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碧霄,张星宇,潘 杨,2,仇庆春
(1.苏州科技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9;2.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江苏 苏州 215009;3.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江苏 苏州 215009)
苏州某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主体采用两级A/O+MBR+RO的工艺,设计处理规模为950 m3/d。由于填埋场投入使用近30年,在封场后渗滤液产量减少,并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实际每日需要处理量约为630 m3/d,渗滤液自身已属于老龄化阶段,B/C为0.2,C/N为0.36,营养元素严重失调,可生化性差,运行过程需要补充大量丙二醇作为反硝化碳源。近期由于生化段脱氮能力降低,给后端深度处理段带来较大压力,日均处理量降低至320 m3/d。为了提高生化段脱氮效能,恢复正常生产,决定对渗滤液处理站进行技术改造,在原有工艺及构筑物的基础上,通过对构筑物功能作用进行改进和工艺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在保证出水氨氮及总氮达标的前提下,提升生化段脱氮效能和系统进水量,节约运行成本。
渗滤液处理站主体工艺为两级A/O+MBR+RO工艺,具体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设计COD污泥负荷3.18 kg/(kgMLSS/d);氨氮污泥负荷0.036 5 kg/(kgMLSS/d);MLSS为15.9 g/L;泥龄27 d。调节池采用围堰覆盖黑色土工膜,容积为70 000 m3。初沉池容积为100 m3,使用丙二醇为外加碳源与原水在均质池混合,均质池有效容积338 m3,一级缺氧池有效容积1 451 m3,一级好氧池分为两组,单组有效容积2 736 m3。二级缺氧池有效容积797.2 m3。二级好氧池有效容积797.2 m3。MBR为外置管式膜,通量为50 m3/h。RO膜通量为40 m3/h,采率为70%,浓缩液委托第三方处理。污泥采用离心方式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在填埋场回填。
图1 工艺流程图
1.2.1 进水SS浓度波动大
于调节池容积较大,且投入使用时间较长,内部沉淀物淤积量大,雨季流入调节池渗滤液水量波动,导致淤积物被搅起,原有沉淀池无法满足生产需要,导致进水SS浓度高且波动大。
1.2.2 进水量达不到生产需求
生化段污泥浓度MLSS为36 g/L,MLVSS/MLSS为0.45,泥龄120 d,COD及氨氮污泥负荷分别为0.018 kg/(kgMLSS/d)和0.003 kg/(kgMLSS/d),负荷低、污泥活性差。运行过程中生化段脱氮效率低,后端深度处理压力大。受限于生化段脱氮能力的影响,不得不降低进水量,确保最终出水达标。
1.2.3 运行费用高
老龄渗滤液C/N比失衡,COD多为难降解有机物,可生化性差,运行过程中吨水投加碳源丙二醇为6.4 kg/m3,约合64元/m3,导致处理站整体运行费用高。
针对初沉池无法满足现有进水SS状况,可选择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运行操作简单的气浮工艺[1]。对于生化段污泥泥龄长、负荷低、活性差及生化段脱氮效能低的问题,应降低生化段污泥浓度、缩短泥龄,以提高污泥负荷,解决污泥处于贫营养状态的问题,以提高污泥活性[2]。另外,降低污泥浓度可以减小氧气在混合液中的传质阻力,提高好氧池的DO,有利于COD及氨氮的去除[3]。一级生化段高的硝化液回流比并没有带来高的脱氮效率,反而会由于硝化液回流携带回的大量溶解氧,一方面消耗短链脂肪酸等易降解的有机物,使容易被反硝化利用的碳源减少[4];另一方面大量回流的溶解氧破坏缺氧环境,影响反硝化菌的正常工作[5]。因此,应当减小硝化液回流比,减少带回的溶解氧干扰反硝化反应。对于老龄渗滤液可生化性差,需要投加大量碳源,运行费用高的问题,可引入新鲜渗滤液混合,提高进水可生化性,替代部分外加碳源,节省运行费用[6-7]。
2.2.1 进水SS波动大的改造措施和污泥浓度的调控措施
增设的气浮设备取代原有的沉淀池,将原有沉淀池进出水管道接入气浮设备,并在气浮设备前使用管道混合器使原水与药剂混合,气浮设备产生的浮渣利用管道输送至污泥脱水机房。另外,启用备用离心机加大每日生化段排泥量,经计算按照含水率80%核算,每日排泥量约为30 t左右。加大排泥过程中做好常规指标监测与分析,若生化段污染物去除效果受到影响及时作出调整。
2.2.2 脱氮优化调控措施
一级A/O段内回流包括两组硝化液回流和两组冷却回流,冷却回流其实质也是硝化液回流,冷却回流需要经过冷却塔,其在管线内停留时间要长于硝化液回流,有利于降低带回溶解氧,所以保持原有冷却回流量不变,降低硝化液回流量。并在缺氧池硝化液回流入口附近的固定点位,设置溶解氧监测点,观察回流比调节过程中该点位的溶解氧变化。在满足COD及氨氮去除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好氧池DO,一方面节省曝气风机能耗,另一方面尽可能减小回流带回溶解氧的影响。
2.2.3 提高进水可生化性改造措施
采用新鲜渗滤液与处理站原水混合,以提高进水可生化性,减少碳源投加,降低运行费用。新鲜渗滤液来自附近垃圾焚烧站储存仓内,其留存时间短,不受雨水和垃圾堆体等因素影响,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较好。新鲜渗滤液采用罐车运输,将处理站内原有初沉池改为新鲜渗滤液储存池,利用计量泵打入均质池与原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第一阶段,新鲜渗滤液每天混入量为10 m3,并减少相应COD当量的丙二醇投加,运行稳定无异常,进行下一阶段,新鲜渗滤液每日投加量增加10 m3,若出现异常,分析问题并及时调整。
通过添加的气浮设备,在调试正常运行后,气浮设备进水SS浓度为2 100~12 800 mg/L,平均浓度为7 436 mg/L,标准差为2 530 mg/L;按照每升原水平均投加PAC 20 mg,PAM 1.5 mg的使用量,出水SS浓度为800~1 860 mg/L,平均浓度为1 314 mg/L,标准差为397 mg/L,其对原水中SS的平均去除率达81%,出水SS浓度标准差较进水降低2 133 mg/L,气浮设备对进水SS去除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生化段进水SS波动大的问题。
生化段原有运行状态,如图2(a)所示,MLSS为36 g/L,MLVSS为15 g/L,MLSS/MLVSS约为0.42,生化段溶解氧为0.8 mg/L。经过加大每日排泥量,生化段MLSS逐渐下降,MLVSS/MLSS值逐渐增大,并且由于生化段MLSS逐渐降低,溶解氧在混合液中传质阻力的减小,好氧池溶解氧逐渐增高。运行过程中,当MLSS达到20 g/L左右时,好氧池后端溶解氧上升明显,浓度为5~6 mg/L,为了避免浪费能耗及硝化回流带回大量溶解氧影响反硝化,因此对好氧段溶解氧进行调整,使其保持在2.0~2.5 mg/L之间。生化段加大排泥期间,如图2(b)、图2(c)、图2(d)所示,生化段对COD,氨氮及TN去除率明显提升。运行过程中当MLSS低于16 g/L时,继续降低生化段污泥浓度,好氧池溶解氧会继续升高,但由于硝化菌生物量减少,硝化反应受到影响,出水氨氮浓度升高,氨氮去除率明显降低,出水TN去除率也受到影响。随后将生化段污泥浓度MLSS提升至16 g/L左右,稳定运行后,MLSS/MLVSS约为0.64,好氧池溶解氧稳定在2.0 mg/L以上。生化段污泥浓度调控前后对比,好氧池溶解氧浓度提升1.5 mg/L以上,污泥活性提升22%,COD去除率提升10%,氨氮去除率提升3%,TN去除率提升5%。这说明在高污泥浓度的膜生物反应器中,在保证充足生物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污泥浓度,可以有效提高污泥活性,提升生化段去污能力[8-9]。
图2 污泥浓度调控前后运行效果图
一级A/O段混合液回流共有:两组硝化液回流各130 m3/h;两组冷却回流各75 m3/h。冷却回流需要进入热交换器,其实质也是硝化液回流,所以一级A/O硝化液回流量为410 m3/h。在进水量为720 m3/d时,硝化液回流比为13.7倍。
硝化液回流比与生化段出水TN浓度及TN去除率和回流入口附近固定监测点的溶解氧关系如图3所示,在回流比有13.7降低至7.7的过程中,固定监测点的溶解氧随着回流比减小而减小。出水TN浓度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减小,先降低后升高,TN去除率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减小,先升高后降低。在硝化液回流比为9.7时,生化段出水TN浓度最低,生化段TN去除率最高。在回流比分别为13.7和9.7倍下,一级A池反硝化效果如图4所示,在硝化液回流比为13.7时,一级A池进水硝酸盐氮浓度约为75 mg/L,出水硝酸盐氮含量<2 mg/L,亚硝酸盐氮含量在8~10 mg/L之间。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浓度总和约为11 mg/L。反硝化效率约为85%。在硝化液回流比为9.7时,进水硝酸盐氮浓度约为85 mg/L,出水亚硝酸盐浓度与回流比为13.7时明显降低,出水硝酸盐氮及亚硝酸盐氮总和<5 mg/L,反硝化效率约为95.4%。硝化液回流比为9.7倍与13.7倍相比,一级A池反硝化效率提高10.4%,生化段出水TN浓度降低20 mg/L。在回流比由13.7降低到9.7的过程中,回流口附近溶解氧不断降低至0.5以下,TN去除率升高,说明减小回流比可以有效减少硝化液带回溶解氧的影响[10]。回流比由9.7降低带7.7的过程,溶解氧虽然继续降低,但TN去除率也降低,说明回流比减小带回的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氮总量减少,影响整体脱氮效果。
图3 不同回流比下固定点位DO及生化段TN去除效果图
图4 不同回流比下一级A池反硝化效果图
新鲜渗滤液水质指标如表1所列。
表1 新鲜垃圾渗滤液水质 mg·L-1
新鲜渗滤液投加过程中,生化段出水COD稳定在800 mg/L左右,与未投加时基本相同,这说明新鲜渗滤液可生化性较好,容易被微生物降解利用。新鲜渗滤液投加量与氨氮及TN去除效果关系如图5所示,新鲜渗滤液投加量由10 m3/d提升至100 m3/d过程中,生化段进水TN浓度约为1 700 mg/L,生化段出水TN浓度先降低后升高的,在投加量为80 m3/d时,生化段出水TN浓度最低,TN去除率最高。整个投加过程中,生化段出水氨氮浓度持续升高,这要是由于新鲜渗滤液中有机氮含量在TN中占比远高于老龄渗滤液,随着新鲜渗滤液投加量的增加,生化段进水的有机氮含量也在增加,有机氮在生化段后端水解释放氨氮[11],导致出水氨氮浓度升高。
图5 新鲜渗滤液投加量与氨氮及TN去除效果关系图
投加量由10 m3/d提升至80 m3/d过程中,外加碳源丙二醇用量相应减少,尽管生化段出水氨氮浓度升高,但出水TN浓度降低,这主要由于新鲜渗滤液中VFA及结构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较多,优先作用于反硝化[12],提高了反硝化效率,使出水TN浓度降低。投加量由80 m3/d提升至100 m3/d,外加碳源丙二醇使用量继续相应减少,但由于反硝化效率不再提升,出水氨氮浓度的升高,导致出水TN浓度升高。为避免出水氨氮浓度超标影响,新鲜渗滤液投加量定为80 m3/d,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生化段TN去除率为95.7%,较之前提升2.5%,丙二醇投加量由6.4 kg/m3降低至1.84 kg/m3,每立方原水节省4.56 kg丙二醇。
经过对各控制条件的优化,处理站在进水量:720 m3/d;MLSS:16 g/L;SRT:42 d;回流比:9.7倍;原水与新鲜渗滤液混合比例:8∶1;外加丙二醇使用量1.84 kg/m3的条件下运行,生化段进水TN平均浓度1 700 mg/L,生化段出水TN平均浓度为60 mg/L,生化段TN平均去除率约为96%。生化段进水COD浓度11 000 mg/L,生化段出水COD浓度约为800 mg/L左右,生化段COD去除率约为93%。
优化前后相关参数见表2。整体优化运行后较优化前:进水负荷提升1.25倍,TN去除率提升了9.7%,COD去除率提升了21%,氨氮污泥负荷提了 升0.014 2 kg NH3-N/(kgMLSS*d),COD污泥负荷提升了0.083 kg COD/(kgMLSS*d),碳源费用节省45.6元/m3,电耗节省0.65元/m3。
表2 优化前后相关参数对照表
本次优化改造有效的解决了进水SS波动大、生化段污泥活性差、脱氮效能低、运行费用高等问题。通过对污泥浓度、溶解氧、回流比等运行参数优化调控,实现了污泥活性及脱氮效能的提升,并通过混入新鲜垃圾渗滤液,提高进水可生化性,节省外加碳源丙二醇的使用量。优化运行后,进水负荷、COD及TN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25倍、21%、9.7%,吨水电耗节省0.65元/m3,碳源丙二醇节省45.6元/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