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2022-02-10 14:24刘慧玲
名师在线 2022年34期
关键词:比较法汉字词语

文 /刘慧玲

引 言

阅读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需要培养的必备技能,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阅读篇目中基本字、词、句的掌握,更要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对文章形成一定的辨别和理解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尝试使用比较法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利用比较法对不同知识点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比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比较法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分析等方法对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及不同点进行挖掘,进而掌握事物的内在属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采用比较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解析能力。

(一)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学习最基本的要求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并能够准确灵活地阐述文章的真实内涵。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虽然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对阅读的兴趣依然不浓厚。教师将比较法引入阅读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寻找差异将知识点转换升级,还能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分析和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对提升学生阅读欲望、增强学生阅读兴趣都有极大的作用[1]。一方面,通过比较,学生能接触更多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元素,进而提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将比较法融入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有更大的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有效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对文章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提升对课文中关键问题的掌握程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比。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将多个知识点进行对比,进而找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差异,才能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身逻辑能力。实践证明,阅读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逻辑思维能力的内容有很多,其中求同和求异是两种十分重要的思维能力。这两种思维能力都需要学生同时接触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并加以比较和归纳,而这种学习的过程恰好就是比较法所要求学生做到的过程。因此,比较法能有效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解析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能够适合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阅读学习活动的方法,便于小学生在自主阅读活动中更灵活自如地深度解析内容。比较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抽丝拔茧的对比,不断找寻不同点,吸引学生一探究竟,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灵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解析能力[2]。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鉴赏能力,能够通过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言语辨别及赏析能力,而对比则是培养学生良好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任何文字、语言、事物的好坏都是相对的,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被感知到。对于教师来说,只有让学生将两个或者多个不同的语句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才能让学生感知到这些语句的差异,并将更好的语句挑选出来。第二,汉语本身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具有相似含义的字、词只有通过对比才能更好地被感知。

二、比较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分析

比较法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持续性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掌握对比法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一)绘制生词关系树,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不同汉字的书写方式

中国汉字词汇博大精深,每篇阅读文章中都有大量同义词、同音字等容易让学生混淆的字词。对于这些不同的汉字和词语,如果单靠死记硬背,学生是很难灵活掌握的。教师运用比较法展开教学能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提高对这些字词的掌握效果。传统模式下,教师讲授汉字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单独围绕某一汉字进行讲解,通过引导学生学习该汉字的笔顺、可组词语等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认知;一种是围绕该汉字在文章中的具体含义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理解造词原理进一步加深对该字的理解深度。尽管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某一汉字的理解,却无法让学生从更全面宏观的角度去掌握汉字。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讲授汉字时采用“绘制关系树”的方式展开比较教学,让学生在不断联想与比较过程中强化和巩固对汉字的掌握,不断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

绘制的关系树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偏旁关系树,即将相同偏旁的汉字绘制到一起,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记住这些汉字的基本书写方式。如在讲授“霞”字时,教师可以将“雷”“雪”“雹”等与“雨字头”有关的词语绘制到关系树之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对“霞”与其他汉字之间的书写方式有更深入的理解。第二类是同音关系树,即将课文中出现的某汉字的读音提取出来,再将与该汉字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整合在一起绘制出对应的关系树,引导学生在比较读音的过程中加强对汉字的掌握。如在讲授“应”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将“英”“迎”“莹”等同音字找出来,让学生在对比这些同音字的不同含义中提升对汉字的掌握能力。第三类是同义关系树,即将意义相同、相近或相似的词语整理出来后,绘制对应的关系树,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与比较。比如,在讲授“敲”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将与其有相同或相似含义的字,如“抠”“砸”“击”等找出来,通过让学生分析这些字的不同含义,加深学生对这些字的理解。

教师通过关系树对比教学,能让学生对词汇和内容有深度和广度上的理解。当然,教师在讲授这些字词时也注意需要将关系树与其他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的书写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汉字与课文知识点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加深学生对整体课文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课文细节,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文章艺术魅力

学生对所学文章艺术魅力的理解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学生对词汇有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就要围绕段落展开教学。教师利用比较的方式能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艺术魅力有更清晰的体会。

第一,提供相关学习资料,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课文语言特点。《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使用和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课文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内容,更要收集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课文让学生朗读,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找到这些文章与课文之间的差异,帮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

第二,对于作者内心情感的体会,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作者语句情感的变化,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色彩。具体做法是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替换文章关键词语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文学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仔细斟酌后才会确定具体的词语。而这些词语都是无法替换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某词语的具体用意,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将一些词语进行替换,并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比较,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艺术魅力。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当讲到“毛主席挽起衣袖,卷起裤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挽”“卷”这两个词语替换为“撸”和“提”,并让学生比较前后词语的差异,更好地感受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转变内容表达方式,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语言上。

第三,为了提升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将自己对某一段落的理解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将自己对这段的理解表述出来,并与教师的理解进行对比。一方面,当学生的看法与教师看法相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教师表述的方式是否更新颖。另一方面,当学生的看法与教师的看法不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自己观点是否正确,逐步提升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三)多维度确定比较点,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升综合素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从多个角度探寻能够开展比较教学活动的关键点,并围绕关键点开展预设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在确定比较切入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从以下四个角度入手。

从文章中的某个细节出发设计比较点,让学生通过分析细节的方式提升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这里所说的细节可以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词语、语句或一个让人难忘的段落等。以《金色的脚印》为例,教师可以将文章中的标点作为比较点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问号、感叹号等特殊标点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不同标点表现出来的语气和语境以及背后所代表的具体含义。

围绕阅读文章的核心思想设计比较点。核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静脉”,不论文章中的内容向何处发展,最终都必须围绕核心思想展开。因此,教师可以将核心思想确定为比较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哪部分细节与核心思想一致,哪部分细节与核心思想不一致,帮助学生通过比较的方式提升对文章思想情感的认识。

将修辞手法作为比较点开展教学活动。修辞手法是提高文章阅读美感的重要方式,也是赏析文章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修辞表现手法的价值放大,让学生将不同文章的表现手法提取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准确地体会文章中的细节感情和感悟。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对课文的整体把控程度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检验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学生运用比较将各种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才能提升对课文的综合理解程度。以《七律·长征》为例,教师可以围绕“长征”主题设计对应的比较学习活动,让学生围绕作者对“长征”不同历程的描绘方式展开比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师可以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对比,挖掘双方的矛盾再展开对应的对比,帮助学生自主分析语文知识,探究作者写作意图。例如,在讲授《松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表述自己心目中“松鼠”的形象。大部分学生对松鼠的认知都源自动画片,这些被卡通化处理过的松鼠显得十分可爱。因此,大部分学生会使用“可爱”“聪明”等词语对其进行概括。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松鼠》这篇课文,了解松鼠的真实特点,通过对比的方式找到自己心目中的松鼠与课文中松鼠之间的差异。教师按照这种方式开展教学,能让学生找到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对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程度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结 语

总之,比较学习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对比的方式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求同和求异的不断碰撞中,形成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教师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中,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推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阅读解题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善于抓住比较法的优势,找准对比切入点展开教学,围绕绘制生词关系树、深入挖掘课文细节、多维度确定比较点三个策略展开比较教学,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逐渐加深自身对阅读文章的认识深度,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比较法汉字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应用比较法 培养物理知识迁移能力
找词语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一枚词语一门静
什么是配对比较法
管窥“浮沉比较法”在脉诊中的应用
比较法在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