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辉,贺 勇,银梦婷,李贵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41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发病率最高,约占90%。美国甲状腺协会(ATA)风险分层系统根据DTC患者就诊时肿瘤大小、转移情况、病理分型等,将其复发风险分为低风险(<5%)、中风险(5%~20%)、高风险(>20%)[1-2],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治疗后的动态风险评估对DTC患者的结局更有预测价值[2-4]。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是DTC患者重要的随访指标[5],当Tg水平持续升高时,通常认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的可能。国内外关于术后Tg水平与DTC预后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Tg对于治疗疗效(治疗后6~24个月临床转归)的预测价值[6-8],而关于术后Tg水平对疾病远期结局的预测价值的研究较少。为了避免残余甲状腺组织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和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对Tg检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纳入在本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碘131(131I)治疗、激发状态下TSH大于检测上限(100 mIU/mL)、TgAb和TPOAb均为阴性的296例中高风险DTC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术后131I治疗前刺激性Tg(ps-Tg)、抑制性Tg(ns-Tg)水平对疾病远期结局的预测价值。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了甲状腺全切术,并且术后行131I治疗及TSH抑制治疗的中高风险DTC患者296例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1)初诊临床信息不全者;(2)TgAb或TPOAb阳性者;(3)复发风险分层为低危者;(4)未达到终点结局(疾病复发或死亡)但随访时间低于1年者;(5)缺少必要研究指标者;(6)术前存在远处转移者。其中,男83例,女213例;年龄21~76岁,平均(43.26±12.28)岁。296例研究对象在手术及131I治疗后规律随访,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手术记录、131I治疗时间及次数、病理资料、TNM分期[9]、复发风险分层[2]、血清甲状腺功能指标、颈部彩超、胸部CT、诊断性核素扫描(WBS)等,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2~120个月)。本研究得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
1.2仪器与试剂 血清TSH、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Tg、TgAb、TPOAb检测均采用罗氏公司cobas e601(2011年1月至2020年5月)及801分析仪(2020年6月至今)及相应的试剂盒(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范围分别为0.005~100.000 μIU/mL、0.6~50.0 pmol/L、0.5~100.0 pmol/L、0.04~500.00 ng/mL、10~4 000 IU/mL、9~600 IU/mL,Tg试剂盒于2014年9月更换,2014年9月前检测范围为0.1~500.0 ng/mL。
1.3方法 每例患者在手术后和131I治疗前,均检测ps-Tg水平,131I治疗后1~6个月每个月检测ns-Tg水平,治疗后2年内每6个月检测1次ns-Tg水平,治疗2年后每年检测1次ns-Tg水平,每次Tg检测时同时检测TgAb及TPOAb水平。根据文献[2]及KARAPANOU等[10]的研究,将患者最终的临床结局分为3组。A组:存在结构性的复发,如细胞学/病理学检查阳性;超声显示可疑的淋巴结或甲状腺原区域的结节(血流信号丰富、囊性结构、不均质、类圆形及在随访期间长大);横断面影像检查高度怀疑疾病有转移灶。B组:生化反应不全,即影像学上没有特异性改变,但ns-Tg≥0.2 ng/mL。C组:无病生存,即影像学上无异常发现,且ns-Tg<0.2 ng/mL。Tg倍增时间公式:Tg-DT=(0.693×dt)/ln(r1/r2)[11],其中dt为两次Tg测量的间隔时间,r1、r2为两次Tg的测量值。
2.13组一般资料比较 3组患者131I治疗次数、TNM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复发风险分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一般资料比较
2.23组血清Tg水平比较 3组中位ps-Tg水平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P<0.05)。3组131I治疗后首次ns-Tg中位水平由高到低为A组、B组、C组(P<0.05)。见表2。
表2 3组间ps-Tg和ns-Tg水平比较[M(Min~Max),ng/mL]
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A、B两组合并为Ⅰ组(疾病持续存在组),C组为Ⅱ组(无病生存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OR=3.076,95%CI:1.438~6.581,P<0.01)、血清ps-Tg水平(OR=1.55,95%CI:1.362~1.765,P<0.001)与患者无病生存密切相关。
2.4ps-Tg、ns-Tg水平对无病生存的预测作用 分别建立ps-Tg、ns-Tg的ROC曲线,ps-Tg对预测无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6(95%CI:0.929~0.984),以5.21 ng/m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无病生存结局时,约登指数最大(0.831),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10%和93.00%,准确度为92.23%(273/296),PPV为82.95%(73/88),NPV为96.15%(200/208);ns-Tg的AUC为0.930(95%CI:0.901~0.959),以0.28 ng/mL为最佳截断值时,约登指数最大(0.70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0%和81.90%,准确度为83.78%,PPV为64.86%,NPV为95.14%。ps-Tg的AUC大于ns-Tg(Z=1.785,P<0.01),ps-Tg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见图1。
图1 ps-Tg、ns-Tg预测临床无病生存结局的ROC曲线
2.53组治疗后首次与终点ns-Tg水平变化 以患者首次ns-Tg检测时间为起点,最后随访时间为终点,观察血清ns-Tg水平的变化。A组11例(42.31%)ns-Tg水平上升,有3例ps-Tg低于临界值5.21 ng/mL(分别为0.66、1.56、2.32 ng/mL),计算得出Tg-DT在1~14个月不等(1、2、2、4、7、9、10、10、11、12、14个月),ps-Tg低于临界值的3例患者Tg-DT均小于1年(分别为1、2、9个月);B组10例(18.18%)ns-Tg水平缓慢上升,Tg-DT在13~40个月不等(13、13、15、16、20、24、26、30、39、40个月);C组大多数患者治疗后ns-Tg持续下降,终点水平降至0.1 ng/mL以下甚至检测范围下限(0.04 ng/mL)。见图2。
注:从左往右依次为A、B、C组治疗后首次和终点ns-Tg水平变化情况。
对于DTC患者而言,甲状腺切除术及术后131I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12]。经治疗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然而10%~50%的患者存在持续性的生化反应不全(血清中持续存在可检测到Tg),且其中约有一半会发展为结构性的复发[13],因此建议DTC患者治疗后进行长期随访,尤其是中高风险的DTC患者[14]。近年来,研究发现,ATA风险分层系统已不足以预测患者的远期结局,低风险组的患者仍有14%的可能性发展为生化反应不全或结构性的复发[12]。因此,还需增加更有预测效力的指标辅助判断DTC患者的预后。
术后Tg水平与肿瘤组织的残留及疾病的复发密切相关,ps-Tg是指未服用或停用L-甲状腺素4(LT4)后TSH水平升高(>30 mIU/mL)状态下测定的血清Tg水平[15];术后ns-Tg是指服用LT4将TSH水平抑制在正常底线或以下时的Tg水平。2015年ATA指南推荐将术后Tg水平作为DTC疗效的评价指标[2],但具体的临界值尚未确定,需在更多的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本研究以2011年1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296例中高风险DTC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术后血清Tg水平与患者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发现当ps-Tg为5.21 ng/mL、131I治疗后首次ns-Tg为0.28 ng/mL时,对患者无病生存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其中ps-Tg的NPV高达96.15%,与WEBB等[16]和SZABINA等[17]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ps-Tg<5.21 ng/mL、131I治疗后首次ns-Tg<0.28 ng/mL的中高风险DTC患者治疗效果好,体内肿瘤组织残留极少,疾病持续或复发的可能性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血清ps-Tg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密切相关,但血清ns-Tg水平与患者无病生存不相关,提示颈部淋巴结转移分期较低、ps-Tg<5.21 ng/mL的中高风险DTC患者可适当减低随访频率,避免过度医疗。除了探究单个Tg水平的预后价值,本研究还观察了Tg水平的动态变化。A组11例Tg水平上升的患者,Tg-DT在1~14个月不等;而B组10例Tg水平上升的患者,Tg-DT在13~40个月不等,说明Tg-DT<1年可能与疾病结构性的复发相关,这与GIOVANELLA等[18]的研究结论相似。A组11例Tg水平上升的患者中,有3例ps-Tg低于临界值5.21 ng/mL(分别为0.66、1.56、2.32 ng/mL),但其Tg-DT都小于1年(分别为1、2、9个月),说明即使ps-Tg提示体内肿瘤组织残余量极低,但Tg水平在短期内快速上升仍要警惕疾病复发。
为了排除TgAb及TPOAb对Tg检测的影响,本研究没有纳入TgAb及TPOAb阳性的患者。然而根据初步统计,有20%~30%的DTC患者抗体阳性,此时测定的Tg值不能反映疾病的真实状态。如何观察抗体阳性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变化、探究抗体水平与疾病结局的关系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DTC患者治疗后过度监测不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过度监测如频繁使用颈部彩超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出现,进而引起患者的焦虑和痛苦;过度治疗会增加声带麻痹和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本研究发现,即使是中高风险的DTC患者,若淋巴结转移分期较早、ps-Tg<5.21 ng/mL、ns-Tg<0.28 ng/mL、Tg-DT>1年,其远期无病生存的可能性很高,可适当减少监测频率和强度,有助于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焦虑情绪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