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春 天津市宁河区潘庄医院 (天津 301508)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超声联合宫腔镜在内突型壁间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接受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的内突型壁间UM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医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内突型壁间UM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统计学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子宫肌层愈合率更高,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妊娠率、复发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作为内突型壁间UM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声联合宫腔镜的应用获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UM)是临床妇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同时也是女性生殖器官疾病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一种良性肿瘤,其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的,主要发病人群为年龄在30~50岁的妇女[1]。有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至少有20%的孕龄女性存在子宫肌瘤,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下腹部包块、排尿排便困难以及月经量异常变化等相关症状与体征的出现,对女性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生活均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2]。内突型壁间UM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UM类型,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相对较多,可以实现UM的彻底清除,具有相对理想的效果。但是传统开腹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与影响均相对较大,术后恢复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不能满足医学技术高速发展下患者的治疗需要。基于此,为了获得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就要探索一种更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式。本研究将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接受不同手术方案治疗的内突型壁间UM患者共42例作为实验对象,分析了在为内突型壁间UM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声联合宫腔镜的临床应用效果,现作如下分析。
本次实验研究将2021年1月~12月在医院接受超声联合宫腔镜治疗的内突型壁间UM患者21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在医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内突型壁间UM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4~48岁,平均(35.69±3.23)岁,病程1.5~5年,平均(2.87±0.49)年,UM直径3.8~5.0cm,平均(4.42±0.33)cm;对照组患者年龄25~47岁,平均(36.03±3.21)岁,病程2~5年,平均(2.76±0.52)年,UM直径3.9~5.0cm,平均(4.39±0.27)cm,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UM直径等相关一般资料后发现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可比性显著。
纳入标准:符合有关于内突型壁间UM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过临床检查和手术病理结果确诊[3];患者临床资料完整且具有较高的检查与手术配合度;患者UM的直径未超过5cm且与子宫壁浆膜的记录在0.5cm以上;未合并其他类型的UM;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了解本研究的相关内容,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有严重心脏、肝脏以及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或障碍的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患者;存在代谢紊乱情况的患者;合并精神异常或者是意识障碍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退出本研究或者是无法接受随访的患者。
对照组患者所用的治疗方法为开腹手术,在手术的过程中协助患者选择比较舒适的仰卧位,并为患者实施合理的麻醉操作,在麻醉完成之后将患者的下腹部正中的位置作为手术操作位置,并在做大小合适的手术切口后逐层入腹,直到切开子宫浆肌层位置之后开展UM的清除,利用专用无损伤肠线对瘤腔管壁进行有效缝合,最后逐层关闭腹腔并予以缝合。
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手术治疗方法为超声联合宫腔镜,其中,宫腔镜由日本的Olympus公司提供,具体的仪器型号为HYF-F纤维型。超声仪器则由日本的Toshiba公司提供,具体的设备型号为SSA-240A,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将探头频率调整为3.75MHz。具体的手术治疗方法如下:在实施手术治疗前3h左右将米索前列醇放置于患者阴道的穹窿位置,所选择的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整个手术过程都需要运用超声作为引导。首先,要在超声引导之下将500mL葡萄糖液注入患者的膀胱之中,膨宫处理使用浓度为4%的甘露醇,之后在超声扫描的作用下将患者的皮下组织进行逐层分离,将UM表面的内膜切开,并将肌瘤假包膜剥开,为患者静脉滴注20U宫缩素,并进行电切环操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时要在卵圆钳的作用下实现UM扭转,实现瘤体组织的完全清除,如果发现存在出血点则需要通过电凝的方式进行止血。最后将导尿管留置妥当并实施压迫止血,手术结束后留置导尿管24h,之后将其移除。
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观察和评价指标分别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感染、出血、高热、切口渗液)发生率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和妊娠率、复发率。
术后随访时间为完成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通过妇科检查与超声检查了解患者的子宫层愈合情况,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的妊娠以及复发情况。
收集本次实验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资料,在简单的整理后将其录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完成处理与分析,计数数据资料的表示借助百分数(%)实现,并应用χ2完成数据检验,计量数据资料的表示借助±s完成,并利用独立样本t实现数据检验,如果P<0.05则两组患者相关数据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反之也就是P≥0.05则表示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相对较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少,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n=21,±s)
表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住院时间与术中出血量(n=21,±s)
images/BZ_138_213_2973_1228_3129.png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观察组 50.21±2.64 112.36±7.54 4.21±0.33
计算并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21,n/%)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21例,其术后1个月子宫肌层愈合率分别为61.9%(13/21)、14.3%(3/21),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χ2=14.072;P=0.025);其术后3个月子宫肌层愈合率分别为81.0%(17/21)、38.1%(8/21),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χ2=12.693;P=0.030);其术后6个月子宫肌层愈合率分别为100.0%(21/21)、66.7%(14/21),比较后可知,差异显著(χ2=15.514;P=0.033);其术后12个月子宫肌层愈合率分别为100.0%(21/21)、100.0%(21/21),比较后可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4.682;P=0.089),统计学分析后可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子宫肌层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子宫肌层愈合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有患者21例,其妊娠率分别为42.9%(9/21)、38.1%(8/21),比较后可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10.652;P=0.095);复发率4.8%(1/21)、4.8%(1/21),比较后可,知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χ2=4.351;P=0.214),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妊娠率、复发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内突型壁间UM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UM类型,其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大约有20%的育龄女性均存在这一疾病。内突型壁间UM这一疾病的出现不仅仅影响着女性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严重影响着女性的正常月经水平,同时随着晚婚晚育人数的不断增多,这一疾病还对女性的妊娠与生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逐渐成了临床医学的研究与关注重点[4]。在为内突型壁间UM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手术治疗的应用较多,其中常规开腹手术虽然可以实现UM的清除,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其手术切口大,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相对较多,术后需要的恢复时间较长且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无法满足患者的实际治疗需求[5]。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微创治疗手段以及影像学技术均得到了一定的创新,内突型壁间UM这一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得到了完善,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有相关的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内突型壁间UM这一疾病患者来说超声联合宫腔镜这一手术方案所获得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获得了医学工作者和患者、家属的一致肯定与认可[6]。其中,宫腔镜属于一种新型微创的妇科诊疗技术,在子宫腔内检查与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属于纤维光源内窥镜,由宫腔镜、能源、光源以及灌流、成像系统组成,利用镜体前部进入到宫腔后可以实现需要观察部位的方法,可以更加直观、准确的实施宫内病变的观察与检查。在为内突型壁间UM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宫腔镜的应用相对较多,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不开腹且不会影响卵巢功能等显著的特点,具有较为理想的手术效果。但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如果手术过程中UM的体积较大时需要电切环进入肌瘤内实施切割,而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视野不清晰的情况。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超声来更好判断电切位置与深度,更好地实现切割操作,从而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手术效果。
超声属于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相对较为理想的方向性与穿透力,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将超声波发动到人体并通过不同部位、组织内对其不同的反射、折射作用和吸收获得不同的影响,从而更好地实现患者病情的显示。在为内突型壁间UM患者实施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超声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在较大的程度上引导手术的实施,避免了对盆腔与腹腔内相关器官造成的损伤,有对于手术中切割方向、范围以及深度的确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与效果。由此可见,对于内突型壁间UM患者来说超声联合宫腔镜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性对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子宫肌层愈合率更高,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妊娠率、复发率并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了对应于内突型壁间UM患者来说超声联合宫腔镜这一手术治疗方案的优势在于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减少,避免了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促进了子宫肌层的快速愈合,但是无论是哪种手术方式对长期子宫肌层愈合、妊娠与复发均无显著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为于内突型壁间UM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超声联合宫腔镜是一种相对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的更好治疗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