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分析视角下黄自艺术歌曲的内在含义与价值
——以歌曲《思乡》为例

2022-02-11 19:19宋克矜
戏剧之家 2022年35期
关键词:音程大调思乡

宋克矜

(浙江音乐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4)

黄自是我国近代最为重要的作曲家之一,黄自作品的数量不多,但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其作品的艺术质量较高。艺术歌曲是他数量最多的作品,也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其中一部分以古人诗词为题材,如:《花非花》《南乡子》等作品,还有一部分以现代人的诗词为题材,如:《思乡》《春思曲》《玫瑰三愿》。其艺术歌曲以素雅的笔调、深情优美的旋律、新颖细致的和声进行,比较深刻地体现原诗词的含义。笔者以音乐分析的视角来分析他的艺术歌曲《思乡》。

一、中国艺术歌曲《思乡》创作背景

这首作品是黄自先生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1932 年)所创作的作品,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环境的改变对黄自产生了极大冲击,这些冲击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在此之前,韦瀚章与黄自合作,为东北义勇军创作了《抗敌歌》,意在用雄壮有力的歌声鼓舞人们奋起抗敌。正是暮春时节,韦翰章久居上海,思念远方的亲人,因而写下了《思乡》的歌词,黄自谱曲。该作品一为抒发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二是以歌声呼唤激励人们爱国爱乡,奋勇抗战的民族灵魂,是一首意境融彻的艺术作品。

二、中国艺术歌曲《思乡》音乐分析

(一)音乐结构——曲式分析

该作品为并列二段曲式,乐曲开头有3 小节的引子,a 乐句8 个小节,4 小节的连接;b 乐句10 小节,其中结构为5 小节+1 小节连接+4 小节结构,尾声1个小节,均停留在主和弦上。该作品具有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点;乐句句型为散文句,前短后长,也属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句型特点;终止式采用古典主义时期完全功能进行,材料在钢琴部分发展多于对比,声乐部分对比多于发展,使其在人声与钢琴中呈现一种互相对比,增加了音乐的变化性;在声乐部分与钢琴配合方面呈异步,具有一定复调色彩,这种作曲手法使得音乐在听觉上更具有表现力。

(二)音乐线条——旋律分析

从旋律外型来看,该作品a 乐句旋律具有大山式旋律外型特征,其旋律骨干音在a 乐句8 个乐节中有以下两种音程关系:减三度#F-bA;小三度G-bB。每个音程关系对应4 个乐节。这两个音程关系说明a 乐句内部不仅旋律上前后有对比,还在旋律骨架音程上有一个内在的扩张,使该作品旋律线条与旋律骨架在音乐的发展上呈现一种内在的统一。b 乐句具有瀑布式旋律外型特征,其旋律骨干音在b乐句中有以下三种关系:G-bB G-C G-bE。从以上三个旋律骨架音程来看:第一个旋律骨架音程正好承接了前乐句的旋律骨干音程,为后续旋律的变化进行铺垫;第二个旋律骨架音程由小三度转为纯四度,为b 乐句的内部结构提供了动力性,推动音乐进行;最后一个旋律骨架由主调三音开始最终回到主调根音上。这种音程关系为音乐整体提供了一种回归感,表达一种思念之情最后得到释放的情感,在音乐内容上极为贴合。

(三)音乐框架——和声分析

从和声上来看,整首作品以古典主义时期主属和声框架为主;a 乐句中第6 小节出现了部分下属功能和弦与下属功能上的转调,不过从总体的主属功能的框架还是能看出,并未出现主功能隐退的现象且每个相邻小节的最低音之前都存在一个相互的主属关系并且形成波浪式旋律,或为主属,或为主下属;虽然在作品第5 小节出现过一次非主属关系的音,单从低音来看,第5 小节与第4 小节并不存在主属关系,若从和声的角度来看是S 到T6,其和声走向还是一个主下属关系,只不过因为音乐模进的需要,在低音上有一些变化,从而使其在旋律骨干音与和声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四)音乐色彩——调性分析

这首作品的调性布局也很讲究,全曲开头的弱起小节出现与调号不符的调外音#f,根据旋律走向能判断该音为主调降E 大调的近关系小调g 小调,后结束在bE 大调属音上转入bE 大调并在第7 小节停在f小调上,接着第8 小节回归主调bE 大调。在12 小节处再次出现开头的弱起小节并在此处出现明显的终止式,15 小节处转入平行大调bB 大调并在随后的离调中设计了一个F 到bB 的交替倾向,最终停留在bB大调的主上,随后回归bE 大调直到结束。首先从a乐句的调性布局来判断,从第1 小节的bE 大调到之后的f 小调最后在停留在bE 大调上,这里正好是一个三部性的调性布局;紧接着随后的g 小调出现,从旋律上看,一是解释了开头#f 音的调性来源,二是与前部分调性相互联系,从而组成bE-F-G 这种调式上的音阶级进,也为b 乐句的音乐进行做出铺垫,使其变化发展更为流畅。b 乐句开头出现bB 大调属主进行,使得音乐整体风格由小调转入大调,随后出现属功能上的离调与bB 大调交替,预示音乐发展冲突更为剧烈,随后在17 小节回到bE 大调,随着钢琴全分解织体的出现,把音乐主题再次引出,最终结束在主调上。根据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音乐调性的理论,可以把调性按颜色划分,本曲中的bE 大调为亮黄色,给人光明、明亮的感受,与作品中作者对于家乡的情感基调一致;a 乐句中深红色的f 小调所蕴含的悲愁、哀伤恰巧对应了歌词中的“独自个凭栏无语”;随后海蓝色的g 小调带着怀念、思念的情感把音乐引入下阕,下阕中虽然使用了淡粉色活泼轻盈的bB 大调,但是短短的2 个小节中出现了离调、属七变和弦;它们的出现与原本的bB 大调的色彩产生矛盾,从而营造出了一种思绪万千的音乐形象,并顺理成章地回归它的近关系调主调bE 大调。

(五)音乐核心——主题

纵观整首作品,从作品主题来看,可以发现该作品有一个贯穿全曲的主题a,该主题分为两个乐汇,总体呈波浪式旋律,上行大跳后反向级进,在音乐表现上具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三个旋律音程构成,它们分别是小二度、小三度、纯五度,且在内部出现一个小音程到纯音程再到小音程的回旋性;其最高音在小字二组f 上,a 乐句伴随主题的发展使a 乐句最高音停留在f 音上;该主题在第3 小节人声声部出现,经过两次模进,最终停留在f 小调主和弦上,第一次模进扩大了主题中的b 乐汇,并为第二次模进做准备;第二次模进整个主题内部扩张,并做加花式处理,为主题高音f 的出现做铺垫,随后在8 小节处到达全曲第一个高点,最后结束在bE 大调主和弦上。紧接着,在间奏中,主题再次出现,b 乐汇在12 小节处扩张,并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点;15 小节到17 小节出现全曲第二个主题b,是采用同音反复与半音阶式级进的宣叙式主题,b 主题增加了音乐的紧张感并在18 小节处使音乐达到全曲的高潮。随后主题在21 小节变化再现并在23 小节处再次出现主题中的最高音f,最终在主音上减弱进入尾声,全曲结束。

(六)音乐律动——节奏分析

从节奏的角度分析,全曲节奏以八分音符为主,两个乐句开头都为弱起节奏,这种节奏的使用能增强音乐的语言性,在弱起节奏后采用的是顺分节奏组合,这种节奏组合使音乐带有一定的歌唱性;全曲共有3 个高音点,他们之间的节奏关系呈回旋式且时值逐渐减少。单从音高来看,这首作品的高音存在一个三部性的结构,并且他们之间的时值以八分音符为单位呈等差递减式,结合作品来看,第一个高音点意为作者看到墙外杜鹃啼鸣,似是心有所念而对于思乡情感的一种倾诉;第二个高音点随着问字一同迸发,似是万千思绪的宣泄,又恰似思乡之情得以寄托的感怀;最后一个高音点仿佛是对于家乡情感的寄托,或夹着万般无奈,或饱含无尽思绪。

(七)音乐比例——比例分析

音乐中所蕴涵的比例问题往往是比较容易忽略的一点,《思乡》这首作品把音乐美学的黄金分割比例运用得淋漓尽致,从主题上看,主题中共含有三种旋律音程,分别是小二度、小三度、纯五度,从协和音程的角度来看,三种旋律音程关系比正好为黄金分割数列(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比例3:2;从乐句来看,a 乐句总共8 小节,其乐句高潮在第5 小节,与a 乐句整体构成黄金比8:5;根据作品钢琴声部的前11 小节能看出,在第7 小节处转到了f 小调上,使得前7 小节与后4 小节分隔开,产生了黄金分割比7:11,在a 乐句中前7 小节是情感的铺垫,后4 小节是情感的抒发;从调性的角度来看,整首作品的调性由最初的bE 大调到f 小调再到g 小调再到bB 大调最后回到bE 大调;这种调性布局中主调与副属调的比例呈3:2 的关系;从节奏的角度来看,作品中的三个高音点与最开始主题的高音点恰好也成一个3:2 的黄金比例关系;从作品结构视角来看,整首作品总共26 小节,16 小节处为整首作品的黄金分割点,是b 乐句的开始,也是作品第二个主题的唯一一次出现并且是这首作品音乐冲突最高点;若把该作品的歌词与钢琴声部分开,歌词部分为16 小节(因21 小节处人声声部整小节休止,故不计入),钢琴部分为26 小节,相互比例正好为黄金分割比,完美地把钢琴与人声分隔开,使作品形成一个既有机统一又层次分明的整体。

(八)音乐表达——形象分析

该作品通过全分解式的织体与波浪式的旋律线条,营造了一种早春后翠拂晴波、烟垂古岸,灞桥春色的音乐形象。钢琴声部中下行不断的二度模进,仿佛那杜鹃枝头啼鸣,10 小节处保持足够时值的表情术语饱含了作者心中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间奏中主题音调的升高,像是杜鹃在为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预示,而后b 乐句连绵不断的宣叙式上行音阶与交替的调性,呈现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音乐环境,就像作者满怀愁绪难以释放的情感,后在18 小节处回到乐曲开头的全分解式织体,像是天空蓄势已久的暴雨对大地的冲刷,又像是作者满怀思绪的心情随着雨滴得到释放。21 小节处主题变化再现,表现暴雨已经结束,而作者心中的苦闷、黯然也随着暴雨而去,最后只剩下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淡淡地飘散在风中。

从以上几个角度不难看出,在黄自先生的这首《思乡》中,钢琴伴奏在其中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且该作品的表现力较强,侧重描写人物内心世界,反映作词人与作曲家内心深处高雅的艺术境界、艺术情趣和艺术志向。

三、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通过对《思乡》这首艺术歌曲的音乐分析,对于探索黄自先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手法具有一定的意义。对于近代声乐作品中的音乐比例的研究能提供一些参考,对中国艺术歌曲《思乡》的具体演唱有所帮助。

四、结论

总的来说,《思乡》这首作品的创作、表达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中国声乐演唱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首练习作品,对于研究黄自先生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仅从作者的视角结合音乐分析理论来看问题,难免有失偏颇,还需要未来的许多学者进行更为详细、全面的阐述,这也是笔者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音程大调思乡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G大调随想曲
音程循环向音列循环的扩展及其理论构建
每一片雪花都飘着思乡情
有种相思叫思乡
简析音程听辨中的各环节及要务
增减音程都是不协和的吗?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