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 昱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盐城台新闻中心旗下的时政新闻栏目《盐城新闻》,在策划《初心·答卷》这一重大主题的报道方案时,将报道作为媒体融合试验产品来打造:以建党100周年主题报道为契机,以融合报道为手段,依托大屏、小屏及融媒矩阵,推出跨媒介的融媒系列产品,在实战中提升人员融媒素养和实战能力,在守正创新中高质量书写“融中对”。
盐城可宣传的红色资源很多。这里既有新四军纪念馆、泰山庙、华中工委纪念馆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纪念场馆,还有248处红色遗存、98家市级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28个烈士命名镇村等等。盐城的红色版图是盐城人爱党、爱国教育中最优质的内容资源。而随着这几年盐城的发展,盐城凭借着好空气、好生态,以及蓬勃发展壮大的绿色产业,让红色盐城又有了新的色彩——绿色盐城。“红”和“绿”的呼应中,“初心”与“答卷”的主题水到渠成,而这恰恰是革命老区盐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生动的写照。
媒体融合时代,优质资源不再局限于内容,应从内容和平台两个方面入手。如何在新的主题下、新的传播环境中,报道出亮点和特色,在守正中做出新意,优质内容资源的再梳理、再挖掘尤为重要。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红色资源大多集中在1941年前后,很多遗存相似或雷同。主创人员本着重大历史事件优先,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不同发展阶段,遴选了20个最具有代表性和特点的红色地标和纪念馆作为这次融媒产品的报道对象。报道对象的遴选过程本身就是对优质报道内容的再认识,再挖掘。
在融媒系列产品生产前,主创人员对盐城台旗下的传播平台也进行了再认识,确认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在什么样的平台推送、播出。每一个平台的受众构成,产品和平台的融合度,受众和平台的黏合度等都需要一一确认。以《盐城新闻》栏目为例,除了大屏日播25分钟的节目,节目片尾有45秒的结束画面,还有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都可以加以利用。对于自身传播平台的再认识,对融媒产品的多元化、多业态的生产产生最直接的指导作用。
基于对以上两类资源的再认识,《盐城新闻》栏目策划了融媒体系列产品——《初心·答卷》。这个产品以模块化的单元生产方式来呈现。一个单元围绕一个红色地标,每个单元的产品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在不同的平台推送和呈现:
主题电视系列报道紧扣“初心”二字,重点呈现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理想信念。在报道方式上以小见大,通过看似普普通通的一件小物品,比如一张照片、一件实物演绎标志性事件和典型人物。用故事阐释道理,用细节打动人心,充分挖掘利用盐城丰富的红色资源。内容上着力体现民生温度,着力彰显改革发展热度,聚焦这些地标所在地的广大干群在党的领导下,如何披荆斩棘、筚路蓝缕开创新的事业和征程。这种内容的再报道、再创作,本身就是对守正创新的强化和巩固。首播平台为大屏电视新闻栏目《盐城新闻》。
系列短视频产品依托系列主题报道,在浓缩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地标或者纪念馆制作一则时长3分钟的短视频,配以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或歌曲,如《新四军军歌》《我们是中华好儿女》《在希望的田野上》等。通过短视频特有的方式,释放信息量、凝练精华内容。首发平台为《盐城新闻》视频号,并在盐城广电总台旗下的融媒矩阵同步推送。
系列片尾MV作为系列短视频的精编版,精选每一个红色地标和纪念馆中的震撼画面和独家展陈内容,制作一条时长45秒左右的MV,在《盐城新闻》栏目片尾播出。
《初心·答卷》的主创团队是《盐城新闻》的记者编辑。这个团队对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驾轻就熟,但对融媒产品的生产认识不够,对融媒体人应当具备怎样的素养和要求,理解还不到位。尽管栏目旗下的新媒体平台都是标配,但常态化的操作是将传统新闻报道直接平移至新媒体平台。这种换一个“马甲”,“里子”还是一样的做法显然不符合融媒生产的要求。为打破这种固化思维,主创团队立足做精、做细、做出差异的要求,组建多个核心小组,每个小组对应三到四个报道对象,对三种产品逐一分析、研究。为避免出现相同内容的“换马甲”推送现象,对单个产品都明确提出了信息量的要求。一支能够胜任电视新闻、短视频、网络直播和深度调查等综合生产任务的融媒报道团队,在实战中逐步形成。
《初心·答卷》是盐城台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融媒系列产品,实现了多种产品在多个平台推送,盐城台旗下的媒体矩阵也实现了多端针对性推送。如智慧盐城APP开设了专页,集纳和二次加工相关短视频和电视主题报道内容;视频号“盐视听”及广播视频号“盐城印象”等同步推送短视频;盐城台旗下智慧灯杆平台也实现了同步推送。一个融媒系列产品在融媒矩阵中,呈现出了多维度、多层次的融合传播新优势,也为“移动端优先、短视频发力、全矩阵推进”融合传播的常态化运行提供了现实样本。
截至目前,系列产品的点击量一直稳居盐城广电媒体矩阵中前三位。不少县市区融媒在转载链接后,点击量也不断刷新自身历史数据。
原有的传播平台和方式,不论是纸媒还是广电媒体,作品都有“保鲜期”。刊播结束,也就意味着传播过程就此结束。尽管现在有了大数据的加持,有了搜索引擎在社交媒体中的广泛应用,但搜索出的信息,基本都是原样的“冷饭”,是已经“定型”的一代产品,而且还存在旧闻成新闻的尴尬。如何让优质的产品保持新鲜度?延伸传播链,敢于“破圈”,是一条必须的开拓之路。
“红色大讲堂”是盐城台2020年打造的一个品牌活动。活动通过盐城台知名主持人深入学校、机关、社区,讲述在盐城这块土地上发生的红色故事。2020年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共举办了24期,主要是围绕烈士命名村相关烈士展开讲述。随着《初心·答卷》报道的推出,2021年“红色大讲堂”讲述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以报道中的红色地标和纪念馆为主体,主持人声情并茂讲述红色地标和纪念馆馆藏物品的故事,配以电视报道中的情境式内容在大屏展示。这种走出电视画面,直接和受众互动的传播方式,打通了单个活动和常态化电视报道之间割裂的模式,延长了融媒产品的传播链。
《初心·答卷》融媒产品在刚开始生产时,栏目组就敏锐地发现,不少采访对象限于自身的原因,没有能力单独开发、维护自己的网上展示馆。而他们的不足,正是广电可以发挥的优势项目。同时,由于疫情常态化的要求,很多红色地标和纪念馆对参观的人流有限制。外面参观的人员来不了,场馆作为宣传教育基地的作用却不能弱化。针对这一客观实际,《初心·答卷》栏目组和盐城台技术部门携手,启动了云上展示馆项目,采用VR、AI技术,结合前期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建设永久云上展示馆。在PC端、手机端实现一键开启的模式,随时进入展馆,随时了解这些地标和纪念馆的相关情况。浸入式的体验方式实现了技术和内容的“深融”。
2021年初,上海看看新闻发起了《理想照耀中国——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双100融媒系列直播》活动,包括盐城台在内的全国50多家媒体参与其中。盐城台利用这次契机,把《初心·答卷》里的部分内容嫁接其中,利用全国50多家台网的网络直播和上海台《看东方》平台,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平台,报道《初心·答卷》相关内容。4月22日直播当天,台网在线实时收看人数超400万。至7月1日,全部一百场直播结束,全网收看人数累计超3亿。超亿次的收看人数,上千万条的点评,盐城形象在没有边界的传播平台上得到了较好的展现。
作为基层媒体从业人员,站在媒体融合的时代风口,不能光等顶层设计规划好的架构而亦步亦趋,被动应对。可以以一个主题一个产品为切入点,立足自身,在新闻实践中提升融媒思维、锻造技能。基层生产单元要以增强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为抓手,不断做强、做深、做优、做实优质内容生产,拓展融媒产品的传播链,在守正创新中高质量书写“融中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