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红
广东省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调适科,广东惠州 516000
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社会工作与生活压力的增大,多因素影响下临床抑郁症的发生率也在逐渐上升,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明显、持久性的情绪低落[1]。对于青少年而言,其心理与生理仍然处于发育状态,对于生活,学习上的一些挫折、变化较为敏感,一旦偏离了正确的引导,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精神疾病,影响青少年人群的身心健康,甚至使其产生消极念头,做出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家庭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温馨港湾,家庭心理治疗在一些精神疾病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2]。本研究旨在探讨和分析青少年抑郁症父母养育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调适科收治的100 例抑郁症青少年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理调适科收治的100 名青少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年龄12~18 岁;②研究对象的家长、监护人均同意参与研究,能够配合研究小组的随访工作;③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存在肝、肾、心脏等器官病变,需入院接受治疗者;②器质性精神病者,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抑郁症或非成瘾性物质导致的抑郁症者[3];③有沟通问题、智力问题者;④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史者。
邀请两组研究对象及其家长填写问卷,并且如实回收进行统计和分析。具体包括如下:
①采用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因素,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父母的年龄、文化水平、婚姻关系等一般资料。问卷的回收率为100.00%。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指标[3-5],邀请研究对象的父母参与填写,父亲方面的指标包括:情感温暖、惩罚及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母亲方面的指标包括:过度保护、情感温暖、惩罚及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以上各项分值范围均为0~50 分,分数越高,表示该方面的情况越严重。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的信度系数为0.7894。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一步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家庭年收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研究对象父母的年龄、文化水平、婚姻关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家庭收入等一般资料的比较[n(%)]
表2 两组研究对象父母年龄、文化水平、婚姻关系等一般资料的比较[n(%)]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父亲偏爱被试评分、父亲拒绝否认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亲惩罚及严厉评分、母亲过分干涉评分、母亲偏爱被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父亲情感温暖评分、父亲惩罚及严厉评分、父亲过分干涉评分、母亲过度保护评分、母亲情感温暖评分、母亲拒绝否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3~4)。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父亲养育方式各项指标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研究对象父亲养育方式各项指标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父亲情感温暖评分 父亲惩罚及严厉评分 父亲过分干涉评分 父亲偏爱被试评分 父亲拒绝否认评分观察组(n=100)对照组(n=100)t 值P 值36.54±2.44 36.01±5.38 0.897>0.05 18.22±4.13 17.43±3.29 1.496>0.05 17.28±2.10 17.15±2.54 0.394>0.05 8.71±2.23 9.89±2.83 2.071<0.05 8.11±2.15 9.74±2.96 4.455<0.05
表4 两组研究对象母亲养育方式各项指标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研究对象母亲养育方式各项指标评分的比较(分,±s)
?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偏爱被试评分、父亲拒绝否认评分、母亲惩罚及严厉评分、母亲过分干涉评分、母亲偏爱被试评分是青少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5~6)。
表5 青少年抑郁症父亲养育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6 青少年抑郁症母亲养育方式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是常见的精神障碍,以心境低落、兴趣缺乏、愉快感缺乏为特征,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其原因可能与女性激素、人格、社会环境因素以及暴露于应激性生活事件有关[7]。青少年时期是人们认知世界,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此时的青少年对待问题看法较为片面,在遇到事物的变化,人生的挫折时,如不加以引导干预,很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进而出现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心理疾病[8-11]。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居住环境、家庭年收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研究对象父母的年龄、文化水平、婚姻关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父亲偏爱被试评分、父亲拒绝否认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母亲惩罚及严厉评分、母亲过分干涉评分、母亲偏爱被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偏爱被试评分、父亲拒绝否认评分、母亲惩罚及严厉评分、母亲过分干涉评分、母亲偏爱被试评分是青少年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说明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影响较大,而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程度也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家庭关怀的缺失,很可能成为诱发青少年抑郁症的“元凶”[12-14]。本研究的结果与杨涵舒等[15]在《父母教养方式对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焦虑水平的影响》一文当中的结论一致,杨涵舒等[15]的研究指出:社交焦虑障碍青少年的父亲拒绝、母亲拒绝、母亲过度保护均高于对照组(t=7.14、8.85、2.67,P<0.05),而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均低于对照组(t=-7.36、-8.29,P<0.05)。父亲拒绝、情感温暖、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195、0.317,P<0.05),母亲拒绝、过度保护与焦虑程度呈正相关(r=0.232、0.253,P<0.05)。杨涵舒等[15]认为个体注重情绪的应对方式在母亲情感温暖和焦虑水平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为0.4397。
临床认为,针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相关的治疗,从而缓解青少年的心理,比如家庭心理治疗、心理支持、情感干预等一系列治疗技术,有效地缓解青少年抑郁症状,充分地缓解家庭冲突,构建和谐家庭关系,转变教育方式,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扭转消极态度,排解青少年消极情感的关键角色[16-18]。可以加强家长健康教育,邀请患者家长来院参加健康知识讲座,由医院精神科专家指导患者家长学习抑郁症相关知识,包括发病原因、药物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方法、如何培养抑郁症青少年、如何观察青少年的心理情绪变化等,有条件时可举办家长联谊会,建立微信群[19],为患者家长提供个体回答,加深患者家长对抑郁症的了解。同时采取家庭心理治疗措施,包括:①心理支持。给予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鼓励,指导其通过运动锻炼,社交,读书等方式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②疏导心理治疗。通过各种积极手段调动抑郁症青少年的生活积极性,改善负面情绪状态;③认知心理治疗。了解抑郁症的相关知识,陪伴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边,帮助其更好地面对病情,积极接受治疗。
在李小静等[20]的研究中,选取100 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5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教育性家庭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Montgomery-Asberg 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采用合理的措施是能够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干预起到有效性作用的。
综上所述,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的处理是影响青少年抑郁的关键因素,临床应当采用综合性的措施对青少年的心态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