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卫红(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自然资源局,甘肃 陇南 746500)
关键字: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缓慢,严重制约了中国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因此,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成为目前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缓解当前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案。因此,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应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从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分析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与阻碍,探索适合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有效路径和建设策略,为振兴农村经济,切实推动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不仅要在物质方面,还要在精神方面加强现代化建设。传统文化在农村地区根深蒂固,是农耕文化长久以来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农民立身之本,也是农耕文化的主体,小农经济是农业经济的主要模式,农民习惯并满足于生活上自给自足。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工业文明必然会对传统农村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环境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农村文化也逐渐消失,这已成为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一些地方对经济效益过分看重,导致农民对农业现代化的认知存在片面性。
首先,只重视农村经济效益,导致农村经济失衡现象越来越严重,农民就业问题较为严峻。
其次,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经济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城市与农村的矛盾更加突出。
最后,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只重视经济效益,必然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资源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等问题日益严重。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就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而推动生产力发展进步的主要方法,就是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目前,农村对科技应用水平较低,导致生产力增长缓慢。此外,农村的政治、经济以及环境等因素也对科技应用造成了一定阻碍,如科技人员数量少,制约了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而且也造成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如东部地区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远远高于西部地区,这种不平衡,使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发展水平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农村基层管理部门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都较为传统、陈旧和落后,对农业现代化进程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当今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发展形势和目标也随之不断改变,而落后的管理方式难以充分发挥管理的价值,无法对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人们往往会盲目追求自身利益,忽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们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进而忽视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得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极为不利的。一部分人为了自身利益,选择牺牲环境以换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一错误认识和选择,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也使农业现代化发展失去了最大价值,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背离。
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首先,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因此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从农民的角度考虑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从而有效消除农民的抵触心理。
其次,必须保证农民能够实现自由发展。通过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能力,增强农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有效促进农民与现代化农业、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最后,应加强教育平台建设,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教育渠道,使其能够受到全方位的教育,更好地适合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
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一直都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且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下,要有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促进城市与农村实现协调发展。
首先,必须充分发挥工业的重要作用,实现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业进行反哺,既要满足城市需求,同时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拉动力量。
其次,加强城市与农村融合,如在农村地区大力普及互联网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应用水平等,实现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
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地区对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还要针对农村与农业的实际需求,加强科技创新,从而使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
完善农村基层管理,是有效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措施。因此,必须对农村基层管理加强建设。农村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极为繁杂,范围也极为广泛,因此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得到各方面的认同和配合,才能够有效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是建设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要坚持这一观念,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更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促进经济与生态的深度融合,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可持续发展型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其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宣传,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避免过度开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优化管理方式,改善人们的观念,有效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及可持续发展[2]。
总之,建设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首要任务。基于这一背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应运而生,这也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对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促进城市与农村经济实现平衡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