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中气象服务价值探析

2022-02-11 10:16:47关志梅关雨星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气象局云南楚雄675300昭通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30期

关志梅,关雨星(.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气象局,云南 楚雄 675300;.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现阶段中国农业事业发展受到气象条件的直接影响,同时气象条件变化与生态环境的维持和保护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受限于农业基础设施未完善配置、环境破坏问题愈发严重等影响,当前农业生产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无法达到预期要求,且农作物能否高质高产受到农业气象灾害的直接影响。鉴于此,探讨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中气象服务的应用,对助力中国农业事业智慧化、长久化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有着重要影响。

1 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中气象服务应用价值分析

1.1 基于智慧农业的气象服务

为避免因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影响到智慧农业发展,需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提供高质量气象服务,助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智慧化发展。作为智慧农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服务以农民群众、农业企业、决策部门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主要服务功能体现为:

1.1.1 农业气象观测与试验。基于对观测区域的确定,利用人工、自动的方式对农作物气候条件、发育状态、土壤条件等进行科学观测,基于对相关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气象试验,以此为相关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提供基础支撑[1]。

1.1.2 农业气象情报服务。借助探测设备对当地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连续观测,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判断气象条件对未来农业生产可能造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方案促进农业生产优化开展。同时,还可为农户提供及时的气象情报,以帮助农户掌握当前气象特点、天气情况等,为农作物高质高产打下良好基础。以气象灾害情报为例,能够提前判断气象灾害的发生,并为后续救灾、防控工作提供支撑。

1.1.3 农业天气预报服务。农业生产能否达到高质高产的水平,受到天气条件、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为此需在明确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的前提下,借助相关统计与分析方法,对未来天气情况进行科学预测。需注意,农业天气预报应以满足生产需求为主要目的,进而提升预报结果的科学性与针对性[2]。以水稻种植为例,若在播种育秧阶段出现寒潮天气,不仅会增大水稻烂苗问题的概率,甚至因水稻大面积死亡导致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下降。所以,需将气温高低变化作为气象预报的主要内容,以水稻播种育秧特点为参考确定预报内容,进而发挥出气象服务的最大价值与作用。

1.1.4 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与防御。为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可在灾害发生前借助应急网络进行灾害信息的全面传播,并要求相关人员在灾害发生前根据预警信息做好防护[3]。为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地方政府需以气象服务为前提进行预警与应急管理机制,在科学、合理评估灾害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抑制。第一时间为广大农户进行规避预警的发出,并帮助农户掌握自救技能与防灾减灾手段,为农业生产的安全开展提供保障。

1.2 基于生态环境的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不仅在中国智慧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亦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的重要前提。可为相关防治、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恶劣气候条件的直接影响。分析生态环境防护与治理中气象服务的作用,具体包括:

1.2.1 生态监测系统建设。气象服务的有效解决与应用,可促进生态监测系统功能的丰富与完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气象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监测站、天气雷达等设施的合理布置,实现对生态环境的自动化、全面化监测[4]。能够以天气监测系统为载体,对干旱、火灾、洪涝等灾害进行动态监测与科学分析,避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气象灾害问题的直接影响。

1.2.2 大气监测能力提升。气象服务可为中国大气监测工作开展提供支撑,随着中国对大气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大部分地区已经做到对大气监测体系的初步构建,为生态环境的防护与治理提供支撑。以北方城市为例,可通过气象监测来确定雾霾浓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应急方案的下放,并以相关制度标准为参照对大气监测进行监督管理[5]。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可借助气象站与卫星做到对目标区域的全面监测,在此基础上判断污染源以及污染加剧成因,以此为后续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开展提供科学支撑。

2 基层气象服务水平提升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气象服务质量与水平,可在明确生态环境治理与智慧农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结合以下几点来促进气象服务的有效开展:

2.1 重视对气象服务人员意识的培养

气象服务开展不仅是助力农业智慧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亦是提升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关键性手段。鉴于此,需引导气象服务人员了解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服务意识,以相关制度标准为参照严格履行自身职能与义务。在实际工作期间与涉农、大气监测等部门保持密切合作与沟通。

2.2 重视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系构建

在保证气象服务高效开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制定预案、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方法来促进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气象灾害相关数据信息为参照,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组织、方法等方面的准备。同时,要求气象部门需与当地基层管控单位保持紧密联系,在维持信息共享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实际天气情况的分析,依托于应急管理体系来降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2.3 重视对互联网创新技术的引进应用

气象服务水平与质量受到相关技术应用水平的直接影响,所以为满足气象服务专业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需重视对气象服务创新产品的积极开发,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提升气象服务水平[6]。在实际服务工作中,要求气象服务单位结合自身能力条件加以分析,借助物联网技术创新气象观测模式,结合气象服务智能终端的开发提升服务便利性与快捷性,为气象服务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此外,可借助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促进气象服务与互联网的互动与融合,对于气象信息的推送可从以往文字形式转变为文字、图像、图片混合的模式,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来提升气象服务的效率性与普及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服务不仅是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亦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和防护水平的技术支撑。鉴于此,需在明确气象服务重要价值与作用的前提下,借助科学对策促进气象服务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借助创新技术促进气象服务模式的转变,以此为农业生产高质高产提供保障,并为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