小组合作,通过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描写,看到了一位尽职尽责、舍己为人、关爱同志的保姆、上级、父亲……完成了宣传手册第二板块——“闪光的人物”。
1.讨论:是什么让这长满红绣的鱼钩闪着金色的光芒呢?
预设:不朽的精神,坚定的信仰。
2.出示:人物图片——《狼牙山五壮士》《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
这信仰引导着一代代革命者前仆后继,为着国家的复兴、人民的幸福赴汤蹈火。
1.课内拓展。
为了更好地体会不朽的精神、坚定的信仰,课后可以替小梁写一封感谢信,或记录长征途中这样感人的故事,也可以为文物“金色的鱼钩”写一份留言。
2.课外延伸。
课后可以继续追寻红色记忆,选择性地完成作业单:读一读革命英雄故事;访一访红色教育基地;动动手指,在网上参观博物馆数字展厅。追忆红色岁月,铭记坚定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