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经济现代化的重大进展(2012—2021)
胡鞍钢(6,1)
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黄河叙事·上:关于它的泛滥和治理的历史札记
张玉林(1,1)
新时代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黄河流域绿色发展
郇庆治,黄 敏(1,20)
论惩罚性赔偿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限制适用
秦天宝,袁野阳光(1,32)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性质界定与司法适用——以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为分析对象
杨雅妮(1,50)
我国流域环境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的问题与完善——基于近两年典型案例实证分析
李爱年,何双凤(1,62)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的困境与应对
李先波,胡惠婷(1,76)
流域生态补偿协议中环境标准属性的解释维度审视
李奇伟,郑孟佳(1,87)
基于政策工具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消费政策文本分析
陈 凯,李思楠(1,96)
论低碳革命与能源革命的法律实现
肖国兴(2,1)
“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消费战略推进的路径选择
张 璐,龚乾厅(2,12)
论“双碳”目标下中国电力产业的竞争规制
张 栋(2,24)
论共生理论视域下国家公园与原住居民共建共享机制的实现
鲁冰清(2,37)
国家公园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反思
刘 宁(2,47)
湿地保护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的规范困境及出路
胡 攀(2,55)
消费者主动性人格对绿色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绿色品牌形象的调节作用
刘飞燕,李昕冉(2,68)
绿色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研究——产品类型和面子意识的调节作用
李海廷,孙承文(2,81)
中国环境立法年度观察报告(2021)
刘长兴(2,95)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体系研究
杨志华,修慧爽,鲍浩如(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安全观研究
凤启龙(3,12)
动员式环境治理何以有效?——基于中央环保约谈案例的定性比较分析
张振波,邢俊翼,孙 璇(3,21)
生计资本对农户参与村庄环境治理意愿的影响研究——基于水平与结构的双重视角分析
杨思宇,杨江华(3,34)
环境责任感对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影响——绿色自我效能感和绿色感知价值的链式多重中介效应
杜建国,段声丽(3,48)
自我决定理论视角下居民绿色购买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
王丽童,宋 洋,盛光华,母欣田(3,61)
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在行政执法中的运用及限度
林莉红,任沫蓉(3,7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调查取证权的运行机制探析
刘显鹏,詹林平(3,85)
粤港澳大湾区“双碳”合作立法机制研究
杨解君,詹鹏玮(4,1)
实现“双碳”目标的立法维度研究
张梓太,张叶东(4,14)
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违法性要件的二元结构
陈 伟,冯佳琪(4,33)
替代性修复责任司法适用的反思与调适
张 宝,殷佳伟(4,49)
金钱类环境责任的司法样态及序位重构
余耀军,汪露依(4,60)
数字化转型时期环境监测数据证据效力的司法认定——基于2015—2020年环境行政诉讼裁判文书的考察
周 卫(4,75)
数字赋能如何影响企业绿色转型?——绿色创新能力与组织惰性的双重影响分析
潘持春,王 菲(4,89)
企业员工主动性人格与环保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
岳 婷,文 晨,陈 红,龙如银(4,101)
垂改背景下县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法制困境与法典回应
刘 超,伍 森(5,1)
环境法典中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的立法思路
严厚福(5,18)
环境法典中环境污染行刑衔接路径的规范化构建
吕 稣(5,31)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环境法典表达
陈梓铭(5,47)
气候危机与社会学习
乌尔里希·布兰德,戈尔德·斯坦芬斯,著;刘玲玉,刘婧姣,译(5,60)
布兰德“帝国式生活方式”理论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鞠传国(5,70)
《民法典》实施背景下森林资源用途管制的规范构造
汪海燕(5,79)
论“地域景观”的法律保护——以日本为中心的考察
李成玲(5,89)
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基于超效率EBM模型和系统GMM模型的实证分析
林丽梅,赖永波,谢锦龙,何秀玲(5,102)
论环保督察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约谈制度的构建路径
竺 效,丁 霖(6,26)
中央环保督察何以赋能地方绿色治理——一项多案例研究
毛益民,叶梦津(6,36)
环境民事诉讼中的防御性责任研究
刘 静,宋洋溢(6,47)
新发展理念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评价:指标、方法和实践——以江苏为案例
黄锁明,孙中艮(6,64)
新时代高校文科“绿色”学报高质量发展:机遇、困境与举措
章 诚(6,76)
乡村振兴研究
乡村振兴中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建设的功能定位、现实难点和破题思路——基于制度哲学的思考
徐岑琛(3,94)
教育扶贫政策设计与教育扶贫、乡村振兴效果——以省级教育扶贫政策为例
刘彦林,郭建如(3,103)
县域城镇化与乡村产业振兴何以协同——基于桃园示范区案例的分析
孔祥智,何欣玮(6,85)
农业社会化服务带动小农户增收的机制、障碍与路径——基于城乡经济循环的分析视角
赵 航,高 强,李 丹(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