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京川(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灵魂和血脉。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根基,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在中国,由于地理原因,形成了各个地域不同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具有各自的特征面貌,其中传统文化艺术在整个地域文化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不同地域的文化艺术特色通过手工制作及民间传说、口头儿歌等艺术表达的形式广泛继承下来,也更易于被老百姓接受和传承。随着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地域特色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创造与继承,在乡村经济振兴过程当中已经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山东是文化大省,山东称之为齐鲁,该名始于先秦齐、鲁两国。齐鲁特色的地域文化也对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有的木板年画、特色手工编织、艺术手工面食等传统文化手工特色产品,对乡村经济的振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山东乃至整个中国的乡村当中,地域特色文化艺术占据较大体量,而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中是不能忽视且要积极整理、发展和继承的重要内容[1]。
传统村落社区存在各种历史记忆、习俗礼仪、建筑景观及人文情怀,已经成为当今时代保留下来的文化艺术品。比如在秦代,秦始皇登临泰山封禅,其中不难追寻文化艺术遗迹产生的历史根源。泰山原来只是一座纯自然的山。在历代赋予它文化思想之后,泰山便开始转变成为文化艺术地标性的自然景观。是传统文化把自然的山改造成为文化艺术的山,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复杂,其标志就是对泰山的封禅和封号。封禅泰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现象,它寄托了帝王的希望及美好的憧憬等。因此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得泰山乡村民间美术具有创意的象征性。如泰山娃,头梳双鬓,身穿大红肚兜,细致出神的开脸,夸张概括的色彩体现出泰山民间文化的内容——生命关怀,有着积极生动并优美的形式意味。乡村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泰山石、花草纸布,都可以运用到民间美术创作过程中。在热闹的泰山庙会中各种民间技艺及乡土气息的产品总能让人留恋往返。人们只是用一件历史的遗迹就足以说明在传统乡村经济振兴中遗留了众多的传统文化艺术的特征和技艺传承,已经成为当地历史文化艺术的景观。除了历史建筑景观文化,民间的风俗礼仪也较为丰富和悠久,具有浓郁的乡土味道[2]。
深厚的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是乡村历代积累起来的审美艺术及艺术价值观,是乡村振兴独特的优势和精神标识。这也构成了乡村振兴的社会文化根基和崇德向善的风向源头。是弘扬传统优秀的艺术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其意义主要有以下方面:
存在于传统村落中的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蕴藏爱与善、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俭约自守等价值恒久的思想精华。几千年来一直是地域乡村居民的文化共识,用传统文化艺术做引导有利于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是为乡村振兴优秀的文化价值体现。
乡村振兴中的群众主体是农民,乡村中的审美有别于城市当中的审美,具有质朴田园的美,也是有史以来乡村经济文化形成中特有的文化艺术需求,具有广泛的生命力。唤醒农民的角色意识、自主意识、文化自觉,让农民认识到乡村振兴中传统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发扬是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美好家园的必由之路。
传统文化艺术往往深深扎根于农耕文化土壤中,乡村文化艺术产业化是乡村振兴及文化保护传承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最好的经济振兴方式。让传统村落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中得以复兴和重建。引进高端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及企业,带动乡村百姓共同挖掘地域特有的文化艺术传承,不断赋予时代内涵,提升文化自信,带动村民致富,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重要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目前乡村经济振兴当中,传统文化艺术产业引领乡村传统产业发展,不仅给地方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让村民的文化生活和审美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例如:
一是青岛地区的毛家山村落社区的传统手艺品编制与制作。毛家山村落坐落于青岛西海岸灵山卫毛家山,是典型的山东民间村落建筑群,民居依山而建,大多数房屋建筑是就地取材的石头房建筑特色,古朴而又原始。让这里成为一个现代典型的利用地理资源及传统文化艺术振兴乡村建设的村落。本文作者有机会参与了早期民宿改造及用文化艺术打造乡村经济实际项目建造。毛家山是濒临青岛西海岸城市建设的很近一个乡村,受到城市快速发展的冲击,如果不采取措施去改造,很块就会淹没在经济的浪潮当中甚至会被整体拆除,根据当地村落的文化传统,地理特色,本文作者在建设初期就明确提出整个村落的改造建设方案,及在保留山居错落整体形态基础上,对原有民居进行设计装修改造,并建议村委会对外招商和引进文化艺术产业项目。改造是将原有破烂不堪的石头房从新设计成艺术民宿酒店,保护了当地建筑特色。文化艺术项目引进是依据毛家山老一代传承的手编工艺品。定期在村落中举办文化大集,展示毛家山村落传统特色及相关文化艺术衍生品生产制造。如今毛家山村落已经成为典型的文化艺术民宿村落,旅游消费休闲的客人络绎不绝,强有力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和传统文化艺术的产业化[3]。
二是青岛崂山王哥庄馒头乡村振兴文化产业基地兴起与高速发展。山东人喜欢面食,胶东花饽饽习俗是一种经千百年传承的、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习俗,流行于胶东地区。胶东花饽饽用简单的工具不仅可以捏塑成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还可以做成活灵活现的各种动物、鲜艳美丽的花草树木,是胶东地区独有的地域文化。花饽饽之美,美在其自然的材料、自然的工艺、质朴的心境,是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山东地区的农耕作物主要以小麦为主,在农村,家家户户的妇女都是做馒头的高手,正是基于这种传统饮食文化的根基,王哥庄及附近的村落联合起来开发馒头产业,并在传统的饮食产业基础上融入了传统艺术元素的创造,将传统的馒头开发出艺术花式面点,并赋予不同的文化及美好的祝福,强大地带动了地方乡村经济的发展,让传统饮食文化在这里腾飞,是一典型的乡村文化艺术振兴的好案例。
民族地域传统文化艺术作为民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更应该重视其在乡村振兴中的转化方式,因地制宜地制定保护、传承和开发的策略与方案。实现乡村经济振兴,就要将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艺术振兴凸显出来,要把乡村社会原有的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满足地方民众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内在驱动。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需要用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这把钥匙,借助乡村老百姓所生活空间的情感纽带,打开各民族村镇通向乡村经济振兴的大门,使乡村文明创新致富的新气象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