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低盐海区的坛紫菜栽培试验

2022-02-11 12:32黄林彬陈俊华严兴洪
水产科技情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鲜菜海区品系

黄林彬 陈俊华 严兴洪

(1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1306;2 上海海洋大学 上海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306)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经济海藻。在我国,坛紫菜(Porphyrahaitanensis)和条斑紫菜(Porphyrayezoensis)是两种主要的紫菜栽培种[1]。其中坛紫菜为我国特有种,在浙闽粤三省沿海被广泛栽培,其年产量约占全国紫菜总产量的75%[2]。坛紫菜是一种广盐性海藻,适合于在营养盐较丰富的河口海区栽培[1]。但如果在栽培期间遭遇大暴雨或河口上游有大量洪水泻下,导致栽培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的急剧下降,就会对紫菜栽培造成严重的影响[3]。因此,栽培坛紫菜时应特别注意海水盐度的变化,盐度变化幅度不宜过大,如长时间海水盐度偏低会引起病害[4]。上海东南的芦潮港海区位于杭州湾和长江口的交界处,由于上游大量的淡水注入,导致其近岸海水盐度偏低,冬季平均盐度在10左右[5],基本上未发现有大型海藻自然分布。2007年3月—2008年2月期间,实测芦潮港附近海区全年盐度在8.34~20.13,平均盐度低于13,其中适宜坛紫菜栽培的9月份至次年4月份期间的盐度变化范围为8~17[6],明显低于传统坛紫菜栽培海区的平均盐度[7]。因此,至今未见在上海芦潮港海区开展坛紫菜人工栽培的报道。紫菜等大型海藻的大规模人工栽培不仅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海区的富营养化水平[8],其生态效益也十分显著。因此,选择人工选育的耐低盐坛紫菜品系(DY-1)在芦潮港海区开展栽培试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建立低盐度海区的紫菜栽培模式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海水盐度调查及栽培海区选择

开展栽培试验之前,从上海市临港南汇嘴沿着海岸往西一直到奉贤渔人码头,对岸边的表层海水进行取样。取样后立即在现场用水银温度计进行水温测量,再按照《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GB 17378.4—2007)[9],用上海医用仪表厂生产的海水密度计测量海水比重,最后根据公式(1)换算成盐度(S),以确定栽培试验的合适海区。同时,在栽培试验的过程中也会不定期采样,监测海区盐度和温度的变化。

S=1 305×(比重-1)+ |水温-17.5|×0.3

(1)

本试验于2010年11月共调查了13个点位的盐度,结果表明,自东向西海水盐度逐渐降低,最高处约为16.4,最低处仅为5.3。结合海区的实际情况和历史数据,选择在盐度相对较高的芦潮港海区(东经121.862155°,北纬30.846137°)开展坛紫菜栽培试验。该海区的底质为泥沙质,地势较平坦,栽培区距离防浪堤约5 m。

1.2 耐低盐品系的试验栽培

本试验所用坛紫菜耐低盐品系(DY-1)是以坛紫菜耐低盐品系(YZ-7)为材料[10],经再次诱变后筛选出来的,其种质以自由丝状体的形式保存于实验室内。在生产性育苗前,先通过室内无性扩繁获得足够的丝状体,再采用自由丝状体移植技术培育出贝壳丝状体[11]。由于上海没有紫菜育苗室,本试验栽培所需的贝壳丝状体苗种由浙江象山的宁波太空红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培育。当紫菜壳孢子采苗并附网后[11],在当地海区(东经121.782 813°,北纬29.144 125°)采用毛竹插杆式栽培方式暂养至1 cm左右[1],再将附着紫菜幼苗的网帘取下并阴干,运送至上海芦潮港试验海区重新张挂和栽培,其栽培方式参考宋武林[7]的试验方法。

2 结果

2.1 2010—2012年栽培海区表层水温和盐度

试验过程中,对芦潮港栽培海区表层海水的水温和盐度进行了随机采样测定,监测到的芦潮港栽培海区最高盐度为18.6,最低盐度为12.1(见表1)。

表1 坛紫菜耐低盐品系(DY-1)在上海低盐海区试验栽培期内(2010—2012年度)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动

2.2 坛紫菜生产情况

2010—2011生产年度,采用半浮动筏式栽培方式,在芦潮港海区试验性栽培了0.2 hm2的坛紫菜耐低盐品系,获得了初步成功。

2011—2012生产年度,采用毛竹插杆式栽培模式,扩大试栽面积至1 hm2(见图1-1)。于2011年9月3日开始采壳孢子苗,10月6日将网帘从浙江象山移至芦潮港海区栽培(见图1-2)。2011年11月25日测得藻体平均体长达到45 cm左右(见图1-3和图1-4),开始采收第1水鲜菜。2012年3月2日结束试验,生产期为181 d。期间共收割4水鲜菜,产量为22 875 kg/ hm2(见表2)。

注:1.毛竹插杆式栽培模式;2.在芦潮港海区刚开始栽培时网帘上的幼苗(日龄33 d);3.在芦潮港海区栽培50 d时网帘上的坛紫菜;4.在芦潮港海区栽培50 d时坛紫菜叶状体的形态。

2012—2013生产年度,继续试栽坛紫菜耐低盐品系,面积为1 hm2。从2012年9月8日至2013年3月12日,合计生产期为174 d,共采收4水鲜菜,产量为22 500 kg/ hm2(见表2)。

表2 2011—2013生产年度坛紫菜鲜菜的收获统计

3 讨论

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坛紫菜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范》(DB33/T 709.2—2017)中的要求[12],坛紫菜栽培时应选择水体盐度为22~30的海区。本栽培试验选择的芦潮港海区冬季位于盐度为10的等盐度线内[5]。根据王晓波等[6]的实测数据,其全年盐度变动幅度为8.34~20.13,而本试验期间的实测盐度在12.1~18.6。这些数据均表明,芦潮港海区不适宜开展传统坛紫菜的人工栽培。为此,课题组专门针对此类低盐海区选育出耐低盐的坛紫菜品系(DY-1),在实验室内已证实其具有较强的耐低盐性[3,10],为本试验奠定了基础。

2010—2013年,连续3个生产年度在上海芦潮港海区进行了坛紫菜耐低盐品系(DY-1)栽培试验,合计栽培面积达2.2 hm2。除第1年因为开始栽培的时间较晚而产量较低外,其余2年的鲜菜单位产量均超过22 500 kg/hm2,说明坛紫菜耐低盐品系(DY-1)适合在上海低盐海区栽培。这也是首次在盐度15以下的低盐海区成功进行坛紫菜栽培。

试验中发现,在栽培过程中,芦潮港海区的风浪较大,筏架时有损坏,因此应加强巡视并及时修复。此外,2012年度的试验中采用了少量在福建地区坛紫菜栽培时常用的条状帘,结果发现,当风浪较大时,条状帘上相邻的绳子间会产生摩擦,导致绳上的叶状体连根折断,筏架附近海面漂浮着大量脱落的叶状体。实践发现,通过剪掉一半的条绳以增加条间距,同时将剪下的条绳重新绑回条状帘,使其变成网格帘的方法,可以大幅减少叶状体的脱落。这也说明网格帘相较于条状帘更适合于在风浪较大的芦潮港海区使用。

猜你喜欢
鲜菜海区品系
北方海区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站自定位精度研究
甬优系列不同组合在江苏省淮北地区试种表现初报
用DTOPSIS法综合评价陆地棉23个品系
黄瑜航??《年年有余》
水稻品种(苗头品系)对比试验
低盐胁迫下条斑紫菜不同品系体细胞与壳孢子的耐受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