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璇,臧 洁(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为25.3 万平方公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生物资源丰富,有着发展农业的良好条件。2021 年,呼伦贝尔市粮食作物的播种面积约为165.78 万ha,其中主要的粮食作物包括了玉米、大豆、小麦等。在农业发展中,推进农药的减量化,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核心举措之一,受到了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
最近几年,伴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得到了越发广泛的关注,呼伦贝尔市政府部门以农药减量化为核心,开展了一系列措施,强调农业资源节约、农业环境保护等,通过提高农药利用率的方式,实现了对农药使用总量的控制,有效减少了农药引发的污染问题。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推进农药减量政策后,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开始更多地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以及生物农药,中高毒农药的使用量明显减少。依照相应的植保专业统计结果,呼伦贝尔市2021 年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量较2020 年减少了约5.61%,平均施药强度降低了0.216 kg/ha,降幅达到了5.45%。
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农户农药的施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2021 年,约为79.5%的农户在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使用了较2020 年更少的农药,10%左右的农户农药使用量增加,剩余部分的农户农药用量基本不变。而对农药的施加次数进行分析,用药量减少的平均次数为1~2 次,主要体现在玉米、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作物方面[1]。
从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绿色农业的角度,地方政府开始越发重视农药减量工作,而针对当前呼伦贝尔市在农药减量以及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重视程度不足、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农业发展的效果。这里主要对植保无人机在呼伦贝尔市农药减量发展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应该明确,实现农药的减量化,是发展绿色农业的核心举措之一,也是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充分重视起来,强化观念认识,做好相应的组织领导和研究部署,对照该地区农业发展情况以及农药减量化的实施情况,就植保无人机在农药减量发展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加强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打造出绿色农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支撑,推动农药减量措施的贯彻落实,真正实现农药使用的负增长,形成长效化的管理机制[2]。
各级农技部门应该对农技干部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绿色农业的发展要求,对植保无人机在农药减量工作中的作用和价值进行宣传,使得广大农民群众能够认识到植保无人机农药喷洒这一全新的作业模式,同时也需要对植保无人机操作技术、农药安全使用技术等进行培训,发挥社会组织的技术服务功能,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水平,以此来实现农产品的绿色生产。
在宣传工作中,应该对植保无人机的实践成效进行宣传:一方面,植保无人机有着更高的效率,可以极大地节约劳动力资源。传统农药喷洒采用的多是背负式喷雾器或者担架式植保机,需要在田间穿梭作业,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植保无人机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实践数据显示,一台植保无人机在连续运作的情况下,每天能够喷施农药27~40 hm2,节约劳动力成本约50 人,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有着非常明显的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植保无人机有着更强的安全性,能够推动农药减量化的顺利实施。植保无人机作业在效率方面约为传统植保机械作业方式的50 倍,可以有效应对大面积突发生物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同时,植保无人机可以实现远距离遥控操作,实现作业人员与农药的隔离,避免了作业人员暴露在农药环境下,能够提高人员的安全性。另外,植保无人机可以对每一块田地施加的农药类型和数量进行记录,帮助农业主管部门准确把握农药使用信息,实现农作物防治、药物施加间隔等的溯源管理,切实保障区域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想要将植保无人机有效地应用到农药减量化过程中,农牧部门、科研部门、气象部门等都需要参与进来,将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应用作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重视程度,在应用植保无人机的过程中,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与协作,在落实相关责任的同时,强调统筹兼顾,对基层农民群众反映的植保无人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如无人机售价高、控制技术落后、电池作业时间短等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将植保无人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应该做好与统计部门的沟通,针对植保无人机使用情况以及农药的施加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建立起全方位的联动机制,加强对植保无人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真正实现农药减量降耗,营造出良好的绿色农业发展氛围[3]。
对照呼伦贝尔市的实践经验,在对农药进行优化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广除草剂减量技术,结合实际情况,积极示范推广建立配药站、应用高效植保机械、新型高效除草剂、增施喷雾助剂、更换除草剂专用喷头以及科学施药技术。在实践中,针对玉米、大豆等主要作物,推广应用针对性强、高效、低毒、低残留、高活性新型除草剂;施用除草剂时,添加倍倍加等农药减量助剂,减少农药使用量,提升除草剂湿润性、附着性、渗透性,提高施药的安全性;更换除草剂专用喷头,改善雾化效果及喷雾均匀度,减少漂移药害;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利用率;二是关注病虫害防治技术,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借助生物防治和物理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达到降低用药量的目的,构建起环境友好型管理体系,将农药的减量控害作为核心目的,对照呼伦贝尔市的实际情况,对植保无人机进行推广,尽可能降低农药损失量,提升药物利用率[4]。
想要对植保无人机进行有效地推广应用,地方政府部门必须切实加大相应的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鼓励科研生产的一体化,选择有实力的无人机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在提高植保无人机飞行时长、研发高效耐用喷头等的前提下,为植保无人机的推广和普及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可以建立相关标准,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到农机补贴目录中,提高农民对于植保无人机的购买能力。
总而言之,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绿色农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推进农药减量化,能够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的使用,降低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同时也能够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解决餐桌上的污染,很好地迎合了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而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农民群众广泛参与进来,引入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来替代传统的人工喷洒农药方式,提高农药喷洒效率的同时,真正实现农药减量降害目标,建立起美丽富饶的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