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22-02-11 10:16:47黄振东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青岛2662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30期

黄振东(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200)

当前,传统水产养殖方式与时代发展之间出现了脱节。为实现水产养殖更好发展,需要积极调整养殖方式。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运用物联网技术,可实现智能化管理,并促进养殖效率与质量的提高。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技术最早由Ashton 教授在1999 年的RFID 研究过程中提出,通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于2005 年被正式提出,预示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到来。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其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方面展现出了重要作用。对于物联网而言,其表现为通过感知、识别等技术,开展智能化活动,可将传感器作为窗口,对信息予以传递和互动。传统水产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科技等人员在交流方面存在不够便利、通畅的情况,且效率不高。新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水产养殖业实现更好地发展,应积极引进物联网技术,进而推动水产养殖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发展。

2 在水产养殖中运用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

2.1 改善水产养殖模式

对于传统水产养殖而言,粗放式管理模式,风险大、成本高,并且极易引起环境污染。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能够顺利解决水产养殖过程中形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促进水产品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通过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替代粗放式的养殖模式势在必行。

2.2 缓解劳动力资源紧缺问题

现阶段,水产养殖业除了需要更新硬件设备之外,还需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此缓解劳动型人才紧缺的问题。

2.3 促进水产养殖现代化发展

中国水产养殖业正处在转型的重要阶段,急需对水产养殖结构进行调整,促进水产养殖收入的提高,加强水产品竞争力,进而使水产养殖业能够向着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水产养殖过程中,有利于健全标准化水产养殖体系,顺利达到水产养殖信息化、智能化目标,确保水产养殖业各项指标持续、稳定地发展。

3 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的实际应用

3.1 水质监测方面的应用

在水产养殖中,水质是确保养殖动物健康安全的前提。对于水质监测而言,重点在于分析水体中的含氧量、水温、微量元素以及pH 值等,不同动物对于水质条件的要求会有一定的差异,凭借水质监测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调节水质。在传统水质监测过程中,主要采取人工定期取样检测的方式,在新技术的推动下逐渐发展成自动监测,但监测数据仍然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和查看[2]。而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可让自动监测系统实现无线传感、智能处理和控制,进而自动将监测到的相关数据传输到计算机等智能终端,若水质数据超标,还能第一时间发出警报,确保养殖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水质,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水质进行调整,确保养殖质量。

3.2 饵料投喂方面的应用

传统养殖模式中,饲料主要采取人工的方式在固定时间段内投喂。由于具体投喂量需要结合天气、水质、动物活性等予以调整,所以饲料投喂会消耗大量的人力。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针对天气、水质、动物活性等相关信息,可利用计算机进行获取,这样养殖人员就能够更加精确地判断投料量,然后再用计算机控制自动投料系统,实现对每日投料量的远程操控[3]。投料完成后,可结合现场监控与水质等,判断是否实现饲料最大化以及分析具体利用率,以便于调整后续投喂量。

3.3 养殖环境管理方面的应用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区域环境监控管理涉及检测养殖区气象、视频监控养殖范围,以及水产品加工以及运输监控等。其中,气象环境监测包含气温、气压、干湿度等。系统可将监测数据上传到计算机终端,然后开展科学分析,为养殖提供有用的信息。以温度为例,其与水产动物生长、摄食、繁殖等紧密相关。温度过高抑或是过低,均会引起缺氧、病害等问题。而物联网温度控制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养殖水体、池塘等的温度。若温度高于设定区间,那么监测系统会及时发出异常信息警报。当养殖户接收到异常信息提示之后,能够利用手机终端对温度设置参数进行调整,根据实际情况提高,抑或是降低养殖水体温度。水温恢复正常后,系统会自动关闭。生产过程中,温度检测系统在低温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避免低温冻害的出现。

3.4 健康检测方面的应用

现场视频监控的作用在于确保养殖安全,实时监控养殖生物的生活状况,为饲料投喂、环境改良等提供有用信息。水产品加工和运输也是生产的重要环节,物联网可以对其全程跟踪。同时,水产品质量检测以及标签信息植入等,均与物联网技术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物联网技术的作用下,实现了对产品源头的追溯,消费者可扫描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查看生产日期、产地以及责任主体等相关信息,让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保障。

4 水产养殖物联网技术应用的发展建议

4.1 构建水产养殖物联网体系

对水产养殖物联网大框架进行完善,并健全相应的技术体系,统一、规范水产养殖标准,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以此推动水产养殖发展速度的加快。在此过程中,应结合现阶段实际情况,对养殖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积极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让养殖户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4.2 建设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项目

结合水产养殖物联网的发展情况,中国可研发、启动运用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试点项目,并安排其他养殖户前来参观、学习,利用最为直接的方式,让他们可以认识到物联网技术为水产养殖带来的便利,进而让更多的水产养殖户了解物联网技术,推动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运用。

4.3 加强传感器技术研发

研发传感器的过程中,需要面向世界,不断借鉴,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以此提高中国传感技术性能,并降低生产成本,加强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的实效性,顺利实现水产养殖全面发展的目标。与水产养殖实际精密相关的物联网行业标准,能够将各个职能部门整合到一个平台中,进而起到良好的研发效果。

4.4 推动科研创新

为了能够研发出与中国水产养殖状况相符的物联网技术,应对标此方面的世界前沿领域,构建专业化技术研发项目和技术专业团队,将重点技术作为中心,根据实际状况,发挥在技术与应用方面的优势,最终实现和谐技术的突破[4]。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海岸线长,沿海地区发展较好,基于此种条件中国水产养殖业必然会实现更好的发展,而通过对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同时,在新时代背景下,水产养殖和物联网技术之间的融合,必然会演变成主要发展趋势,实际应用时工作人员需考虑各方面存在的影响因素,及时改善不足之处,科学合理地进行开发,促进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