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辉 官 欣
自《琅琊榜》《军师联盟》等剧热播以来,“大男主”IP剧在女性题材霸屏的影视剧市场中撕开了一个缺口,观众对大男主剧的需求开始显露。2018年,大男主剧目多达20余部,包括《武动乾坤》《斗破苍穹》等多部大投资大制作剧集。2019年影视寒冬时期,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从前有座灵剑山》《庆余年》《鹤唳华亭》在“限古令”的压力下,仍收获了不俗的市场反响,成为年末话题榜上的焦点。2020年后,双男主模式逐渐成为新的市场风口。“大男主”IP剧复兴背后蕴藏的原因值得探究。本文拟分析“大男主”IP剧的复兴原因,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以期为开发优质“大男主”IP剧,推动影视剧市场多元发展提供参考。
“大男主”IP剧并非网络时代的新产物,其在影视剧市场的存在由来已久。然而,自2011年“大女主”IP剧《甄嬛传》《步步惊心》崭露头角以来,“她”的戏份成功抢占了市场注意力,资本方看到女性题材剧的巨大盈利空间,顺应女性意识崛起的潮流,大量抢夺女频文IP资源,大男主戏份黯然失色。在影视剧市场经历了长达近十年“阴盛阳衰”的僵局后,大女主剧面临内容老套等窘境,天花板渐显,正在摸索创作新方向。“大男主”IP剧抓住了此次发展机遇,在题材内容、话语结构、演职人员、宣发路径上进行了革新,从而推动了其重新崛起。
“大男主”IP剧的题材不断地尝试拓展和创新,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选择。一些“新历史剧”打破传统的叙事视角,将曾经的故事中的配角和主角对调,为观众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发展动因。如《军师联盟》打破对曹操“奸雄”的定位,“破刘正曹”的创作主旨从另一角度展现了曹魏政权的兴衰,曹操追求天下太平的心愿也打动了不少观众。在悬疑题材剧中,通过设定男主角的小人物形象,如《河神》男主角是民国时期的捞尸队队长,为观众带来新鲜的感官体验;《长安十二时辰》在悬疑外壳下,置入反恐设定,也使题材变得新颖。此外,一些“大男主”IP剧,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喜剧化”处理,如《庆余年》《赘婿》通过增添现代的搞笑元素和设置趣味性人物,迎合了更广范围的受众。
从为男性观众服务,到瞄准女性观众,“大男主”IP剧重新构建了话语结构。为迎合女性观众对男主角的期待,与《鹿鼎记》中后宫佳丽三千的经典情节相比,如今的“大男主”IP剧着重刻画男主角的专情品质。男频文《庆余年》中,男主角范闲共有一妻一妾及多位情人,这些都在其同名剧中得到了弱化,剧中只保留了有重要戏份的女性人物,虽然其中对男主角存有情谊的仍不少,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定格为友情,男主角依然给观众呈现感情专一的形象。在男权主义色彩不再浓厚的同时,剧中女性角色也完成了从功能性角色到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人物的转变。她们不再是等待着被救赎的弱势群体,从颇具英气的外形装扮到不容小觑的双商表现,均不逊于男主角,如《琅琊榜》中骁勇善战的霓凰郡主、《天盛长歌》中成就一代伟业的凤知微、《长安十二时辰》中机敏警觉的檀棋,这些设定都是对新时代女性群体的致敬。
演职人员的选择是影视剧制作的重要环节,套用大女主戏“IP+小花”的演员组合模式,“大男主”IP剧也开启了“IP+流量小生”的演员配置。为满足女性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欲望影射,迎合女性观众的审美,多部大男主剧起用了当红明星,其中不乏吴磊、杨洋、易烊千玺等流量小生,同时搭配老戏骨,兼顾剧集的流量与质量,颇受市场青睐。《庆余年》有陈道明、吴刚、刘烨等实力派演员加入,《将夜》有郑少秋、胡军等老戏骨担任配角,这些资深演员都在为剧集的质量背书。
宣发工作是影视剧营销的核心。随着微博热搜的宣发资源愈发紧缺,不少“大男主”IP剧开始向热度发酵的上游——各大论坛进发,包括知乎、豆瓣、虎扑等,都是其开展营销工作的新阵地。以社区特征作为切入点,向垂直、专业的论坛社区精准投放剧集话题,可收获以往被忽视的流量。如在男性用户比例超过90%的虎扑论坛中,电竞类IP剧《全职高手》的游戏剧情图片常出现在讨论区,如此激活了男性观众的关注度。在将传播平台拓展至小众阵地之余,短视频也为大男主戏带来了千万流量数据。利用短视频创意性、社交性、开放性的特点,宣发团队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发起诸多话题与挑战,如抖音上关于《镇魂》话题的视频挑战就有7.6万人参与,该话题靠前的短视频点赞量均超过35万。另外,短视频可提取部分剧情,符合年轻人碎片化观剧的习惯。截取关键剧情的做法在宣发工作中得到活用,“男男”互动的花絮短视频成为双男主剧调动女性群体关注度的宣发主力素材。
从剧集数量和收视市场来看,“大男主”IP 剧虽有复苏回暖趋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男频文IP通常会构筑一个庞大的世界观,小说体量动辄上百万字,涉及人物支线众多,对于只有几十集内容的电视剧来说,这些因素都让改编充满难度。编剧在改编的过程中只能不断删繁就简,砍掉那些不是很必要的配角戏份,这导致书中各大家族、势力之间的纷争与恩仇等助推剧情发展的细节无法充分地呈现。另外,很多公司常在购买版权后,聘请速成的编剧团队,在没有理清改编思路的情况下,进行不符合创作规律的改编,导致原著粉丝时常抱怨小说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武动乾坤》和《斗破苍穹》两部剧在被改编成影视剧之前,在网络上拥有广泛的男性受众群体和较高的口碑,但影视化后的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弹幕上的抱怨集中在对原著的过度改编上。即使是有视觉特效加持的《九州·海上牧云记》,缓慢空洞的剧情令观众流失。
传统的大男主戏往往是历史剧、年代剧、战争剧、悬疑推理剧,对于剧情的逻辑性和节奏性有较高要求。而近几年的大男主戏不少改编自玄幻修仙题材,男主角被描述成打怪升级、收服小弟、战胜邪恶、拯救世界的英雄,期间搭配与多个女性角色的感情戏,与大女主戏的“玛丽苏”情节如出一辙。当这类男频小说搬到荧屏,虽变成天马行空的视效爽剧,逻辑漏洞、剧情拖沓却成为硬伤,例如《武动乾坤》《斗破苍穹》等。这类大男主戏从一开始只是大女主戏的镜像,套用同类爆款剧的制作公式,完成多种元素的置换、拼贴与重组,并没有打造令人耳目一新的专属辨识度。一部作品的成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仅从题材和情节上单纯模仿复制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会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反而对该类题材的作品产生反感。[1]
目前已播出的“大男主”IP剧主要集中在玄幻修仙题材,剧中场景丰富,需要动用大量的特效制作,这对拍摄和后期来说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不少广受期待的剧集甚至未达到及格线,作品口碑不佳。在《斗破苍穹》中,本应体现出山崩地裂效果的“八级崩”招式,荧屏上展现出来也不过是男主在水中蹦出的一道水花而已,炫酷感全无。打斗场景中,人物还要依靠拳脚,再加上七彩炫光效果,与20世纪的金庸武侠剧特效无异。就连号称斥资4亿元、制作几千分钟特效的《择天记》,依旧摆脱不了特效粗制滥造的质疑。其开篇大战场景的特效简陋不堪,僵硬的玄霜巨龙、仙鹤如塑料玩具,各种法术效果仅是网页游戏的视觉水平。“五毛”特效使原著粉丝心理产生巨大落差,也无法吸引新的观众群。
当下影视剧市场整体来说是一个以女性消费导向为主的市场,在内容制作上向女性喜好靠拢无可厚非。在男性题材的电视剧中,也不乏看到制作人对女性观众的“讨好”。其中表现最多的是着重描述男人之间的友谊,甚至是超越友谊的情愫。有些IP原著本无涉及此类情节,影视剧改编时也会刻意加之。这样的“大男主”IP 剧更多的是欲望投射,用年轻美貌的男演员来满足女性内心对于男性的幻想与期待。然而,这与男性观众想象中的主人公不一致,缺乏代入感,与男性观众的观剧需求相左。目前市面上符合男性观众兴趣的题材本就不多,难得有部感兴趣的题材,内容却没法看,这种困扰暗含着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认识错位。男性观众目前虽处于市场中相对次要的位置,但需求却逐步上升。
纵观国产大男主剧近五年的表现,既有匠心打磨的精品佳作,也有饱受诟病的同质化剧集。如何延续男性题材剧的发展势头,实现口碑收视双丰收的新面貌,需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
男频文动辄数百万字,结构宏大、人物众多、故事情节复杂,这是几十集的电视剧难以完全还原的。影视化为了降低门槛,只能不断删繁就简,最终导致小说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大男主”IP的动漫改编则以分季播出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电视剧《将夜》《庆余年》《赘婿》等已进行了分季播出的有益探索,良好的市场反应进一步验证了这一方式的可行性。为了打破受众性别壁垒,男频文的IP改编还需要在“爽文”路线和价值观的延展当中取得有效的平衡。一方面,可以用剧中的人物特质传递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比如,《斗罗大陆》打出团魂概念,就契合了当代年轻人在职场上团队打拼的精神氛围。另一方面,需要跳出题材束缚,寻找故事逻辑、元素、主题较为正向、多元、深刻的IP。例如《鹤唳华亭》与《庆余年》的IP基底并非单纯的“爽文”,而是融合了人性探讨、热血成长、喜剧、悲情等不同元素。网络文学基于其空间转向的审美新变,出现了与传统文学完全不同的文体结构与书写方式。“大男主”IP剧多沿用传统线性叙事的方式进行表述,完全丧失了男频文的文本特色。[2]这就需要在男频文IP化过程中发展新的改编理念和模式,例如《长安十二时辰》之所以成功,在于作者马伯庸借鉴了美剧的模式。
“大男主”IP影视化想要赢得观众认可,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是还原小说中人物的造型、玄幻的场景及精彩刺激的打斗,这对影视剧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还原书中场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是人物造型匹配。作品应遵循文中描述或对应历史背景,对礼仪服饰、角色造型进行考究,避免发生篡改历史、道具或服装穿帮等低级错误。[3]第二是特效制作逼真。特效制作是一项烦琐复杂的制作过程,与很多道具、造型、场景是紧密相连的。但目前国产影视剧特效往往只被视为后期制作的一个环节,将拍摄现场解决不了的问题交给特效处理。制作方应坚持严谨认真的态度,秉持精益求精的制作理念,在剧集制作中展现出应有的工匠精神。
“大男主”IP剧经常面临难以平衡两性需求的困境,其原因在于严肃正经的男性向作品难以吸引女性观众,而对题材做出相应的性转,虽收割了大量的女性观众,却失去了原本的男性观众群体。因此,如何找准两性群体皆能产生共情的题材,成为打破两性观剧壁垒的关键点。文化相近的日韩地区的热播大男主剧提供了创作经验,其将社会现象作为素材融入影视创作里,映射底层平凡人的生活百态,以嫁接虚构影像与现实世界的方式同时给予男女观众代入感。如2019年的高口碑日剧《我的事说来话长》,塑造了存在于日本社会的两个典型男性形象——啃老族与中年社畜。在同年的韩剧《绿豆传》中,男主角假扮成寡妇寻找其身世线索。该剧在对题材进行巧妙地性转的过程中,将故事的背景设定为寡妇村,这是对韩国父权制社会运行逻辑下的厌女症发起的挑战,在精神层面上契合了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可见,在迎合女性受众方面,无须“男男”情节,采用不牵强的策略直戳社会发展痛点也是一种可行方式。因此,在创作源头就解开性别枷锁,将主题放大至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议题,有助于打开“大男主”IP剧的新局面。
“大男主”IP剧虽处于复苏回暖阶段,但其潜藏的商业属性还有待市场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应跳出与女性题材雷同的剧情套路,以虚构的故事观照现实生活,展现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打造真正的大男主剧。归根结底,只有留住好故事、提升制作水平、创新题材内容,才能更好地促进“大男主”IP剧复兴,推动影视剧市场多元发展。
注释:
[1]张允,姚玉娇.“互联网+”时代网络IP剧的传播研究[J].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6):85-89.
[2]高翔. 网络男频文IP改编刍议[J]. 天涯, 2022(1):198-205.
[3]李霞.国产IP剧热的冷思考[J].传媒,2019(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