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进锋,李 江,李明明(陕西省渭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陕西渭南,714000 )
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通过信息监测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与效能,而且对于农户的增产、增收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想要促进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与开展,除了需要强化信息化监测设施与设备的建设以外,还需要武装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小麦病虫害防治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病虫害监测中的作用。
信息监测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综合体,集合了包括现代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等当前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应用范围也涉及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气象、环境监测以及农业等。随着当前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监测技术与农业之间的联系日渐紧密,尤其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与预报中,信息化监测技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麦作为中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然具有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优势,但是却非常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而通过对信息化监测技术的应用,则能对病虫害的出现实现提前的预防,为小麦可持续生产以及中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保障。目前在中国信息化程度发展较高的东部地区,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形成常态,只需要借助信息化设备以及软件系统,农户便能实现对小麦种植情况的实时监测,一旦出现任何病虫害苗头,系统就会自动推送相应的报警提醒,从而有效减少病虫害对小麦作物所造成的危害,保证农户的经济效益。
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因素会对小麦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会给病虫害滋生提供有利的条件。因此,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小麦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能够帮助农户更好地制定相应的病虫害预防方案,从而有效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手段较为单一,并且对农户小麦种植经验要求比较高,因此无论是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通过对信息化监测技术的引入与应用,则能有效打破上述限制,从而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手段的多样性,为农户提供更多的防治选择。比如植保无人机的智能化发展就能为信息化监测技术提供充足的技术保障,对于中国未来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缺乏足够的信息化监测管理经验,在新型技术的投资与应用上也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这就使得信息化监测技术的作用很难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得到有效发挥,并且受设备更新换代的影响,很多地区很难保持对信息化监测技术的持续应用,这就会给其技术的推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小麦作物在中国有着十分广泛的种植,这与其产量高、生长周期短的优势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遭受到病虫害的影响,不仅会直接造成减产,而且还会影响到小麦的品质。因此,想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监测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就需要结合其生长特点与病虫害特点,采取针对性监测策略与预防办法。
举例来说,在对小麦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可以借助植保无人机实现对不同种类病虫害情况的监测。在对纹枯病展开监测与预防时,则可以将重点放在对防治手段的监测以及小麦生长情况的监测上。如果采用的是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则可以将监测重点放在对病虫害天敌数量的监测上,确保其数量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目前的中国小麦种植情况来看,包括植保无人机在内的信息监测技术尚处于摸索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升无人机选择的科学性,并通过相关技术研究,不断增强无人机在数据侦查以及信息反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实现对信息化监测技术的有效运用。
想要进一步提升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除了需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监测技术及时性以及覆盖范围大的特点以外,还应当强化对当前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建设病虫害信息数据库来总结、分析小麦病虫害防治的特点,这样就能形成对病虫害的多层次防控,充分发挥当前大数据技术在信息整合上的优势。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加强对大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以此实现对无人机信息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其次通过更为精准的计算实现对数据信息横向以及纵向的研判,为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案的设计提供更为充足的数据支持,不断提升小麦病虫害防治的科学性,确保小麦每年的产量与品质。
对于以小麦为代表的农产品种植来说,如何做到对气象状况与病虫害状况的准确预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农产品生产效能。但无论是植保无人机的运用还是数据库系统的分析,都需要由专业人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而这是中国农村地区当前所并不具备的条件。因此,从中国农业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需要加强相关技术团队人员的构建,一方面需要与各大高校展开合作,通过创设相关的专业与课程强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则需要加强对现有农村地区干部的培训,传授他们基本的信息软件操作技巧。同时,还需要将农村地区年轻的基础农业技术人员充分发动起来,通过提高相应的待遇吸引在外社会精英,进而促进信息化监测预报团队的建设。
在对小麦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各种信息技术的优势与特点,通过整合形成较为完备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具体来说,首先需要建设小气候采集设备与设施,在此基础上与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进行结合,实现对小麦生长环境的动态化掌控;其次,还需要设置虫情信息采集设备,并将其预警预报系统与网络信息管理平台相连。最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对小麦种植情况的实时监控,并对基于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度的处理,对未来的虫势进行预测,从而针对小麦病虫害展开科学的预警与防控。
从后期软件数据分析角度来看,能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对当地的气象特点以及土壤特点做到深度的了解,从而为相关工作人员设置科学的虫害预警指标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对每年病虫害的发病时间、发病区域等进行统计,做出相应的数据曲线,并对其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借此不断提升其预防方案的科学性。
小麦病虫害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要对病虫害实现有效防治,就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以及虫情监测中的作用,强化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结合小麦生长特点与不同虫害的特征,构建针对性的虫害监测与预报体系,以此不断提升虫害预报的精准度,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