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植保无人机应用的优势及保障措施

2022-02-11 10:16:47王德旗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宁阳271400
农业工程技术 2022年30期

王德旗(山东省宁阳县万丰种业有限公司,山东 宁阳 271400)

中国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是影响作物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近些年随着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农作物中各类病虫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弊端[1]。此外,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中,农业病虫害的防治面临着劳动力短缺、成本上升等问题[1]。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传统方法为人工施药,不仅效率低,而且易导致施药人员中毒等事故,因此传统的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1]。近些年新兴的植保无人机应用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中大大提高了喷药的效果,利于大面积开展[2]。小麦是阳谷县主要的农作物之一,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病虫害的频发对其丰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探讨在小麦生产中应用植保无人机的优势以及保障措施等问题,利于为当地植保无人机的应用提供理论借鉴。

1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植保无人机应用的优势分析

1.1 安全高效

植保无人机应用于防治小麦病虫害优势明显,安全高效[1]。一是安全。传统人工喷药方式下人员易发生中毒事件,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而植保无人机的工作人员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即可进行喷药过程的控制,能做到有问题及时处理。二是高效。人工防治的传统手段对劳动力需求大,且效率低,植保无人机的效率更高,操作正常的情况下携带的农药质量一般可达到20 kg,且15 min的喷药面积可达到1 hm2,而人工喷药手段下至少750 min 以上才可以喷1 hm2的面积,由此可知植保无人机大大提高了效率。

1.2 降低成本

小麦病虫害的防治中应用植保无人机后,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降低,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2]。传统人工喷药方式下,由于喷药人员自身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操作不当的情况下喷洒不均匀,不仅不会取得好的防治效果,还会对小麦产生危害。在传统的人工喷药方式下,一般仅有15%的药剂发挥出作用,浪费了大量的药剂,不仅成本增加,还对环境造成污染。植保无人机应用后可使喷洒不均匀等问题得以避免、减少农药漂移,确保药剂均匀地喷洒在小麦植株的叶片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很好地解决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1.3 便于操作

植保无人机的操作方法难度不大,相关人员经过培训后可以通过智能按键对无人机进行操控,精准喷洒农药,通过适当降低喷洒的高度提高农药的效率。此外,植保无人机轻便、携带方便,折旧率低、易于维护保养。且植保无人机相对有着较高的科技水平,应用方便[2]。

2 植保无人机应用的影响因素

2.1 外界环境中的风力条件

植保无人机作业时飞行在较高的位置上,药物喷洒出来后在风力的影响下易在空中飘散开,导致喷药的效果降低[1]。因此飞防的效果会很大程度上受到风力的影响。风力主要是对药液的沉积产生影响,一般3 级以下风产生的影响不大,超过3 级可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作业中,植被无人机应用要求风力条件在3 级以下。此外,风向也会对飞防作业产生影响,要求人员不得在没有风向依据的条件下操作无人机,操作区域的下风处如果种植了敏感的植物或者养殖敏感动物,则要及时停止喷药,必要的情况下建议提前隔离,以免危害到动物或者其他作物。

2.2 外界环境中的温湿条件

药液喷施的效果与外界环境的温度密切相关[2]。在气温0℃以下时则可导致较重的药害,偏高的气温下药液蒸发速度加快,可增加小麦病虫害防治的药剂成本。因此植保无人机在开展飞防作业前需要及时监测环境中的温度,以对药剂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平衡。小麦病虫害防治中植保无人机应用一般温度条件在15~30℃。喷药的湿度条件也会影响植保无人机喷药的效果,湿度较小时药液喷出的雾滴蒸发速度加快,且喷药时要求无雨,喷药结束后4 h 没有雨,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喷药[3]。

2.3 药剂的选择与配置

植保无人机喷药一般以喷雾的方式为主,因此药剂的类型以水乳剂、乳油水剂为好,以确保喷出粒径较小的雾滴,不可选择可湿性粉剂类剂型,以免将喷头堵塞、缩短水泵使用的寿命[3]。当前农业生产中强调绿色生产,因此药剂类型的选择要求毒性低,且配置过程中切记要结合说明书要求进行稀释。

3 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植保无人机的保障措施

3.1 充分结合小麦生长的特点开展防治

小麦的优势是在生长周期较短的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产量,但是频发的病虫害对其优质高产不利,严重时可大大降低经济效益,影响到社会效益,导致农户种植的积极性降低[4]。阳谷县的植保部门可结合当地小麦病虫害的类型以及发生特点针对性做出防治的方案、科学选择药剂。以春小麦为例,如果拔节期时发生纹枯病,适合选择的药剂有15%三唑酮溶液、5%井冈霉素等溶液,每周植保无人机喷1~2 次,连续喷3 周。近些年小麦病虫害防治以绿色防控为主要目标,虽然采取性诱剂等方式绿色环保,但是相对流程复杂、成本也高,起步较晚的植保无人机应用时建议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等不要盲目购买,在选择合作的科技公司时要重视软件测试结果以及用户反馈的数据信息等,以选择兼容性好、扩展性强、实用性明显的无人机应用于小麦病虫害防治中。

3.2 进行植保无人机数据库的构建及完善

结合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有效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植保无人机应用中,建立起无人机数据库并不断完善,基于无人机操作系统将更先进的应用程序插入其中,实现无人机操作流程的简化、便捷化。数据库中设置与小麦病虫害防治密切相关的几大模块,包括病虫害情况的动态监测及管理、精准控制、报警应急处置等;通过合理应用各个模式实现病虫害防治的自动化、现代化。严格地做好小麦生产中各类病虫害的监控,对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有利,进而实现规范化的管理。信息管理数据量巨大,亟需进行信息安全数据库的建设及完善,以更好地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应用植保无人机,实现病虫害预防体系的全面提升、确保其专业水平的提高。

3.3 开展专业队伍的打造

植保无人机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应用的效果与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密不可分。植保无人机属于高科技产品,广大农户对其认知还较为陌生,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近些年随着植保无人机的快速推广,虽然有的地方工作人员对无人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快速更新的信息软件系统认识相对缺乏,因此亟需提高人员的专业素质、打造专业的人才队伍。结合病虫害的类型,需要制定规范的操作规程,并组建专业防治队伍。一是从农业种植人员中选择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技术青年进行培训,加深其对植保无人机的了解,并结合实际不断提高操作水平。二是在一些麦产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面向社会广泛招聘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更好地防治小麦病虫害。

3.4 推进管理的规范化

植保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设备,具有高度智能化的特点,日常需要加强维护尽量减少故障,以保障其应用的效果。研发人员需要在无人机的定位校正、断点巡航功能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提高控制植保无人机的精准度。对于植保无人机的操作建立严格的规程,做好人员的培训,以维持植保无人机可以长期稳定使用。

3.5 加大补助力度

植保无人机在应用中,面临的问题之一即为售价高,农户在购买时面临资金缺乏等问题,因此地方政府可结合当地实际在国家政策标准上制定一些补贴政策,与当地银行机构等加大合作,为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减轻农户在设备购买方面的压力。政府还需要加大宣传,积极在广大农户中宣传植保无人机在病虫害防治等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优势,结合制定的购买设备补贴政策,以推动植保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