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语境下的农村集市功能变化研究
——以内蒙古N 旗G 村集市为例

2022-02-10 17:31铁木伦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集市村民变化

铁木伦

(内蒙古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引言

长期以来,生活在乡村的人们习惯于在集市中进行产品交换与社会活动。近几年来,乡村经济的发展突飞猛进,交通便利使得快递服务的辐射面积扩大,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提高,刺激了网上购物,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农村集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但集市依然活跃在乡村中,乡村经济个体融入整个乡村经济体系中,对村庄的经济、文化、村民之间的互动都产生了影响。集市对乡村振兴与城镇建设不仅可以成为有效的发展空间,还可以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本研究以内蒙古G 村为例,利用社会团结理论为视角探索民族地区集市的功能变化。在研究方法上,运用文献法和实地研究法进行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法用于收集关于本村的部分文献以及关于本村的其他资料,包括地理变化、村规民史、村民乡情等。实地研究法方面,本文以“身边人”的视角对集市进行实地调研。本次研究在进入G 村集市前首先与当地村委会取得了联系,由村委会成员带领进行访谈。

一、内蒙古N 旗G 村集市的基本情况

N 旗的集市贸易可追溯到清朝末期,明国初有发展,日伪统治时期走向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复苏。1951 年,全旗有5 处定日集农贸市场。1955 年集贸市场萧条,一部分解体。1961 年,开始恢复,1962 年全旗集贸市场恢复发展到6 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集市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1980 年,为了活跃农村经济,开放三处人、财、物比较集中的集市,当年市场交易额67 万元。1992 年全旗有集贸市场28 个,在全旗31 个苏木乡镇中,25 个乡镇建立了市场。其中就包括G 村集市。

内蒙古N 旗G 嘎查①是一个蒙古族村落,蒙古族人口占95%以上。村内有经缘寺旅游景点一处。赶集人多为当地农民,通过周边村镇的货物流通进行上货,还有一部分赶集人为镇上的商贩,他们游走于每日不同村落的集市,G 村集市作为定日集市,开放日期是每个星期二的早上八点。但是摊主在六点钟左右就开始陆续到达,以便占到更有利的位置。

G 村集市主要售卖日杂商品,并以售卖鸡、鸭、果树苗为辅。主要经营活动是流动摊位出租,以农产品及日常用品交易为主,由于交通便利覆盖周边15 个村屯,现有摊点200 余个。

二、社会团结理论视角下G 村集市的纽带作用及功能变化

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认为社会团结是指个体结合的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价值观基础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和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迪尔凯姆根据社会各部分之间结合的方式和紧密程度建立了机械团结的社会和有机团结的社会这种两分法,在其著作《社会分工论》中进行了系统阐述。在他看来,机械团结是通过强烈的集体意识将同质性个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结纽带,它主要出现在不发达的且文明滞后的古代社会中。社会秩序不仅以同一性为特征,对于具有同一性的个人其控制也十分严格。个人之间的分工与关联还没有分化,具有同样的心理情感、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

从历史到现实看,集市作为中国农村市场的重要形式之一,集市都存在于农村社会,并且不同程度地嵌入于农村社会,成为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功能发挥的有利载体。在我国,农村集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以来它在农村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如今的社会转型期,集市是引导农业生产、扩大商品流通、服务农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小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并且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地。根据社会团结理论,农村形成的机械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中个人之间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即同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也是以一种剧烈的共同的“集体意识”②为根基的。在G 村的发展中,笔者发现集市依托集体意识正在起着联结作用,人们之间由于在集市中不约而同形成的道德民约使自然淳朴的农村社会更加团聚。

(一)G 村集市的纽带作用

集市不仅是经济活动的场所,也被认为是构成一个地区环境的各种要素的缩影,它浓缩了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等各方面的影响。它代表了一种地方的生活方式,因此现代集市除交易功能外,还有进行各种交往的作用,文化传播的作用等。G 村集市不仅服务了村里与相邻村的生活需求,还扩大了村民之间的交往。这部分笔者将以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为视角讨论G 村集市的纽带作用,并将深层次地分析其集市的功能。

1.人与人的交往作用

农村集市是农村居民集中交流的场所,它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活动空间。人们去集市赶集除了进行商品交易外,还会与人进行交流互动。G 村集市在发展中形成了个体结合的纽带,集市的交往作用使个体与个体之间以沟通、合作、交换的方式得以展开,使农村集市成为个体结合的中枢单位。

问:您是哪儿的人呀?

宋阿姨:我是大镇来的,家就在大镇。

问:那您是每周二都来这赶集吗?一般都摆多长时间?

答:来,明天去另一个村。现在天气暖了,开集的时间也早了,我们中午撤摊的时间也往后推迟了。

问:那您是汉族,和蒙古族买主沟通方便吗?

答:也不是特别方便,但是大家也不觉得有问题。现在蒙古族说汉语普遍都挺好的,也就是年纪大的比较慢,我们就慢慢沟通呗。

问:现在来赶集的年龄段都在六七十岁的,好像还有的认识。

答:是,都认识。我来这摆摊都虽然没多少年头,但是从我来,年龄段都是比较大的。我们卖的货他们也用的上。

问:您在这儿这么多年,觉得咱集市发展得怎么样?

答:逛的人多,特别是胡硕庙一开放,人更多了,我们这非常热闹,还有好多外地人。我也不是见识短,去年还看到外国人,他还觉得新鲜呢。

……

首次访谈对象为日杂摊位宋阿姨,53 岁,汉族。调查者在星期二集市日当天进行的访谈。访谈中了解到在每周二的集市日时,赶集人会在凌晨六点开始摆摊,人们不约而同地希望抢到最好的位置,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赶集人逐渐从政府圈出来的场所搬出来,沿街摆摊,路过的车辆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以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沿街摆摊的开放热闹了村庄,虽避免了在圈地的场所争抢摊位的冲突,但同时造成了交通的堵塞。

不同文化的交流在每次集市开张时就已经开始,作为民族地区的集市,G 村的集市不论是赶集人还是消费者都以蒙古族人居多,碰到一些外来的汉族人,蒙古族的赶集人们用蹩脚的汉语与其沟通,蒙汉语言沟通在这个活动场所成了有趣的一景,虽然有时会闹出笑话,但是都会被双方巧妙地化解。在机械团结的农村社会中,村民们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世界观,有着大致相同的生活方式。机械团结的农村社会充斥着集体意识,包含了个人意识的大部分。人与人的交往作用使集市的发展得到更大程度的突破,人们可以一眼望到自己所需的商品,赶集人摆摊也可以更直观地发现商机,保证获得最有力的竞争条件。

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作用

今天的集市在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已不再是单纯的物品交易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了与外界沟通连接的中枢和传播文化的中心。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文化资源较少、文化普及率较低、信息相对匮乏。但随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文化发展也是目前国家积极发展的部分。G 村抓住这一机遇,在集市的开张日集中到集市进行医疗科普知识的宣传、农村技术的推广、普及政府政策等文化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集市的现代性功能,对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和技能、增长知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集市的文化作用在民族地区体现得尤为突出,民族文化融合到集市,与集市文化构成了集市的特色文化氛围,G 村集市在发展中,将传统文化中的可取部分吸收,并结合优秀现代文化的品质,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氛围。集市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文化传播、教化、认知、创新等功能,体现了集市的生活性、娱乐性和传播性。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作用还体现在现代化、旅游文化的初显。G 村的另一大景点就是经缘寺,俗称胡硕庙。慕名前来拜佛的人络绎不绝,集市当天,小村庄挤满了人。特别是到了宗教的节日,或经缘寺自己的活动,闻名前来的人都会光顾沿街的摊位,即使什么都不会买,但是都想亲眼看看眼前的热闹场面。摆摊的货物有的以拜佛的香烛为主。这不仅方便了前来拜佛的人,同时也是不错的商机。民族文化集市与经缘寺的相互呼应,可以更好地发挥当地的旅游业优势。

(二)G 村集市的功能变化

1.经济交易功能变化

G 村集市经济交易功能变化主要体现在集市在十年前仅仅是交易场所,但通过十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具备了其他功能,比如文化功能、娱乐功能、甚至学习知识的功能等等。

经济交易功能变化的首要原因在于其周期性。G 村集市是定期集市,定期集市是周期性贸易形式,这种定期的贸易形式是适应农村特定生存环境,散居于不同地方,每次集会难以长期维持,而且进货速度慢、农产品产出效率低也使周期性集市长期存在。对于农村集市逐渐依靠交通工具与道路的便利,使这一贸易形式所产生的难题不攻自破,比如现在赶集人的交通工具各不相同:有的是开着农用卡车,把商品放在后面的车厢上;有的是本村的村民拖家带口地把商品抱到摊位上。定期集市的优势首先对于赶集人来说不仅可以辗转不同村落之间,可以更好地卖货,满足更多村民的需求,其次对于各村村民来说不需要每日采购,人们在定期集市中,购买好需要的产品,等待下一次集市日的开放。其次农村集市相较于城市市场具有较多的自由贸易,很少受政府的调控和干涉。集市是最基层自由市场,交易行为完全取决于买卖双方的意愿,自由市场中自由的因素在于商人自由进出市场,没有身价、进出市场限制等保护壁垒,促使集市参与者具有双重身份,既可以是买家,又可以是卖家;农产品自由定价,价格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最后达到买卖双方都满意的状态;最后政府不主动对市场实施干预,仅作为维持市场稳定的机构存在。

G 村集市的周期性与其自由贸易使得集市的经济交易功能发生了变化,正是由于集市的周期性,村民们不会产生“消费疲劳”,甚至是“交往疲劳”。集市的自由贸易使人们消费自由,在合理的消费范围内,可以进行双方都满意的交易。

2.文化功能变化

文化功能的变化有其自身变化发展规律,并不完全以人意志的转移为变化方向,它遵循一定的变化原则。通过对G 村集市文化变化的原因分析,在现代化背景下,集市也在不断寻找适合文化发展的道路。G 村集市不同于其他集市,G 村拥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可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胡硕庙自建设以来,不仅吸引了游客,还在宣传当地的旅游文化。在此环境下,集市的文化功能产生了变化。由过去仅仅是交易消费的简单交流到现在的逐渐创新文化空间,比如积极发挥文化优势,将集市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扩大。

文化功能的变化原因也体现在对其他文化的选择性吸收方面。G 村的集市为开放性集市,不同于封闭市场,其他文化的进入和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G 村旅游业也在如火如荼地跟随着制度的发展不断进步,不仅传播民族文化,还在利用集市和寺庙,积极吸引外来游客,更促进了外界文化的渗透。

3.村民社会生活需求的变化

随着村子集市的不断发展,村民也加大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农民将手工生产的扫帚、农具等日用品以及蔬菜、水果等农产品拿到集市上销售,满足了周边村民的日常需求。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渗透及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集市上的产品“进货——销售” 买卖方式促进了集市的专业化发展,从而节约了生活成本,进一步便利了村民的生活。

问:您是G 村的吗?

呼和大爷:是,就这个村的。

问:您每周都来买东西吗?一般都买些什么?

答:那就看缺不缺了,缺的话过来转悠转悠,能买就买了,方便,买不着就让我儿子儿媳去镇上买。不过每周我都过来看看,人多热闹。

……

问:那您看咱集这些年有啥变化吗?

答:变化大了,以前就十几家,没什么人来,我儿子说是因为怕质量不行。但是我看这几年应该是胡硕庙建起来,带动的这边人多了,来这赶集的人也多了,卖的货看着干净了。你看看这卖啥的都有,我看刚才买猪的人一点也不担心这猪的营养问题啥的,就逐渐都信任了。我们这个村的爱来逛了,旁边村的也来。还有就是,我不认字,我有时候让我家外孙女来,有喜欢的书啊本子啊就让她自己看着买,这就在家门口买书,多方便。

此次访谈对象为本村村民呼和大爷,今年69岁,蒙古族。调查者在集市日当天进行的访谈。访谈中了解到集市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满足更高层次需求发展。最开始农村集市的出现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随着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不满足于物质文化,更多地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农村集市是依靠农村而产生的,随着现代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的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丰富了集市的产品种类,人们对集市产品的需求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生存,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产生此种变化的原因首先在于物质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村民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其次在于精神文化宣传力度的不断增加,人们耳濡目染听到、看到、并对此深入了解;生活需求的变化原因还在于精神文化本身正在渗透于农村生活中,交通的极速便利使人们更容易接触外界文化。

三、G 村集市——乡村振兴的有效空间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乡村振兴战略(2018-2022)》的内容,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在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国家对于农村进步的高度重视使农村集市在一次次的政策指引下不断发展。在开放的市场化背景下,小城镇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集市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③明确提出要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绿色发展主要体现在绿色政策、绿色理念、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生活、绿色环境等多个方面,绿色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G 村集市在当地绿色生活理念的积极带动下,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提供绿色服务。

问:请问您在职多久了

李书记:我就是G 村人,从上班开始就在这工作了,不过最开始我还是个会计。

问:G 村的发展变化您也是都经历了,您觉得变化大吗?

答:太大了,我小时候这村里啥也没有,种田没有机器,全是自己一颗一颗种。我父母那辈苦。我们现在好了,国家政策好了,我们这没什么事还去前面小广场转两圈,我们都支持广场舞活动呢。要是说最大的变化,还是这个庙,十年前就一个白塔,也没啥人来,现在好了都建胡硕庙了,旅游的人也多了,这周边的商店都带动起来了。

问:来胡硕庙的人那么多,这对咱这的集市有什么影响呢?

答:来的人多了,来这卖东西的自然而然也多了。买的人也有了。

……

此次访谈对象为G 村党委李书记,今年47岁,蒙古族。调查者在4 月22 日于G 党群服务中心进行访谈。访谈中了解到G 村的发展方向以及G村集市的现存问题。

新发展理念要求开放、共享发展。G 村集市为开放性集市,在目前整体的社会化大生产的背景下,G 村集市需要抓住机遇,不错失良机。与周边其他村落集市分享发展经验,在旗政府的安排下,合理安排各村集市开放时间,在卫生部门的严格监管中,营销健康绿色的食品和其他便民的商品。

内蒙古G 村集市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助力,利用这一平台,不仅可以蓬勃当地村民的生活,还可以助理当地整体经济发展。G 村集市在乡村振兴中为当地带来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值得其他地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学习G 村集市的发展。

不断发展与变迁的城镇化建设背景下,G 村集市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被保留下来,这说明G 村集市正在发挥着联结的枢纽功能。在日积月累的沉淀中G 村集市不仅负载了很多传统文化和道德的乡俗民约,而且这些乡村民约的形成正是G 村乡村治理的一种基础。在此基础上,积极变迁的G 村集市对于乡村发展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不断适应现存背景,发挥民族优势是G 村集市发展的有效途径。G 村集市自身拥有的积极作用与变迁之后的有利途径都是乡村振兴的有效空间。G 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抓住商机,刺激旅游业的发展,吸引外来顾客,发展集市经济。当地政府可增加政策扶持,引导学生返乡服务。不仅可以为集市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还可以为整个村庄发展出谋划策,为G 村注入鲜活生命力。

在G 村的发展中,人们之间由于在集市中不约而同形成的道德民约使自然淳朴的农村社会更加团聚。社会团结理论视角下G 村集市在一些功能方面发生了变化,集市应抓住机遇,发挥凝聚作用,积极为乡村振兴助力。

注释:

①嘎查:蒙古语“村”的意思.

②“集体意识”界定为“同一社会一般公民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自2018 年1 月2日起实施.

猜你喜欢
集市村民变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从9到3的变化
热闹的集市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探访于山“相亲集市”
这五年的变化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鸟的变化系列
热闹的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