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创新发展历程与启示

2022-02-11 03:41韩文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自治区科学技术内蒙古

韩文娟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战略研究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1 科学技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起航

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发展与共和国同成长。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为了积极促进国家和自治区各项事业的有序发展,自治区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55年,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全国各地吸纳并培育了一批科技人员,建立了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区特点的科研和设计单位,如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包头钢铁设计研究院、内蒙古中蒙医研究所等。在此期间,自治区也全面开展了草原、野生资源、水利、矿产等方面的勘察、测量和调查工作。但是由于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不紧密,与经济相脱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相对较弱。

1956年党中央提出 “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这也是我国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有计划的蓬勃发展新阶段。内蒙古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意识,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观念逐步形成。于1958年3月26日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历史上第一个综合管理科学技术的政府部门——内蒙古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从科研机构建设、科技队伍建设到制定实施科技发展规划,科学技术促进生产的观念逐步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明显。逐步形成了包括电力、冶金、煤炭、轻纺、皮革、食品和军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体系。

1958年10月31日,自治区党委批准建立了尖端研究所及其他研究机构。据统计,自1953年开始建立到1987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有各级各类研究与开发机构共140个,包括国务院有关部门驻内蒙古自治区科研机构、自治区直属科研机构、盟市直属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民办科研机构等。这些科研机构的建立,奠定了自治区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础。1966年—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基本陷入瘫痪状态。内蒙古经济社会建设在逆境中艰难的生存和发展。

总体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在跌宕起伏中为创新发展扎实奠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抓住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转折的契机,开始进入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2 现代化科学技术体系的初步建立

2.1 “科学的春天”开启科技发展新纪元

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这也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科学大会吹响了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改革开放给各项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1978年开始自治区科研秩序逐渐恢复正常,自治区科学技术事业进入恢复发展阶段。在科技资源极度稀缺的情况下,遵照中央制定的各项政策计划,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科技组织体系。1978年1月,自治区党委在呼和浩特市召开了科学大会。会议奖励了自治区500余项优秀科技成果和一批科技工作者,与此同时,还聘任了5名教授。会议通过了全区科普工作10年发展规划。

20世纪70年代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基础研究方面如内蒙古大学罗辽复在基本粒子方面的探索,农业方面小麦、谷子、玉米等作物的育种、选育、繁殖方面的进展,工业科技领域的包钢炼铁、稀土合金产品、农业机械生产、TQ-1型晶体管计算机、三轴滑移公用齿轮机构在全国机床行业得到普遍推广应用以及自治区首家山羊绒分梳厂(伊克昭盟绒毛厂)建成投产。除此之外在新能源、通信广播、医药技术、新能源开发及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2.2 科学技术方针发挥引领作用

198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面向、依靠”战略指导方针,即“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开始局部、分散的试点。为进一步落实“面向、依靠”方针,自治区强化顶层设计,做实布局谋篇。1985年建立了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盟市、旗县建立了两级技术开发基金。同年,自治区科委、计委、经委、农委联合编制了自治区“七五”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专项科技发展规划和行业技术发展政策。1986年之后,自治区按照国家战略布局,面向经济建设,纵深部署了国民经济发展主战场、高新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3个层次的科技计划,实施了星火、火炬、攻关、科技成果推广、新能源研究开发、自然科学基金、软科学研究等科技计划。

在具体实践中,自治区在科研项目安排上,把主要精力放在支持与经济建设有密切联系的技术开发研究上,同时也保留适当的基础研究;积极推动“星火计划”和逐步起动“火炬计划”,把支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作为重点投资方向。在科技经费安排上,1979年—1987年自治区安排科技三项费用累计达到1.38亿元(详见图1)。

图1 1979年—1987年科技三项费用情况

随着“面向、依靠”方针的不断深化,科学技术逐渐融入经济建设中,大批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自治区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的若干规定》,极大地激发了科技人员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在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做出了重大贡献。“六五”“七五”期间,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1980年—1987年自治区共有714项成果获得国家和自治区科技成果获科技进步奖项,涉及农业、畜牧业、工业、电子信息、基础研究等多个领域,见表1。

表1 1980年—1987年自治区科技奖项情况 单位:项

1985年,包头市第九中学教师陆家羲、内蒙古大学旭日干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987年陆家羲“关于不相交斯坦纳三元系大集”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见表2。

表2 内蒙古科学技术成果典型案例

2.3 科技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相继出台,给内蒙古创新发展注入以更加充足的发展动力和希望。这期间,自治区一大批科研项目和重点工程先后上马,科技人才的培养也得到很大发展,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治区科技体制改革以1984年开始实行有偿合同制试点为起点,逐渐从5个方向展开,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建立农村牧区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创办民办科技机构等。通过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机制,走过了一条艰难而卓有成效的科技与经济由“两张皮”到“结合”最终到“融合”的进程。科研机构从游离于经济之外到企业化改制直到建在企业,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从脱离企业到直接落户企业,从最初强迫面向、被动结合到后来主动渗透、自觉融合。这种变化体现了《决定》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的真正含义。

3 自主创新道路引领创新发展

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随即,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全面部署落实决定。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得到进一步明确,科教兴国战略将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之一。这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第三个重要里程碑。

3.1 实施科教兴区战略

继全国科技大会之后,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全区科技大会,研究部署“科教兴区”战略。在大会上自治区颁布了《关于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意见》(内党发〔1995〕31号文件),在全区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大环境下,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自治区围绕科教兴区战略,重点培育并形成以稀土、生物制药、新材料和电子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新兴优势产业,已在能源、冶金、化工、绒纺、乳业等领域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技术经济体系,拥有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积极推进技术、管理创新,科技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科技成果大批涌现,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技术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意识进一步增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和技术跨越的社会环境已经形成,为内蒙古实现技术跨越奠定了基础。2000年,国有各类独立科技机构(1993年—1996年按照自然科学与技术领域、社会人文科学领域、科技情报与文献方面统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从业人员数12 385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8 417人,地方国有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04 045人。

3.2 实施技术跨越战略

内蒙古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的实践中,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显著成效。2005年自治区政府发布《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的意见》(内政发〔2005〕54号),从建立推进技术跨越的科技创新体系、实现重点产业技术跨越式发展、提升全区科技整体实力和技术层次方面制定了具体的目标,以技术跨越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牧业现代化建设,以技术跨越推进优势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型产业发展。总体看,内蒙古在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实现了技术跨越,这一类产业今后在技术跨越方面的任务,已经由在主要技术领域和关键生产环节取得突破,转变到了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全行业的技术跨越,保持和巩固全行业在国内的技术领先和竞争优势。

3.3 探索自主创新之路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自治区于2005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内蒙古作为面向未来的总体战略,探索一条具有自治区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这标志着自治区经济科技发展由非均衡增长转向互动协调发展,开始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方针,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其间,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14项属国内首创的先进设备、生产线和36项属国内首创的先进工艺技术;围绕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发电开展的一系列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蒙药产业从传统制作向标准化种植和现代化生产跨越;培育和壮大了50多个县域经济新增长点和地方特色产业等。

到“十五”中期,自治区区域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区域创新体系已成为提高科技进步综合实力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根本支撑。自治区紧跟国家部署,顺应自治区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趋势,从4个方面实施科技基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即:科技生产力布局结构(科技生产力布局136工程)、科技计划体系(科技计划5226体系)、科技政策体系和科技投资结构。这些战略、思路和举措在调整科技基础结构、优化科技生产力布局、高效配置计划资源、推进重点跨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高质量发展

4.1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自治区坚持把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建成创新型内蒙古,陆续制定出台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规划(2013—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实施方案》等,为内蒙古创新驱动发展绘制明确的行动路线图。2012年底,自治区政府启动实施了科技重大专项,自治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兄弟省区市前列。2013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立足于全国发展大局和内蒙古实际,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建成五大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进一步明确了自治区的发展定位、工作重点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全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由32%增长到42%。创新资源投入方面,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活动人力投入列全国第7位,较2010年上升6位;全社会研发经费达到136.06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6.38%,占GDP比重达到0.76%,列全国第25位,较2010年前移3位;本级财政科技拨款持续稳定增长,2015年的拨款规模是2010年的1.8倍,平均增速为15.68%;“十二五”期间各类科技计划资金拨款总额达到32.08亿元,是“十一五”的6.5倍。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众创空间、高新技术企业等创新平台载体有序发展,体系初具规模。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5年共有11人、4个创新团队、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依托“草原英才”工程建设的创新创业基地,投入人才专项扶持资金1.4亿元。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层次不断升级,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列全国第5位,较2010年上升11位;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列全国第4位,较2010年上升8位。

4.2 自主创新升级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既展现了新时代共和国发展的鲜明特色,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内蒙古切实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把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截至2018年底,自治区政府通过大力实施项目、人才和平台三位一体工程,积极推动创新平台载体的提档升级和合理布局,从数量、质量上不断升级,并在国家级平台载体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以项目、人才和平台三位一体为抓手,积极推进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累计投入补助资金1亿多元,新增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0家,培育成科技创新平台800多个。在推动双创方面,新增2个国家高新区、5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3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化基地,6个国家级孵化器和35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分别被评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城市示范和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获得7.2亿元资金支持。在科技产出方面,取得了包括稀土硫化物着色剂、富勒烯、核燃料元件、牛病毒性腹泻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二联灭活疫苗、卫星放牧等一批国际国内首创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专利申请量首次突破1万件大关。通过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关键技术攻关、平台载体建设三大工程,在新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绿色农牧业、生态环境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1年的35%增加到2016年的45%。自治区科技创新水平从2015年连续3年稳定在全国第23位。2018年经济总量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7万亿元和6.8万元,较70年前增长595倍和137倍。

4.3 创新引领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内蒙古经济发展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8年、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内蒙古要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指示为内蒙古深刻把握新起点、新使命、新征程指明了方向。

2018年12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内蒙古自治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全力推动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培育形成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15日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做出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定。《方案》和《决定》为自治区未来一段时期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发展路线图,创新驱动战略稳步推进。

5 内蒙古创新发展的几点启示

70年来,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的春天”,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面向、依靠”)方针到“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创新、产业化”)方针再到“自主创新”到“创新驱动发展”,从“科教兴区”到建设创新型内蒙古,这一系列的方略指引,推动了内蒙古自治区从奠定基础、打破封锁、建立体系,到改革开放、奋起直追、全面提升、创新发展,走过了70年辉煌发展历程。70年砥砺奋进,内蒙古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辉煌,成效显著。在全面创新的新征程,通过回顾内蒙古创新发展的过去与总结经验,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5.1 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科技创新是全面创新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创新,是决定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创造出新理念、新手段、新工具,起着引领、驱动和倒逼作用,但这并不否定其他创新的重要性,而是强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强化各类创新形式有机融合,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5.2 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协同创新

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下,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努力在实践中破解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加快有效市场建设,以更大的力度培育市场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更好的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有为政府”作用是着力解决好各级政府既不越位又不失位难题的关键所在。

5.3 坚持产业积聚和创新高地的协同布局

创新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核心战略和基本国策,必须通过以区域创新要素的积聚,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创新发展的区域核心,由点到面引领中国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将产业集聚作为优良基础进行巩固和优化,依托产业集聚所积累的创新要素推动产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生产环节技术层次的提高,协同带动链条上其他环节的技术创新和进步,真正提升自治区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协同依托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带动的高质量发展。

5.4 坚持基础设施现代化和创新体系的协同构建

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标志,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现代基础设施的支撑和保障。实现基础设施现代化,特别是创新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对于驱动内蒙古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外界互动等组成。创新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只有夯实基础支撑,才能形成长效、永续的创新能力。因此,创新基础设施与创新体系协同构建。

5.5 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协同推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各国经济科技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仅依靠自己力量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扩大开放推动国际国内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在开放合作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这样才能在自主能力不断提高中得到平等的开放,在进一步开放中实现更高层次的自主创新。因此,在内蒙古创新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自主创新的协同推进。

5.6 坚持地方创新和国家战略的协同发展

地方和国家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地方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谋划内蒙古创新发展必须要放在国家整体战略中通盘考虑。内蒙古发展既离不开国家发展战略的支持,也离不开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必须始终坚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让创新成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为我国未来十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创造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猜你喜欢
自治区科学技术内蒙古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走进神奇的汉特-曼西自治区
可爱的内蒙古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爱在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