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教师应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打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方面进行探讨与思考,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有效地把道德与法治课所倡导的正确价值取向内化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以提高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06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3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那种传统的“说教式”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如何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出适应青少年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教育教学策略,不断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当今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就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学优化策略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打造出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养道德与法治教师
众所周知,教师不仅只是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即所谓的“授业”,也不只是帮助学生解决探索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即“解惑”,教师更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传道”,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正向的激励与鼓舞。试想,一名教师,自己都没有正确的“三观”,怎么能去引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教师要做到正人必先正己。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做好,即身教重于言传。教师自身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社会生活中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积极传播正能量,牢牢把握正确价值导向的主阵地。为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而且必须认真学习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国际国内大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应定期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培训,严格考核其师德师风,坚决将丧失理想信念、思想堕落、缺乏社会责任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及时清理,以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二、构建互动教学模式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似乎给许多人造成的印象是空洞无物的说教。曾经有人戏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这种教学方式早已失去了生命力。依据现行道德与法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大力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合作者、启发者与促进者。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普法教育、我国的国情教育以及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等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事半功倍地让学生接受,促使其自觉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崇高理想,其关键在于课堂教学中参与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生,及时引导、点拨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点拨、相互引导,这样的互动教学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第六课第一课时《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时,可给学生在“探究与分享”这一教学环节中提供这样的材料:突如其来的地震,使整个城市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余震还在继续,但救援工作已迅速启动。消防队员在灭火,战士在解救被困在废墟中的人,医生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抢救伤者,深入一线的记者在及时地报道相关震情,社会各界人士在紧急地给灾区捐款捐物……依据此材料,我设计的讨论主题是:第一,在救灾过程中,哪些人承担了责任?他们分别承担了什么责任?第二,作为中学生,你可以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然后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学生在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共同探寻此问题的答案。这时我一边调控讨论进程,一边参与学生的探讨,并及时给予点拨、点评与引导。通过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明白了:在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又有生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教学模式科学合理地整合了教師资源、课程资源以及学生资源,为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教学目的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创新教学形式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网络的日新月异不仅极大丰富了信息的内容,也加速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当下的中学生处在“信息多元、信息爆炸”的时代,这在客观上要求一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必须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节拍。比如同样是合理利用网络教育,我们可以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发校本课程、与班主任联合主持周会课或组织班级、年级甚至校级的辩论会等多种形式,把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之中,有机地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同样,一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我们道德与法治课教材内容的调整相对处于滞后状态,这就会产生矛盾,需要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善于及时收集、综合处理各种有利于教学的新信息,用鲜活的事实去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这样才能使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富有生命力。
四、调整课堂预设
教师虽然在课前对课堂预设精心设计,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节外生枝”。教师的预设有时超越了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有时忽视了学生的认识特点;有时滞后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管遇到哪种情况,教师都需要对课堂预设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使预设最大限度地贴近实际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预则立,不预则废。”这是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重要前提。比如,我在讲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第二课第一课时《男生女生》时,课前预设的问题是:异性同学之间应如何正常交往?同时预设了男女生交往四原则:其一,自然原则,就是要求在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言谈举止、情感流露都要做到自然,落落大方,既不过分夸张,也不矫揉造作。其二,适度原则,就是要求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把握好分寸,不要推推搡搡,你追我赶,把交往的频率和方式界定在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范围。其三,尊重原则,就是要求在与异性同学交往过程中需要考虑异性的感受,给予异性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异性。发自内心的尊重异性的人格,学会将心比心,真诚地欣赏与赞美异性的闪光点。其四,等距交往原则。对所有异性同学一视同仁,同等的关心与爱护,同等的要求与对待,避免早恋的出现或招惹不必要的麻烦。但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却引出了男女生之间有没有真正的友谊这一讨论话题。幸好在课前,我立足于学生实际,从生活入手,创造性地对此问题进行了思考,以致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促进了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为打造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创造了必要条件。
五、培养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
幽默风趣的教师可以把深奥晦涩的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同时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升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有利于创造出一种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所以,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具备加工、改造、创作和开发幽默的能力。为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幽默资源,还要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获取活力四射具有时代气息的幽默资源,然后对这些幽默资源不断地进行加工与创造,沉淀与积累大量的幽默素材,以期厚积薄发,学以致用。比如 ,我在讲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第三课第二课时《遵守规则》中的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时,把自由比作风筝,把社会规则比作放风筝的线,形象的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风筝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风筝飞行的高度(社会规则界定了自由的边界);反过来,适合线承载力的风筝保证了风筝线不会被拉断(合法合理的自由维护了社会规则的正常运转)。风筝线表面上似乎限制了风筝的飞行(制定社会规则的目的表面上看似乎是限制了自由),但风筝线的存在实质则是为了保证风筝飞得更高更稳(但社会规则的实质则是为了保护自由的实现)。可以说,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应运幽默进行教学,给课堂增添了艺术的魅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六、注重课堂 “实战”练习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教师讲得如何精彩纷呈,学生听得多么津津有味,课堂教学的最终落脚点都是把新知内化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把正确的价值取向内化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终端教学目标,课堂练习就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练習必须按照难易度的区分呈现出来,首先考察的是基础知识,其次是重点知识,最后就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提升。在这由易到难的梯度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点拨、点评与讲解。这样,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内化新知,升华情感,以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教学效果,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必须时刻触摸时代脉搏,牢记历史使命,力求优化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策略,把正确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于学生的一言一行,切切实实地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哈春平.构建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策略的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 吕显容.论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方法改革[J].新课程(中学),2012(12).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李志强(1974— ),男,汉族,中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学政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