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宵酒醒何处——宋画里的生活

2022-02-12 01:22:09
杭州 2022年1期
关键词:宋韵酿制酿酒

弥漫着酒意的宋词,语言蕴藉,情感细腻,在历史的沉淀中更显香醇。今人借由杯中酒,曲中词,可一窥其神韵。以宋酒为主线,加以宋词、宋画的形式,一切舒适美好的事物,活色生香的风雅宋韵在这里汇聚、交融、发散、传递。

主持人丨樓含松

杭州西溪两岸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浙江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

主持人:酒,宋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之一。无论是诸如豪放派词人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豪饮高歌,还是类似婉约派词人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欧阳修“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的浅斟低唱,都透露出酒在宋人日常生活中已经是不可或缺了。甚至可以说,宋词的繁盛,与宋代人饮酒风气的盛行有密切联系。姜老师,您作为南宋文化专家,能否给我们讲一讲,当时的酒文化创造了一种怎样的宋韵氛围?

姜青青:我虽然不喝酒,但我对宋代酒文化颇感兴趣。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经济文化发展繁荣兴盛,民间饮酒之风盛行。北宋初年政府实施专卖专营的“榷酒”制度,私人可以酿酒,但限购酒曲,如要上市销售,还必须纳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酒的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官府酿酒产量越来越大,以杭州为例,苏轼曾说:“天下官酒之盛,未有如杭州者也,岁课二十余万缗(通“贯”)。”而记载中的北宋杭州商业税最高征收纪录也才18.4贯。俗话说“小酒怡情,大酒伤身”。对于喜爱喝酒的人而言,江湖没有酒,可能会有点难走。我想从学术的角度,对“大酒”与“小酒”进行一番诠释。秋冬时候酿制的酒,酿制时间长,加工工艺复杂,酿酒投入较大,所以被称为“大酒”;而春夏酿制的酒,因气温较高,酒容易成熟,从开始酿制到上市的时间相对短,所以称之为“小酒”,品质一般,价格便宜,在当时深受老百姓的喜欢。最近我在研究几幅画,发现画中的一些细节就很好地反映了当时民间的饮酒氛围。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街市上大大小小的酒肆林立,处处能望见美酒和菜肴,衬托着城市的繁华与惬意。其中“孙记正店”酒楼店面宽大,欢门下立有“正店”灯箱,及四座“栀子灯”,二楼则顾客满堂;右上角后院则堆满了倒置的酒瓮,右下角铺子里是已批发待运的八桶美酒。再有宋人刘履中的《田畯醉归图》,描绘了掌田官员田畯受到村民盛情款待,大醉方休,被人搀扶着骑牛而归的画面,此时同行的几人醉而不能自己、袒胸露肚的模样令观者看了无不捧腹。画中酒事知多少?从皇帝到农村的普通百姓,无不饮酒言欢,这恰恰印证了南宋酒文化的盛行。

主持人:不同的酒有不同的酿制工艺,伴随着时代的演变,酿酒工艺和技术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江总,您作为蓝桥风月酒的出品人、酿酒专家,能否为我们讲解一下宋酒是怎样酿制的?您对宋酒又有着怎样的情怀?

江  亮:宋酒琳琅满目,酒名美不胜收。关于酒的起源和变迁其实有很多的争议,但大体可信的理论是仪狄发明醪糟,酒圣杜康发现了曲。北魏有书籍简单记载了酿酒理论,后来经过唐朝书圣王羲之、诗仙李白等人发展,到宋代就出现了一大批酒理论家和酒实践家。宋代确立了酿酒的器具和酿酒的方式,酿酒技术达到了现代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但时至今日大部分的酿造工艺都已失传。南宋杭州以官酿酒为主,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曲,也有不同的原料。蓝桥风月,由宋高宗赵构的吴皇后娘家吴府所酿,至今880余年,曾记载于《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南宋杭州风俗志书中。复原这款酒,我首先考虑到宋朝酿酒在杭州的崇高地位,希望通过酒来复原宋韵文化的生活方式。蓝桥风月酒用根霉白药跟红曲酿制,酒里融入了梅花香味,酒未近唇梅香来,是我们结合现代工艺特征进行创新改良的红曲酿宋酒。杭州这座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唯独少了一个酒。我希望把一生的兴趣爱好——酿酒作为我的生命,在酒产品中注入宋韵文化力量,把我们的宋韵文化生活方式播撒到五湖四海。

主持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写道:“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喝酒,少不了酒具;盛酒,还需好看的杯子。宋朝酒文化盛行,想必酒具也有些许讲究。许馆长,您作为亭市古陶瓷艺术馆馆长,能否为我们讲解宋朝酒具中的一二故事?

许廖华:宋代是我国古代陶瓷生产的鼎盛时期,瓷制酒器,品类繁多,款式各异。其造型或匀称秀美,或轻盈俏丽,或质朴大方,或古拙沉稳,颇具特色。佳酿配良器,有的适合观察色泽,有的适合收敛香气,各有其用。此外还有各种大型酒具。其中,较为经典的有:拙朴生华的、用来装酒的大瓶子——韩瓶。韩瓶是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将军军队里使用的陶瓶,样式种类丰富,有高装矮装,有四系双系,俗话其实就是军用水壶。我们馆藏的官字款韩瓶是当时我们沿着韩世忠将军抗金之路一路寻找偶然得到的,可以说是填补了瓶窑制窑史上关于官方生产的空白。瓶窑在7000年就创立了马家浜文化,到了良渚时期,瓶窑的黑陶技艺已非常高超,山山水水、天时人和地利造就了瓶窑镇的烧陶优势,使得瓶窑成为了京畿大规模生产陶瓷要地。在瓶窑有“十八条弄、十八口井、十八座窑”的说法,实际上没有这么夸张,但这恰恰显示了古时整座窑山都是窑的盛大场景。“亭市”是瓶窑在宋代时的称呼,到后来因为整个瓶窑村开始大规模烧制陶瓷,“亭市”也就慢慢被称作了瓶窑。识古饮酒赏器,真是妙不可言。我想,通过讲好杭州宋韵文化故事,传承培育工匠体系,让我们的宋韵文化生生不息流传下去。

整理人:楼玮玥

本栏目由本刊与杭州市城市品牌促进会“宋画里的生活”活动共同推出

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阶段,宋韵文化也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的工作要求,并将逐步推进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理论研究、宋代历史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宋韵文化遗址保护展示、宋韵文化旅游开发、南宋文化品牌塑造、宋韵文化和南宋文化宣传推广等“六大工程”。“宋式生活美学”是杭州与宋代的连接点,以它为代表的生活态度,正悄然影响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宋韵酿制酿酒
宋韵如水 浸润千年
文化交流(2022年12期)2023-01-31 05:53:54
论宋韵文化的精神特质及生成原因
寻诗入画
寻诗入画
上半年酿酒产业产、销、利均增长
酿酒科技(2021年8期)2021-12-06 15:28:22
为什么酵母菌既能做面包也能酿酒?
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徐老陈醋酿制技艺
文化产业(2020年36期)2020-03-04 10:34:40
发展大众养生事业 名利双收前景广阔 酿制天然餐饮佳酒 千家万户长久需求
酿酒忘米
柑橘果酒酿制工艺研究进展
浙江柑橘(2016年4期)2016-03-11 20: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