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乾、显二州城址考

2022-02-10 17:31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皇陵北镇契丹

刘 钺

(北镇市考古和文物保护服务中心,辽宁 锦州 121300)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铁马金戈的契丹王朝如同惊鸿一瞥,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由契丹族建立起来的辽王朝共有九代帝王五座皇陵,每座皇陵都专门设置一座奉陵邑,这种形制在中国历史上十分罕见。目前,经过考古发掘,能够确定具体地理位置的辽代奉陵邑有祖州、怀州和庆州三座城址,位于医巫闾山附近的显州和乾州的具体地理位置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在《辽史·地理志》中,对显州和乾州两座奉陵邑都有介绍,但是讹误甚多,从文字描述上很难判断具体方位。本文从史料分析入手,经过实地勘察和出土物证,对辽代奉陵邑显州和乾州的地理位置进行全新推断,为进一步研究辽代地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因山而设的显、乾二陵

提及契丹皇陵,不得不提到医巫闾山。在契丹王朝的祖、怀、显、乾、庆五大皇陵中,显、乾两座皇陵都设在医巫闾山地区,除了三位辽代皇帝葬于医巫闾山皇陵区外,还有数十名皇族人物也栖神医巫闾山之中。

草原民族的契丹皇陵大多分布在内蒙古地区,为何显陵和乾陵设在医巫闾山地区?这与辽太子耶律倍有直接关系。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耶律倍,酷爱读书,不喜射猎,他在做皇太子期间,就因喜欢医巫闾山秀丽风景而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并在医巫闾山绝顶建起了气势恢宏的读书堂,题名望海。他多次派人到中原地区购置各种珍希图书数万卷,藏于望海堂。后来,耶律倍为躲避辽太宗耶律德光的猜忌投奔后唐,几年后在政变中被后唐末帝李从珂杀害。耶律倍的儿子辽世宗耶律阮继位后,亲护其父的灵驾北归,因耶律倍喜爱医巫闾山的壮美奇秀,就将他葬于医巫闾山,陵寝名为显陵。并在医巫闾山附近,设置了奉陵邑显州,还从东京迁来三百户渤海人作为守陵户。辽世宗耶律阮死后,也祔葬在显陵。

在辽王朝的九个皇帝中,太祖皇帝耶律阿保机是耶律倍的父亲,太宗皇帝耶律德光是耶律倍的弟弟、穆宗皇帝耶律璟是耶律倍的侄儿,除此以外,都是耶律倍的直系子孙。正因为他的子孙成为辽代的皇帝,才使医巫闾山成为辽代的皇陵区,并在这里开启了修陵建殿、置州设县、移民建设等一系列工程。

辽代有三位皇帝长眠于医巫闾山,他们是:世宗耶律阮、景宗耶律贤、天祚帝耶律延禧。其中世宗皇帝祔葬于耶律倍的显陵,景宗皇帝陵为乾陵。天祚帝为亡国皇帝,死时无陵号。此外,据《辽史》和《契丹国志》等史料记载,葬于医巫闾山的还有世宗怀节皇后萧氏、世宗妃甄氏、景宗睿智皇后萧绰等十多个皇族人物。正是因为耶律倍一系在皇权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才会有医巫闾山的显、乾二陵,也才会在四处陵区中成为相当重要的一处。

二、因陵而设的显、乾二州

提及显、乾二陵,离不开两座皇陵的奉陵邑显、乾二州。奉陵邑是辽代特有的一种城郭。城内主要建筑物为停放皇帝的梓宫和祭奠用的大殿、享堂以及膳房。另建有奉陵州官的署宅及杂役居所,还有为皇帝驾临、进行祭祀、禁卫部队服务的各种作坊。驻守的节度使和一般的奉陵官吏居于次要角隅,守陵户则居住在外郭及城外关厢地带。在奉陵邑,凡有国家大事,诸如征战、册封皇位继承人及外交大事等,皇帝都要来此告宗庙、拜皇陵,然后做出决定。因此,奉陵邑在辽代处于第二政治中心,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地位。

显州是辽世宗为奉护显陵而设。《辽史·地理志》载:“显州,奉先军,上,节度。本渤海显德府地,世宗置,以奉显陵。”①耶律阿保机的长子人皇王耶律倍投后唐遇害后,于大同元年迁葬在这里。显州位于医巫闾山东南,朝廷迁东京三百余户作为守陵户。

乾州城是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为奉护他父亲辽景宗耶律贤的乾陵所设。《辽史·地理志》载:“乾州,广德军,上,节度,本汉无虑县地,圣宗统和三年置,以奉景宗乾陵。”②

关于显州和乾州的具体位置,目前尚有许多争议。《全辽志》考显州在广宁城(今北镇市)北一百里,乾州在广宁城西五里许。李慎儒所著《辽史地理志考》认为显州城在今广宁城西南三里。③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所著《中国历史地图集》定辽显州城在北镇西南五里北镇庙附近,乾州城在今北镇城西南十二里观音洞附近。④辽金史专家冯永谦认为显州在目前的北镇城鼓楼北侧,乾州在北镇庙东南。诸多说法,观点各不相同。

宋朝许亢宗《奉使行程录》载:自刘家庄一百里至显州……契丹兀欲葬于此山,离州七里,别建乾州,以奉陵寝。⑤《武经总要·北蕃地理》载:乾州,医巫闾山南,虏主景宗陵寝在焉,东至显州八里。⑥由此可证,显州与乾州间距离仅有几里之遥,不是很远。

原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贾敬颜先生也赞同谭其骧的说法,认为辽之乾州及其附郭奉陵县与金初之闾阳县,约在今北镇城西南之观音洞附近。

《宋会要辑稿·蕃夷》载:“大中祥符三年七月,雄州言,契丹国主以其母丧殡显州。日三时沃奠,葬于州北二十五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三载:契丹主葬其母于显州北二十里。”⑦两契丹主均为辽圣宗。圣宗母亲即萧太后。根据史料推断,萧太后与景宗的乾陵应该位于显州城北二十五里或二十里。

古籍中的记载一方面因反复转抄和刊印难免有纰漏,另一方面医巫闾山地区不属于中原内陆,路途遥远,交通相对不便,所以有的中原人对这边的地理环境不熟悉也很正常。专家们因无文字性出土物证,只能各抒己见,靠所掌握的历史资料进行推测。辽代显、乾二州的位置究竟在哪,种种猜测扑朔迷离。

三、辽代显、乾二州具体位置考辩

根据上述资料梳理,关于辽代显州城的具体方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谭其骧和贾敬颜等专家推断的北镇庙东南,另一种说法是以冯永谦为代表的专家推断的北镇城鼓楼北。

要想考证一座古城的具体坐标,不仅要依据当时的史料记载,还要考察这座城池的历史沿革。据《金史·地理志》载:“广宁府,散下,镇宁军节度使。本辽显州奉先军,汉望平县地,天辅七年升为府,因军名置节度。”⑧由此可见,金代广宁府的前身就是辽代的显州,这也是目前公认一致的结论。那么,金代广宁府究竟在北镇庙东南还是北镇城鼓楼以北地带?

在北镇庙院内,有几块残碑碎块,是2021 年10 月,北镇市东门外河道施工建设,工人们在清理河沙时发现的,石碑属于早年破坏,已破碎成多块,有的已经缺失,很难拼接完整。经考证,该石碑为金代泰和八年修建河桥的叙事碑,大约36 行9 列320 余字。其中有一句话至关重要:“是河位于府东要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条河位于府城东侧重要地段。金代泰和年间的府当然指的就是广宁府,由此可知,辽代显州也是金代广宁府就是现在的北镇城,就位于北镇城鼓楼以北。

关于乾州城的具体方位,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以冯永谦等专家考证的位于北镇庙东南侧;另一种说法是以谭其骧和贾敬颜等专家推断的位于北镇市广宁街道观音洞村附近。

据金代王寂《辽东行部志》载:闾阳,辽时乾州也,承天太后葬景宗于先茔之东南,建城曰乾州,取其陵在西北隅故以名焉。本朝以其县去广宁府五里,降州为县,去岁(大定二十九年)又以县非驿路,移西南六十里旧南川寨为县治。⑨这里可以看出两条信息,一是乾州城距离广宁府距离为五里;二是乾州城不在驿路旁,驿路不经过乾州。

如果北镇庙东南侧城址为乾州城,考证古代交通道路,包括民国年间北镇地图,北镇庙前一直是驿路。前文提到的《许亢宗行程录》中所载,自刘家庄一百里至显州,为何没有经过乾州?在《辽史拾遗补》中,宋使张栎《圆经地理驿程》描述:惕隐寨至军官寨四十里,军官寨至显州五十里,显州至沙河五十里。⑩种种不同史料的记述,都跨过了同为奉陵邑的乾州。乾州南迁是金大定二十九年才从显州附近搬到南面六十里的南川寨(今北镇市闾阳镇)。上述使节记录之时都是在大定二十九年以前。

《金史·地理志》载:广宁府,本显州奉先军。旧有奉玄县,天会八年改为钟秀县。⑪《全辽文》寿昌三年“贾师训墓志”记载:贾师训‘授奉玄县令,改锦州永乐令’。⑫据此,《辽史·地理志》中的奉先县应为奉玄县。另据《北宁市文物志》记载:清光绪壬辰年修北镇庙,工人于庙前掘土,得石额一方,上刻有“钟秀城”三字。⑬《明史·地理志》也载:广宁卫西南有钟秀城。⑭由此可见,这里只是辽代奉玄县、金代的钟秀县旧址。

如果北镇庙东南遗址是专家们推断的显州,按照史料记载路程推测,乾州就应该位于专家们推测的北镇市广宁街道观音洞村附近,而那里距离辽陵很远,根本无法承担奉陵邑职责,更何况观音洞村一带不仅没发现任何城址,甚至连辽金时期的生活遗址都没有发现。由此确认,辽代奉玄县也就是金代改称的钟秀城就位于现北镇庙东南侧,但不是辽代显州,更不是辽代乾州所在地。

在北镇市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富屯街道陆屯村东南150 米的山坡耕地中有个大型辽金遗址,东西长600 米,南北宽350 米,分布面积十余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0.5—0.8 米。遗址地表散布丰富的辽代典型特征的沟纹砖、布纹瓦、筒瓦、琉璃瓦及白釉碗底残片、黑釉罐残片、灰陶盆口沿等残片。在前些年的施工建设中,还发现有很多城墙砖等城址特征。这里西据北镇庙约300 米,东至北镇城约3000 米,笔者推断,这里应该就是辽代乾州城所在地。

无独有偶,在南宋制图家黄裳所绘制的《坠理图》中,也明确标出了显州与乾州两座城池,这两座城池特别靠近,乾州城位于显州城西侧偏北位置,与笔者推断的位置完全吻合。因此,辽代乾州城遗址就位于北镇庙东北约300 米处。

四、显、乾二州的历史作用

契丹族的兴起,在我国北方和东北地区,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城市经济发展。显州和乾州城的设立,改变了契丹社会经济单一的结构,使一部分契丹人的游牧、狩猎走向半定居或定居状态,有利于医巫闾山地区社会多种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本地区的实力,同时也使契丹人开阔了眼界,促进了与其他各民族沟通交往。在经济活动中,通过与汉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交流往来,丰富了漠北大地契丹、汉等各族人民的经济生活。

契丹王朝因显陵而设置显州之时,根据城市建设与陵寝保护的需要,开始在这一地区设置州县,大量移民到医巫闾山地区。契丹统治者还将许多汉俘安置在显、乾二州,与耕牧和戍守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契丹人及契丹兵士,都是向东北各族群众传播先进事物的使者。移民过来的主要是汉族人,渤海人。此后的岁月中,中原汉民或自愿迁徙到此地,或因成为战俘被掠至此地,不断增加了汉民族人口的数量,也把汉民族先进的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生产技术带到了这里。与此同时,契丹族人进入这一地区的人数亦应有很大数量的增加,草原地区的游牧文化与中原地区的农耕文化相遇相逢,契丹族在显、乾二州的屯田、农业生产对东北各族也起着推动农业生产的示范作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辽代显、乾二州下辖四州七县,为了繁荣新设立的州县,辽朝大力进行了州县城的修建工程。除了建城本身以外,还要建设各种官衙民居、佛寺禅堂,建皇帝巡幸的宫殿、建从事商业活动的店铺、市肆、作坊等。辽圣宗皇帝巡幸,就有“至显州,谒凝神殿”“幸乾州,观新宫”⑮等记载。医巫闾山做为辽代皇陵区,不仅有皇帝陵,还有后妃大臣、皇族贵戚的陪葬墓。这些墓葬除了规模巨大的地宫建设外,还涉及到用来祭祀、供奉、朝拜的地上建筑群体,如“影殿”“玉殿”“凝神殿”“安元圣母殿”等,工程量非常大。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修建如此之多的华丽建筑,既需要科学的设计与施工,又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支撑,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大规模的开发,既满足了大辽王朝统治者在当时的需要,又为医巫闾山地区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显州城曾设有甲坊进行军事装备的生产,织锦进行纺织品的生产。手工业生产应是城市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因此,辽朝时期的显、乾二州作为生产城市,在为辽帝巡幸提供物质保障、为军事行动提供军需用品,为商品流通提供优质产品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奉陵邑的显、乾二州,交通便利,商业活动十分活跃。特别是傍海路东北陆路交通主干道开通后,更为商业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北镇城区北部即辽代显州遗址,近年多次出土大量宋朝钱币,这也是当时商业活动的有力佐证。中原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商贸活动与物资流通,不仅活跃了一方经济,而且也是文化交流与融汇的过程,无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注释:

①②脱脱,等.辽史·地理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6:463,465.

③⑫谭其骧.辽史·地理志汇编[M].安徽:安徽教育,2001:99,99.

④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释文汇编·东北卷[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1988:199.

⑤赵永春.奉使辽金行程录[M].吉林:吉林大学,1994:152.

⑥⑦⑨贾敬颜.五代宋金元人边疆记行十三种疏证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268,268,268.

⑧⑪⑭陈庆惠,潘新国.二十五史百衲本[M].浙江:浙江古籍,1998:189,190,360.

⑩徐蜀.宋辽金元正史订补文献汇编[M].北京:北京图书馆,2004:90.

⑬周洪山、赵杰.北宁市文物志[M].辽宁:辽宁民族,1996:52.

⑮陈述.辽史补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8:563.

猜你喜欢
皇陵北镇契丹
花样宇宙世界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复原地下皇陵
皇帝邻
皇帝邻
北镇市教师进修学校
“一国两制”由契丹人首创?
若干契丹大字的解读及其它
女真文“契丹”考
凤翥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