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广播电视台影视译制中心:欧珠平措
译制片最早称为翻译片,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译制片的高峰期,这个时期的国民大多只能通过影视作品来了解外面的世界,当英语、法语这些语种还未在国内普遍运用时,译制片配音占据了重要地位,通过将外国影片译制成本国所使用的民族语言(或方言),人们能够从中了解到不同国家的风俗风情与地域文化。笔者认为,影视语言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而译制片配音则是将不同文化连接的重要“桥梁”,在影视语言环境中加强优化译制片配音效果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结合我国影视语言环境相关内容,分析译制片配音发展现状,并提出有效策略,以促进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广义上的译制片是指将原版影片的对白或解说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并将该语言配音重新运用于影片混录或叠加字幕中。狭义上的译制片是指单纯配音混录后的影片。在译制片配音过程中,先将原版影片中的对白或解说译成另一种语言,而后配音人员运用自身专业技巧,根据原版影片情境与主题,用画面人物角色的情感与语调重新录制,最后将原版影片的音乐效果与后期声带混录成完整译制声带。优秀的译制片配音能够通过丰富的语言表达来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角色,配合故事发展。
影视作品中的语言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而语言表达需要通过声音来展现,给予人们更加直观的视听享受。不同于其他艺术作品,不成功的译制片作品不仅无法对观看者的视听产生良好冲击,还会造成严重的视听感受混乱,无法理解影片中讲述的内容。声画同步是非常重要的,在译制片处理中,应始终保持声音与画面同步,如果偏差过大将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
从行业市场内部体制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的译制企业在整个译制过程中只有加工权利,在影片上映至分红中只有很少的利润。在此形势下,译制配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没有足够薪资奖励支持是无法保证员工具备强烈的企业认同感与工作责任感的。另外,很多译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译制部分影片时并不会聘请专业人员,只是找一些临时译制人员,专业程度较低,影片译制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
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配音译制片要比字幕译制片成本高出很多,这是由于很多影片字幕译制人员专业度并不高,且并不是专业人员,因此在译制过程中并不会花费过多成本,对最终获利也不抱太大期望。而配音译制则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配音人员专业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并在译制步骤上具有严格要求,这些因素对最终收益都会产生影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英语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大多数人都已经具备了基础英语能力,这也是字幕译制影片比配音译制影片观看量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应用已逐渐普及,出现了配音译制影片多出现于电视中,字幕译制影片多出现于互联网中的现状。而由于互联网的多样化、便捷化发展,逐渐代替了电视应用,电视使用率大幅下降,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目前,使用电视的主要群体中,老年人占较大比例,但这个群体并不是影视片的主要受众,造成了配音译制影片观众人数减少。
配音阶段中口型处理主要说的是对口形,配音人员应充分处理好声音和口型之间的配合,才能表达出影片想要呈现的视觉效果,吸引观众的兴趣。众所周知,对口型一直是配音行业中的“硬菜”,由于译制影片多为外国作品,在人物发音与语序处理上与我国语言表达都是不同的,这也为配音工作带来了极大难度。想要确保配音口型的贴合度,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熟练的台词翻译。台词翻译工作需要翻译人员、导演等多人配合完成,在初次完成翻译后,口型工作人员应与导演反复校对,确保说话节奏与语序符合影片情境内容,在确认无误后,配音演员根据台词进行语言表达与情境感受,将最后的配音细节处理好。
准确且灵活的记忆能力。台词记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以往的录音阶段,多采用胶片录制方式,对演员的台词准确性也是一个巨大考验,行业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要求演员一次性录制合格,在当时录音技术有限、录制条件缺乏的情况下,很容易因为一个人的失误造成部分录制的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演员需要具备准确且灵活的记忆能力,能够熟练背诵台词,并通过反复排练,增加整体默契配合度,加强对角色的认同感,将人物角色真实呈现出来。
对台词表达的准确把握。从配音口型中表达出角色情感是其行业的最高、最难要求。影片人物角色的性格表现除了通过肢体动作、形态特征等方式表达,语言表达也十分重要。另外,不同国家的说话语序、情感表达等皆不相同,为了更好适应片中人物角色,相关人员应提前了解相应的艺术文化、语言习惯特征,以提高影片的配音质量。
在影视作品中,不同的人物角色都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例如,丰满女性比较突出女高音,瘦弱女性突出弱质感;老年人突出孱弱声音;儿童则突出稚嫩声音等。一个好的配音演员必须要具备超高的变声技巧,以适用不同画面人物角色。我国著名的配音演员李梓,被称为上海电影译制厂的“当家花旦”,不同的女性角色在她口中表现得栩栩如生,仿若真人一般,不管是嫉恶如仇,凶神恶煞,还是放荡不羁,奔放自由的,都能够准确表达出来。要知道,配音表现本质实则是模仿,模仿的是语言的风格,音调是其次的,像赵本山老师的东北方言,重点在于模仿他的说话技巧,继而是相似声音。
在语言情感表达中,应注重抑扬顿挫,说的是声音要具备高低起伏,要求配音人员运用语言技巧来控制台词的重低音、停顿点以及语势变化等。语言情感如何表达,主要是通过控制气息、声音、口腔的状态来表现声音的变化,使语言充满内在力量,以展现情感魅力。例如,在配音哭戏时,一般人会表现出持续性大哭,而这并不是影片情感所需要的,应将重点放在声音的爆发与收放上,通过改变哭泣时说话的声调来进行情感抒发。在配音喜剧时,可以通过自然语调与喜剧语调配合的方式达到喜剧效果,在周星驰喜剧作品中,他的说话语调与形态特征都能够增添喜剧效果。
目前,我国影视译制配音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不同类型影视译制大量涌现,配音译制类型也随之增多,但配音质量一直是比较低的。这主要是因为影视配音行业中的专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人出于爱好等不同目的,并未经过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极大影响了该行业的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建立专项制度,对配音团体及个人加强审核,并逐步减少或优化专业性不足的影视配音团体或个人。同时,还应积极挖掘具备较强潜力的个人与企业,给予适当扶持政策,优化行业市场体制规范,为配音行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传统的影视译制片中,对配音质量要求是比较高的,而反观如今行业内,大多配音演员将重点放在剧目数量上,大大降低了影片配音效果。针对此类问题,国家应联合各大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并与对口企业合作,保障人才就业,避免高质量人才流失等问题的出现。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加强针对留住人才的薪资福利待遇的政策支持,通过主流媒体、互联网等形式宣传影视幕后工作者的重要性,增强相关从业人员的行业认同感。对已入职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培训,强化配音过程中声音转换应用。其次,企业应定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熟练掌握发声技巧。
笔者在实际调查中发现,近些年,我国的影视译制配音团队已逐步由制片厂形式转变为企业,配音演员在配音活动中的重要性越发突出。目前,配音行业中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混杂等问题造成大量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配音质量无法保证。针对这类问题,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打造新型平台,鼓励企业创新,并加快建立优秀人才与企业的保障机制,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为该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水平的提升,英语已成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大多数人都已经具备了基础英语能力,但是在翻译专业影视作品中还存在较大困难,这也为影视译制配音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的影视译制配音行业管理还是十分混乱的,相关部门应加强重视程度,加快建立译制片配音标准管理体系与优秀人才保障机制,为配音企业及相关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本文重点探究了影视语言环境中译制片配音的现存问题、处理技巧以及发展策略,以期促进该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