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新模式

2022-02-12 03:34杜丹宁
科学与信息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现代化战略数字

杜丹宁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引言

“农,天下之大业也。”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继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又一个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中“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与新旗帜,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世界经验表明,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因此,在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节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向科技创新找动力、要动能,以科技的力量固牢乡村振兴行稳致远的基础。

1 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需求

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仍然面临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存在乡村产业要素活力不足、发展质量与发展效益低下、链条不完善、基础设施薄弱等严峻问题。为破解这些矛盾和问题,切实把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迫切需要我们科技创新赋能乡村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探讨以科技为支撑,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因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十分必要。

1.1 科技创新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要求

目前,虽然我国并不存在粮食安全的问题,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就此高枕无忧。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由于人口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我国对于粮食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但由于耕地总量逐年减少趋势仍会延续,对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超级大国而言,每增加一小部分的粮食进口都有可能引起国际的食品价格变化或国内的社会心理动荡。所以,我们要站在“两个大局”的立场上,把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基本方针,为我国今后的粮食安全提供制度保障。藏粮以耕地为核心,以种业为核心,以农业种植为基础,以农业科技为重点,换言之,科技创新为粮食安全提供了新的途径。

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食品多样化、高品质食品的营养和健康需求随之提高。通过对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科技创新可以推动农业生产从传统的粗放型、不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向生态型、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转变。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发展模式,既能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又能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突显农业的绿色本色,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绿色农业的目的。

1.2 科技创新是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的根本出路,而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现实生产中,我国农民仍大量以传统劳作方式农耕,忽视了科技创新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依靠科技创新,可以把智能化技术和现代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更多的新型农用机械装备成为农耕“主力军”;依靠科技创新,可以促进新兴产业的培育,集聚科技人才、资金等各类农业现代化要素,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这有利于推动农民的增收致富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渠道向现代化的多元渠道转变,进而从全方位推进农村发展与农业增收,托起农民致富梦,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1.3 数字科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新动能

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巨大的数字赋能空间,数字化技术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有力的发动机,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的重要力量。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多种新型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深刻改变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式。数字科技是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与发展质量,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的转型升级,实现“小农户”与“大生产”、“大市场”之间有机衔接的新手段和新思维方式。在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数字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将会持续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2 找准着力点,高质量推动农业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科技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首要力量,是实现现代化经济体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支持。“三农”问题,关乎国计民生,可以说,不搞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必须正确把握科技创新的着力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全方位支撑作用,依托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2.1 打好种业翻身仗,深挖“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潜在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1]。安全不安全,种子是关键。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为全面把握“两个大局”,并为“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提供战略支撑,党中央作出“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大决策部署[2]。利用科技创新来实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施需要着力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一是要健全种质资源收集、鉴别与利用的制度体系。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应尽快建立一批种类齐全、储备丰富的种质资源,从而提高大规模的资源识别与基因发掘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质资源。二是掌握前沿的生物科技与数码科技。目前,我国的种业基础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生物科技和数码科技的创新能力、转化能力不足。为此,需要深化基础研究,通过搭建核心共性技术平台、提高对技术集成与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等方式,引导种业龙头企业进行品种创新,构建生物科技、数码科技与传统育种相结合的商业化育种系统,力争在前沿育种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与弯道超车。三是大力发展世界一流的优质品种。要想赢得种业翻身仗的胜利,就必须加强自主科技创新,尽快培育出一批优秀的新品种,把优良种子“芯片”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利用科技创新来实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需要着力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一是保护好黑土地等优质土地资源;二是改造可利用的盐碱地;三是提升红黄壤等中低产田的地力;四是发展立体、海洋农业,实现“向空间要土地、向海洋要食物”[3]的目标。

2.2 高效推动新技术、新成果、新装备在农业领域落地生根

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快了我国农业农村的近代化进程,推动我国农业农村治理过程中组织方式不断创新、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使我国的农业科学技术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十三五”时期,农业科技的进步对我国的贡献超过60%,农业科技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农业科技发展目标从保障粮食安全、有效供应重要农产品的生产领域,拓展到支持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创新体系效能和原始创新能力在改革中稳步提升,绿色农业、农业信息化等关键领域的研究正在深入推进。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农业产业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陆续涌现,热爱农业、会技术、懂经营的“专业农民”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先锋,不断推动新型农业技术、新型科技成果和新型农业装备在农业领域的运用。

2.3 高质量推动农业数字技术创新,赋能乡村振兴

“食为人天,农为正本。”农村传统的发展模式已满足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需求,农业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盘活并用好乡村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通过将迅速兴起的以现代互联网信息平台为重要载体的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发展的深度融合,来实现乡村产业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兴经济形态的加速重构,进而为乡村发展打开巨大的数字赋能空间,并为乡村振兴提供持续动力。现阶段创新驱动数字技术,促进乡村振兴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农村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虽然农业农村信息化不断推进,但是城乡之间的互联网普及差距明显,城乡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因此必须做好整体规划,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如5G、农业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二是加快探索数字乡村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等农产品出售项目的大规模推广,形成经营端和生产端的良性互动。三是提升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探索推进“互联网+党建”、“互联网+社区”、“网上村(居)民委员会”等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四是要在体制上创新,以推动内生发展的动力。数字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大的内在动力,而其核心在于人才与组织。要把握好数字农村的发展机遇,利用数字化技术,将现有的资金、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要素整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字农村,并发挥“能人效应”,引导更多的人主动参与,进而激发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和活力[4]。

3 构建相适应的组织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可靠保障

科技创新渗透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问题,而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制,则是发挥科学技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最有力的保障。

3.1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能力,完善中央、省、市、县等各级政府的有效联动,强化资源要素支持和制度供给,统筹推动重大任务落实,形成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工作合力。

加强科技创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农业科技科研人员分配制度。

3.2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科技创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绩效考核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建立以知识产权为基础、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农业科技科研人员分配制度[5]。

3.3 建立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效果动态评价机制

数字农村发展机制的改革,是一个需要不断总结、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地评估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效果,是不断优化和完善政策的基础,也是推动数字农村发展机制不断创新的关键。

3.4 增强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提高社会参与能力

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形成国家、地方、企业、科研人员联动支持机制。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协同机制。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在农业科技和金融服务方面进行创新,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创新活动中来。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激发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

猜你喜欢
现代化战略数字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答数字
数字看G20
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发展
成双成对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