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不力米提·力特甫
(新疆农业大学 图书馆,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高质量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是图书馆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虽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资源对纸质资源的利用形成一些冲击,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也更加多样[1-2],但纸质图书仍是高校图书馆收藏的主要载体形式之一。因此,对纸质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评价,即使处在智慧图书馆的大背景下,也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它有助于了解纸质图书馆藏结构[3-4]的特点,及时调整和优化馆藏资源建设策略,进一步完善馆藏体系。
笔者在搜集分析馆藏纸质图书的借阅流通数据的基础上,对馆藏纸质图书的结构组成和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力图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资源建设和利用情况,以及与读者信息需求的吻合程度,从而为优化图书采访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随着学校图书馆采购经费的逐年增加,新增文献量也呈现增长态势,纸质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相应地有所增加。但是,纸质馆藏图书的学科分布、文献老化和利用情况是否与本校专业设置和发展目标相吻合,是否能满足师生读者的信息需求,在这些方面都只有一些感性的认知,缺乏定量的数据支持,导致文献采购如何针对学校学科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做出及时调整和优化无据可循[5-7]。因此,对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资源进行调查,并通过借阅流通数据的分析对纸质馆藏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8-9],为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打下一定的基础,为进一步做好馆藏资源评价做些前期性的工作,也一定能为图书馆资源建设提出更加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年—2020年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出版年的状况,由于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2019年开始为图书馆搬迁新馆做准备,同时因新冠肺炎疫情原因,近两年采购的2018年—2020年出版的图书入藏速度受到影响。
表1 纸质图书的出版年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馆藏纸质图书中,以哲学和社会科学为主,占到53.9%。
纸质图书收藏数量前5位的学科依次分别是F经济、T工业技术、S农业科学、I文学和K历史地理。平均副本量为2册。
表2 2015年—2020年出版的纸质图书的学科分布
表3 2015年—2020年出版的纸质图书学科分类统计
表3(续)
2015年—2020年纸质图书年平均外借52 522册次,2015年—2017年基本保持较稳定的态势,之后因受图书馆搬迁新馆和其他因素影响,借阅量有所下降。
表4 纸质图书借阅量
流通率是指某类藏书流通量占全部馆藏流通量的百分比,藏书率是指某类藏书占全部藏书的百分比,二者之间的比率即为流通-藏书比,即某类文献的流通量与其在馆藏中所占份额的比率。由此可见流通-藏书比的理想值为1∶1,即二者比率相当,说明这种配置比较合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图书入藏与读者需求的吻合度。如果这一比率远大于1时就需要增加该类的新书采购量或增加副本,远小于1时则需对该类馆藏进行选择性或限制性采购、减小副本量以及进行剔旧处理,见表5。
从表5来看,总体上讲,流通-藏书比接近1的较少,相对来说R医学、卫生,C社会科学总论和Q生物科学3个大类配置较好。这一比率远大于1的类别前5名依次是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H语言、文字,I文学,O数理科学、化学和B哲学。这一比率远小于1的类别前5名依次是X环境科学,U交通运输,F经济,V 航空、航天,E军事。
有些类别,如S农业科学类图书,流通率在前5、藏书率也在前5,但流通-藏书比却只有0.46。又如F经济,藏书率21.5%,排第一,但流通率仅6.5%,流通-藏书比仅0.30。
表5 2015年—2020年纸质图书流通-入藏比
入藏年代为2015年—2017年的纸质图书,每年在7 000册~9 000册。由于新疆农业大学图书馆2019年开始为图书馆搬迁新馆做准备及新冠肺炎疫情原因,2018年—2020年出版的图书入藏速度受到影响。
馆藏纸质图书中,以哲学和社会科学为主,占到53.9%。图书收藏数量前5位的学科依次分别是F经济、T工业技术、S农业科学、I文学和K历史地理。平均副本量为2册。
2015年—2020年纸质图书每年平均借阅量52 522册次,2015年—2017年基本保持较稳定的态势,之后因受图书馆搬迁新馆和其他因素影响,借阅量有所下降。
馆藏纸质图书流通-藏书比接近1的R医学、卫生,C社会科学总论和Q生物科学3个大类配置较好。这一比率远大于1的类别前5名依次是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H语言、文字,I文学,O数理科学、化学和B哲学。这一比率远小于1的类别前5名依次是X环境科学,U交通运输,F经济,V航空、航天,E军事。
馆藏纸质图书流通-藏书比接近1的R、C、Q 3个大类配置较好,可以不做大的调整;远大于1的A、H、I、O和B,均是基础学科或通读类图书,藏书无法满足读者需求,建议增加订购比例、增加采购品种或副本量;小于1的类别前5名依次是X、U、F、V和E,或许需要限制性采购、选择性调整图书的具体品种和进一步加强读者导读工作,在现实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增加借阅册次、缩短借阅周期等方式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有些类别在这些基础数据的基础上,有可能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数据调研和分析。如S农业科学类图书,流通率在前5、入藏率也在前5,但流通-藏书比却只有0.46,是否可以判断为有必要调整图书品种、在保障专业教学、科研需求的情况下,适当降低部分图书的副本量,或者需要对是否剔旧做出进一步判断,以提高图书供给和读者需求的吻合度。
4.2.1 制定文献采访指导原则和依据。由学校和图书馆以及学校图书采购委员会共同制定文献采访指导原则和依据,本着经济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原则,确定专业藏书的重点和相应学科文献的精选标准,使藏书能在一定学科范围内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点面结合,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高质量地采购和收藏读者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藏书体系。
4.2.2 制定合理的图书采购计划。为了保障图书馆采访目标的实现,避免采访工作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整个采购工作做到有据可依,必须制定详实科学的纸质图书采购计划,以提高馆藏质量,满足读者的要求。采访计划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根据学校的性质、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及发展规划,既要充分考虑广大师生教学科研、兴趣爱好等需要,也要兼顾馆藏的特色建设和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比例关系,才能不断提高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
4.2.3 保持采购经费稳定增长。保持文献采购经费的稳定增长,才能保障文献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高质量。同时,学校和图书馆还应把资源采访工作提升到管理学高度来指导文献采访工作,在对国内出版文献做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发展和读者信息需求,提高采购图书的学术品位。
4.2.4 加强资源建设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多方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加强采访人员队伍建设。采访人员要了解各出版社出版图书的重点和方向,要熟悉本校的重点学科设置、专业方向和科研动态,并多方面、多渠道获取读者的信息需求。图书馆也应鼓励采访人员加强图书馆学、文献采访理论和实践研究,跟踪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并运用到文献采访的实际工作中去。
4.2.5 加强读者信息行为研究。根据学校的不同读者群,研究读者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并对其阅读偏好和信息检索利用等行为进行分析。图书馆作为信息素质教育的主体,要主动研究信息素质的发展现状,承担起信息素质教育者的重任,加强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来提高馆藏图书的利用率。
4.2.6 充分利用好智慧图书馆资源采选平台。智慧图书馆的智能采选平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分析每个读者内在的知识需求特征基础上,根据图书内容以及读者与图书馆互动数据,对读者需求做出更加准确的预测;同时,用馆藏数据和历次采访数据、用人工智能不断训练和学习,逐渐形成与人类认知接近的馆藏特色、采访偏好、图书评价的数据。同时,拥有精选书目、订单管理和读者荐购等功能模块,最后通过科学决策工具,取得最优化的图书采访效果。采访人员要熟练掌握和挖掘智能采选平台的各项功能,结合实际,用足用好智能采选平台,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笔者针对馆藏纸质图书收藏和利用状况的研究方法是比较传统的,调查数据的覆盖面以及对数据本身所反映出的问题的剖析深度还有许多不足,因此建议学校和图书馆组织专业人员成立资源评价小组,合理选择评价指标,形成完备的评价体系,选用评价模型,定期对馆藏纸质图书的结构变化和利用情况做跟踪调查和全面深入科学的综合评价,并形成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结合智慧图书馆平台的运用,对馆藏资源和采访策略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进一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