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
教学推广中,经常听到学员说“摇头摆尾去心火最难学”!为此,本文拟就“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动作要点和难点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教学实践,向大家介绍一种运用意识引动形体学练这个动作的方法。
学练者必须认识功法姿势的作用原理和要点,认真学习和体悟动作的方法、规格和要求等内涵,才能真正把握功法要领,做到动作准确规范。因此,学练“摇头摆尾去心火”时,首先要学习其动作作用原理等文化内涵,才能了解其动作要点。我们先来分析其作用原理:“心肾相交”(亦称“水火既济”)是气功养生的重要法则。心居上焦属阳,在五行中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在五行中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在上者宜降,在下者宜升。心位居上,故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居位于下,故肾水必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这种水火既济的关系,是以心肾阴阳升降的动态平衡为其重要条件的。而一旦肾阴亏虚,肾水不能上济于心火,或心阴不足,下汲肾阴,则心肾阴虚,阴不制阳,心阳偏亢,使心与肾之间的阴阳动态平衡失调,而造成心火炽热、心火亢盛的症状。因此,根据五行生克制化规律,扶助、加强肾阴是去除心火的有效方法。而“摇头摆尾去心火”正是通过对腰骶部位的导引活动,刺激脊柱和命门穴,调理肾水,增强肾阴,从而加强肾阴对人体各脏腑器官滋养和濡润作用,进而达到“去心火”功效。可见,“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动作要点主要在于摆尾,以尾为舵,运用意识引动尾闾、运转尾闾。这种运用意识摆尾方法是达到心肾相交的一种巧妙心法。另一方面,通过两腿下蹲,摆尾引动的摇头,可作用于大椎穴,刺激督脉、膀胱经(肾与膀胱相表里)等,具有调节诸阳经而作用于全身经脉经气的功效,达到进一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的目的。由此观之,摇头摆尾去心火实为运用经络、五脏与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指导祛除心火、强化肾水的具体方法。由此可见,本式动作要点主要在于摆尾,其次才在摇头。
很多人反映:“头尾难以兼顾配合,顾得头来,却摆不了尾;顾得尾来,却摇不了头。”也有学员提出“具体摆尾动作应从何开始,从何结束?”“头应怎样摇”等问题。我們在观察学员习练“摇头摆尾去心火”时,也发现有些学员根本就没有摆尾!因此,如何摇头、怎样摆尾是此动作的难点。要解决此难点,关键在于对功法要领的理解及动作要点的掌握。我们对比了各种教学方法,发觉运用意识引动形体的方法(健身气功的内炼方法)最为有效,而且其法简明、易学,容易掌握。现将其具体操作方法介绍如下:先接上式五劳七伤往后瞧的捧气于腹前开始做一个过渡动作,成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掌扶于膝关节上方,肘关节微屈,小指侧向前,目视前方之势,然后开始。首先运用意识引动头项向上提,拉长、拉正脊柱及使身体重心向上稍升起,随后右移,尾闾左摆对正左脚跟,上体向右倾;随之尾闾向后划弧,上体前俯;松颈使目视右前脚掌,接着身体重心左移,同时,尾闾由左向后,向右旋转找右脚跟,带动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眼神随动作从前脚掌转看右脚跟。然后,尾闾由右向前向左向后划一平圆后成马步,尾闾上翘,同时,头颈放松随身柱的摆动自然向左后旋摇,与尾相对、相合成抬头翘尾之势;随之,微下蹲,收髋敛臀,上体立起,下颏微收,目视前方成原开始之势。右势动作与左式相同,唯方向相反。
为更容易把握“摇头摆尾去心火”的动作要领,可利用节分点来掌握摆尾的动作路线:第一、上体稍升起到位的定点为第一节分点;第二、重心右移,尾闾左摆对正左脚跟,上体向右倾到位为第二节分点;第三、尾闾向后划弧,上体前俯低头到位,目视右前脚掌为第三节分点;第四、重心左移,尾闾由左向后,向右旋转找右脚跟,同时,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目视右脚跟到位时为第四节分点;第五、尾闾由右向前向左向后划一平圆成马步,尾闾上翘,同时,头由左前向左向后摇至中线与尾闾相应到位时为第五节分点;第六、重心下沉,身体略下蹲,收髋敛臀,上体立起,下颏微收,目视前方完成动作时为第六节分点。这样更易于对摆尾动作要领的掌握。
实践表明,运用意识引动形体,并结合节分点进行学练,是我们掌握好“摇头摆尾去心火”最为有效、且简明易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