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活动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2-02-10 14:24雷艳英
名师在线 2022年34期
关键词:教师应道德法治

文 /雷艳英

引 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活动式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学习成效有所提升,同时也能使教师加大对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相关教学活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活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产生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许多教师在应用活动式教学的过程中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1]。对此,本文结合当下活动式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对策。

一、活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的重要意义

道德与法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日常学习情况,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表达交流与分享,进而加强对自身生活经验的反思,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冲突、共识等,使学生个体经验不断丰富。在这一思路基础上,提升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2]。活动式教学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堂带来更多生机与活力。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育不够成熟,处于对世界极为好奇的阶段。在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个人成长中转变思维,提升学习的积极性,成为讲礼貌、有道德的优秀学生。将活动式教学应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积极地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德素质与法律意识。

二、活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的原则

(一)目标原则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活动式教学,教师需要立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三个层面,与课程标准紧密结合,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相关活动,让活动过程更科学[3]。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活动式教学的应用效果。

(二)有序原则

教师应保障活动顺利进行,让活动更有序。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应设计好活动的步骤及规则,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学习任务。尤其是在进行小组活动的过程中,组员应明确个人任务,使活动的开展更井然有序。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协商决定班级事务”时,教师需要制订详细的教学步骤,使各个小组中的组员能够在活动中明确具体的任务,积极参与其中,保障活动有序开展。

(三)合作竞争原则

活动式教学需要在过程中体现出合作竞争的原则。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小组为6~8人,让每个小组进行互助合作学习,在小组内围绕一个问题进行研讨,将研讨的结果进行分享展示,并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之间有良性竞争,可以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4],同时,也可以以先进带后进,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共同进步。

(四)主体原则

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活动式教学的中心,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提高学习质量。另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顺利,在教师引导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推进教师的教学,这可以使师生思维同步发展[5]。

(五)互动原则

教师不能在活动式教学中成为旁观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积极参与其中,不仅需要倾听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学习经验,还需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点评与鼓励,使其更有信心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效率。这能让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积极互动、相互促进的有效教学过程。

三、活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活动形式

活动式教学是一种较新颖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标准,教师开展活动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6]。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活动式教学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教师对活动的开展过于重视,以致开展的活动与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不相适应,无法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需求。这就导致教师对学生突出问题的敏感度相对较低,仅仅是照搬照抄其他教师的活动形式,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有较强的盲目性。其次,教师过于强调活动形式,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再加上教学设计缺少细节规划与提前预设,使教学的质量有所降低,不利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掌握更多知识,对学生积极发展有消极影响。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以改进。

(二)活动设计与生活联系不足

首先,教师设计教学活动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内化德育观念,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仅关注活动设计,更重视活动的主题,忽略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所接触的生活情境较片面,产生道德标准与实际生活差异较大的感觉。

(三)活动理论意义有所缺乏

在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活动主题的生活化,导致理论意义有所缺乏。教师为了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会通过角色代入的手段,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将自身观点表达出来,希望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够成熟,表达能力也有待提升,在缺乏教师引导的情况下,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日常生活的层次,不但较零散,而且不全面,理论性与系统性不足。由于受教学进度、教学任务等因素影响,教师并没有付出较多精力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总结,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导致学生不能明确学习重点。

(四)无法做到收放自如

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活动式教学时,无法做到收放自如。一些教师拘泥于教材理论知识,对文本解读过于重视,教学方法十分传统,向学生单向灌输,虽然会在一定时期内设计课堂活动,但并没有让学生积极设计和参与活动,引导性过于强烈,这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另外,一些教师时常开展活动式教学,活动设计过多,这就导致课堂难以控制,不但不利于教师开展理论教学,而且容易使学生降低对道德与法治学习的重视程度,态度逐渐敷衍。

四、活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的有效策略

(一)围绕新课程标准设计活动

教师只有围绕新课程标准设计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才能够更积极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交流对话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层次进行活动设计,使活动更科学、合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了解我国文字时,可以设计与文字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文字的魅力。同时,教师应更加重视细节规划与教学预设,在教学之前进行演练,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学习质量。对此,教师可以结合自身对学生的了解,立足于学生的具体学情,设计一定的活动细节,这样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二)注重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有注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够使活动式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在进行活动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信任,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在符合学生现有学习经验与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活动框架,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现,发挥自我能力。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能力,还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节“我们的校园”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作为采访组,一组作为受访组,让学生结合“我们的校园”这一主题自行设计采访问题。在采访后,采访组学生需要将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并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7]。

(三)注重强调以理论指导生活

理论源于生活,也对生活进行指导,教师在进行活动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设计适当的活动内容,以此引入理论教学,使学生接受更系统、更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需要在学生将自身观点表达出来后,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与整理,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使其能够明确自身观点正确与否,树立更积极、更健康的价值观念。另外,教师要注重对教学主题的强调,在活动之后积极回归理论内容讲解,让学生可以拥有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

(四)注重养成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培养可以使教师更灵活地开展活动式教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8]。生活十分复杂,综合性较强,教师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较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对此,教师应将客观制约条件向学生展现出来,将真实生活场景还原,使学生明确实际生活的具体情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另外,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活动更贴近实际生活,既不能一直不采用活动式教学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也不能过多开展教学活动。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活动式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应用十分有必要,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使其道德水平与法律意识有所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应用活动式教学,采用有效的策略,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猜你喜欢
教师应道德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