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项目·培养歌唱人才 2022年度昭乌达民歌传承人群研讨会综述

2022-02-10 17:31张洪波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赤峰市赤峰民歌

张洪波

(赤峰学院 音乐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昭乌达民歌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和赤峰文博院非遗保护中心于2022 年8 月联合举办了“昭乌达民歌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赤峰市及旗县区非遗保护的专家出席研讨,对保护、传承昭乌达民歌建言献策。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综述。

一、昭乌达民歌的特色、价值、成果

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色仁道尔吉作了题为《试论昭乌达民歌之地域特征》的专题讲座,追溯了“昭乌达”的来历和昭乌达民歌流传的范围;以《图林多》等8 首昭乌达民歌为例,分析了昭乌达民歌与蒙古族民歌的共性和差异,论述了昭乌达民歌的历史文化特征、民族交融特征和演唱风格特征;肯定了昭乌达民歌在民族艺术中的地位。赤峰学院教师白红梅作了《昭乌达民歌区域风格特点》的讲解,她以原昭乌达盟的蒙古族“六部”为主线,介绍了旗县民族民歌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题材分类、代表性曲目、艺术风格、鲜明特色。

赤峰市非遗专家组成员毕世才在研讨中指出,“昭乌达民歌”因赤峰市的前身昭乌达盟而得名,是全市各旗县区蒙古族民歌的组合统称。昭乌达民歌是民族音乐艺术的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早在建国前夕,著名音乐家安波先生从延安鲁艺来到原昭乌达盟创办“鲁艺”分校期间,挖掘、搜集了包括昭乌达民歌在内的民歌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了《蒙古族民歌集》《东蒙民歌选》,原昭乌达盟文化局曾在80 年代,整理出版了《昭乌达民歌集》蒙汉文版,为昭乌达民歌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原昭乌达盟的11 个旗县乌兰牧骑队伍中,有一大批队员是来自民间优秀歌手,成长为作曲家、演唱家者大有人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和全市非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建立了赤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体系,建立了旗县、市、自治区对昭乌达民歌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群的“三级”保护传承体系。赤峰文博院非遗保护中心与赤峰学院联合,把昭乌达民歌的保护、传承和研究从民间业余引入了高校课堂,形成了共同培养演唱人才的长效机制。市非遗保护中心近几年连续举办了三届昭乌达民歌传承研习培训班、三次长调比赛、三次研讨会,重新编辑出版了《昭乌达民歌集》蒙汉文版,为民歌传承做了积极努力。

二、昭乌达民歌的保护、传承、创新

内蒙古著名音乐家、原赤峰艺校校长、国家一级作曲家呼格吉夫指出,现在社会上对传统民族民歌感兴趣的比较少。需要加强昭乌达民歌的保护传承工作,既要原汁原味、符合民族民间音乐特点的原创作品,更要从创作创新的角度出发,推出民歌新作品,包括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要多培养本土的作曲家、演唱家,在赤峰市的大型演出活动中,要多演唱演奏本土音乐家创作的作品,打造地区音乐文化品牌。

赤峰学院音乐学院学科带头人张洪波教授提出,昭乌达民歌要融入地方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体系。进一步加强校地交流合作,把昭乌达民歌融入到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之中,让高层次高学历的学生,作为非遗传承人,培养出新一代的昭乌达民歌演艺人才。进一步把理论研讨、实践培训、民歌沙龙、演艺活动等方式有机融合,弘扬非遗文化。

国家一级演员、非遗传承人哈斯巴图建议,唱好昭乌达民歌最重要的是把传统的老味道和当代的新技术、新灵感结合起来。在长调歌唱人才培养上,不仅保持民族民歌风格,也要吸收美声唱法和技巧。建议要创作和推出“昭乌达新民歌”,从民间和高校培养出新一代的昭乌达民歌传承人,推出本土的歌唱家。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昭乌达长短调演唱家莫德格建议,既要保持昭乌达民歌原生态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更要在演唱过程中体现新时代的风格,让昭乌达民歌发扬光大。

毕世才建议,昭乌达民歌的传承创新,要在“双创、双打、双传”上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指示,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通过政府文化机关主导、非遗保护中心引领,民间业余传承逐步走向高校学生传承和乌兰牧骑专业院团传承的“双向传承”,促进昭乌达民歌发、提档、提质、提效,发挥更好的传播力、影响力。

猜你喜欢
赤峰市赤峰民歌
赤峰家育种猪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赤峰市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
赤峰市敖汉旗韩家窝铺辽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赤峰市通联站站长——刘国良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赤峰市保护地黄瓜主要病害的无公害治理
穿花衣 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