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祺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循环内三科,辽宁铁岭 112700
心脏病有先天性与后天性两种分型,而当前临床中大部分患者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后天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缺氧而引起的常见心脏病,虽然我国的心脏病发病率比欧美等国家更低,但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吸烟酗酒、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养成,情绪过度激动、愤怒、焦虑等异常情绪的影响,老年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1]。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其发病后将出现心悸、胸痛、呼吸抑制及水肿等临床症状,临床中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临床实践发现,在治疗周期中采用不同的药物,其取得的临床疗效也会存在差异。基于此,本研究展开探究,重点分析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和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选取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铁煤总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14 例;年龄62~77 岁,平均(68.72±3.21)岁;病程1~15年,平均(6.51±3.21)年。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龄64~78岁,平均(69.05±3.56)岁;病程1~14年,平均(6.39±3.18)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在入院时临床病情症状符合《急性ST 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2-3];②患者临床表现有肢端发绀、胸痛伴胸闷、心悸、心源性胸痛、心律失常、上腹部疼痛、心脏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胸痛、胸闷气短、心肌坏死广泛、胸骨后疼痛等症状;③神经以及语言功能正常。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肝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有长期酗酒的生活习惯或有药物滥用史的患者;③存在颅内出血病史的患者;④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禁忌证的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两组患者同时在治疗期间接受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21,生产批号:20181023,规格:50 mg×100 片)口服治疗,1 次/d,100 mg/次;瑞舒伐他汀钙(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70,生产批号:20180919,规格:5 mg×28 片)口服治疗,1 次/d,100 mg/次等常规用药治疗,并根据治疗期间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酌情给予曲美他嗪、美托洛尔缓释片以及胰岛素等药物用药治疗。
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给予患者氯吡格雷[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生产批号:20181015,规格:75 mg×14 片]口服用药,1 次/d,75 mg/次。
观察组接受替格瑞洛治疗。给予患者替格瑞洛(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71077,生产批号:2018102321,规格:90 mg×14 片)口服用药,2 次/d,90 mg/次。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 个月。
①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实施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最大聚集时间以及ADP 最大聚集率。②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实施前后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心功能分级参考纽约心脏病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标准划分[4],心功能Ⅰ级,即正常的心功能;心功能Ⅱ级,即轻微的心功能不全,假如在做体力活动时,能轻微感觉到症状;心功能Ⅲ级是较明显的心功能不全症状,活动时活动耐量会明显受限制[5]。③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实施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6]。主要并发症包括支架内血栓、心绞痛、呼吸困难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心绞痛+呼吸困难)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时间以及ADP 最大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低于治疗前,ADP 最大聚集时间长于治疗前,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ADP 最大聚集时间长于对照组,ADP 最大聚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时间及ADP 最大聚集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时间及ADP 最大聚集率的比较(±s)
组别 血小板计数(×109/L)血小板聚集率(%)ADP 最大聚集时间(s)ADP 最大聚集率(%)观察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对照组(n=40)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278.11±88.14 125.62±59.13 9.087 0.001 67.75±7.66 35.14±3.51 24.477 0.001 43.34±11.12 156.31±74.41 9.497 0.001 21.15±5.15 152.31±57.63 14.337 0.001 t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P 治疗前组间比较值t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P 治疗后组间比较值278.31±88.11 192.45±84.65 4.445 0.001 0.011 0.991 4.093 0.001 67.71±7.67 42.45±7.42 14.970 0.001 0.022 0.981 5.632 0.001 43.31±11.11 68.14±54.53 2.822 0.006 0.012 0.990 6.045 0.001 21.11±5.17 40.34±10.31 10.545 0.001 0.035 0.972 12.096 0.001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n(%)]
观察组治疗期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心脏与机体血管、神经、体液组织关系密切,共同构成集体的循环系统,因此心脏类疾病也可称为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根治难度较高,病情也容易反复,诱发其他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高[7]。急性心肌梗死一般由持续性、急性缺氧导致,发病后患者将出现胸闷、呕吐、胸痛等症状,病情较为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措施的设计十分重要[8]。
当前临床主要通过急诊PCI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PCI 技术能够帮助患者疏通冠状动脉腔,对其狭窄、闭塞状态进行改善,促进心肌血流灌注量的增加[9-10]。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对血小板受体与ADP 结合的过程进行选择性抑制,进而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是在氯吡格雷的应用过程中通过肝脏的吸收作用,激活机体代谢,因此其作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素,对于肝脏、肾脏功能损伤的患者而言,该治疗方案不适用[11-13];替格瑞洛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能够直接作用于P2Y12 ADP,以抑制ADP 介导的血小板聚集与活化,其在作用机制上与氯吡格雷的区别在于,替格瑞洛的作用具有可逆性,无需被肝脏吸收激活即可起效,并且作用周期较短,在停药后患者的身体功能也可恢复,治疗效果安全且迅速[14-18]。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而ADP 最大聚集时间长于对照组,ADP 最大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适合在大部分患者中使用,但是在临床实践当中,还是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作为考量的重点,选取适合患者的药物。在未来的临床研究和研发中,将会更加考虑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找寻更适合患者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相较于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佳,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